擁堵病,是出現在大城市和景區的交通擁堵、人滿為患的現象,尤以節假日為重,一到五一、國慶節等旅遊黃金周,除了大城市的主幹道擁堵,高速和旅遊景區都會出現交通擁堵、人看人的景觀。針對這種情況,各個城市都在發展快速交通,比如快速公交、輕軌、捷運等交通方式。提倡公共運輸出行,儘量減少在路上的私家車數量,擁堵病解決刻不容緩。
簡介,原因,景區,高速,失職,治理,
簡介
擁堵病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機動車的快速增長,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已經日益突出。在交通擁堵問題最為嚴重的北京,儘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限行限號政策,情況依然沒有緩解,不僅是北京,交通擁堵幾乎是很多國內大城市的通病。
除了大城市的交通擁堵,窺諸年年發生、年年重大節假日必然都會發生的景區“擁堵病”,幾乎也已經成了出行者揮之不去的“噩夢”。公安部交管局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中國有35個城市汽車超過百萬輛,北京、成都、深圳等10個城市汽車超過200萬輛,城市“擁堵病”日趨明顯。
原因
景區
擁堵病動物園裡“99.99%的動物是人”的背後就與有關方面管理不到位,防範措施不及時有關。“人滿為患”的直接後果就是 休閒品質降低,遊客花了同樣的錢,買到的是“堵”到極點的低劣服務,這裡面有 景區景點想獲得最大利潤的動機,更有不能科學調控和限制遊客數量的原因。有時候完善和改良旅遊服務,並不是不能做到做好,關鍵是想不想和是否具有細緻到位的服務水平。
高速
年年重大節假日都要反覆發作的“高速擁堵病”問題,與外地的大量運煤車有關,但本質上反映出來的是政府管理者和高速公路服務者缺乏科學安排和解決擁堵的應急舉措有關。一些堵死在京藏高速上的私家車主稱,如果早知道會這么堵,他們寧肯從其他出京口繞幾百里、寧肯不走高速也不走這樣的“冤枉路”。這類“吐槽”暴露出來的正是擁堵預警機制的嚴重缺失問題。
國內許多景點景區存在的“人滿為患”問題,各地高速公路帶有普遍性的堵車堵到“打麻將、下棋”現狀,背後莫不帶有管理者服務者“不能及時作為”、不能“有效解決問題”的“推手”因素。
失職
年年重大節假日必然都會發生的“擁堵病”,背後或許就有一種最典型的“好了傷疤忘了痛”心態。“堵”的時候政府有關方面也“難受”,過了節了自動不堵了,感覺就“不疼了”,也就忘記了,然後等到下一個節日繼續“堵”“繼續疼”……如此這般,成為一個始終解決不了的“惡性循環”。然而,多年來深受其害的廣大公眾顯然對此不買賬,政府有關方面有完全責任對此重視和解決,在治理逢節都要發病的“擁堵病”上,政府有關方面應該有所作為。如果不能有效解決,本質上說就是一種漠視民意和職守上的懈怠。
治理
擁堵病在“限購”、“限行”等臨時性的行政手段之外,以大數據為支撐,以源頭疏導為宗旨的智慧型交通正日益成為中國城市發展中一支重要的治堵力量。憑藉智慧型交通大數據,駕駛人可方便地規劃最佳出行路線,查詢到附近有空位的公共停車場位置,甚至目的地的生活指南和天氣狀況等。
在2015年8月12日至13日召開的第7屆中國國際道路交通安全產品博覽會上,科技人員展示了中國未來智慧型交通藍圖。新型的交通信號和可變車道控制系統與後台大數據相連線,可根據實時測定的車流量自動最佳化紅綠燈時長,並在某個車道車流量過大時,自動改變車道方向,疏導該方向交通流量。控制系統還能自動定位公車GPS,實現公車信號優先調度。
根據實地測試,這種智慧型交通控制系統能有效改變國內城市中“主幹道擁堵,毛細血管不通”的交通局面,道路利用率能比現在的平均水平提高10%左右。惡劣天氣和交通事故也是造成“擁堵病”的主要因素。目前(2015年)國內的惡劣天氣和交通事故預警系統技術已經較為成熟,並在部分城市和高速公路上得到套用。
安裝在路口的大氣能見度儀將隨時監測道路能見度情況,當道路能見度降低到警戒水平後,視頻監測系統將及時對現場天氣進行二次檢驗,一旦確認惡劣天氣發生,預警信息將立即通過路旁的LED顯示屏及移動終端等形式迅速推送給駕駛人。視頻監測系統也能及時追蹤到交通事故,及時通知出警並提示附近駕駛人注意。
在“網際網路+”時代,智慧型交通的表現不僅僅是能夠上網查詢路況,而是汽車與網路的深度融合。汽車將是你的助手,知道你要乾什麼,能幫你做什麼。當你開車出門想要去商場的時候,一個手機APP就能告訴你去哪裡的商場道路最通暢,商場地下還有多少停車位,什麼商品正在打折促銷,這將成為我們未來生活的基本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