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撒哈拉之眼
- 外文名:Eye of the Sahara
- 直徑:48公里
- 位置:撒哈拉沙漠西南部茅利塔尼亞境內
位置,地質組成,主要結構,
位置
這個沙漠地形結構位於撒哈拉沙漠西南部,位於茅利塔尼亞境內的巨大同心圓地貌,是地球十大地質奇觀之一。它的直徑達到48公里,海拔高度約400米,整體相當平坦;看起來就像個菊石,繞地球軌道才得見其全貌。這個“撒哈拉之眼”又被稱為“理查特結構”(Richat Structure)。
由於侵蝕形成的理查特結構,略橢圓圓頂直徑超過40公里。由暴露的沉積岩構成的圓頂的形成時間最晚在原生代。在圓頂的中心,奧陶系砂岩繞著它的邊緣。由沉積岩組成的這種結構向外傾斜在10°-20°。耐侵蝕層石英岩創造了高浮雕循環單面山。它由一個中心占地至少30公里直徑矽質角礫岩構成。
北緯:21度07分21.49秒
西經:11度24分06.30秒
地質組成
暴露在查特結構內部的是多種不同的侵入岩和噴出岩。它們包括流紋岩,輝長岩,碳酸鹽岩和金伯利岩。流紋岩由熔岩流和凝灰岩組成,根據現場繪製和航拍數據,岩石形成兩個同心環堤壩。內圈堤大約是20米寬,距離結構的中心約3公里。外環堤寬約50米,距離結構的中心約7到8公里。堤壩一般長約300米,通常1到4米寬。他們由大量的缺乏囊泡碳酸鹽岩構成。碳酸鹽岩岩石的冷卻時間在9400萬至1.04億年前。金伯利岩則一直追溯到大約9900萬年。這些侵入火成岩的形成表明存在大量鹼性火成岩侵入,是理查特結構,創造了覆岩層。
壯觀的水熱特性是理查特結構的一部分。它們包括廣泛的熱液蝕變流紋岩和由熱液溶蝕變輝長岩。角礫岩由白到黑灰色的碎片石英質材構成,疊層岩的石灰石強烈矽化。熱液蝕變,創建了角礫岩,一直追溯到98.2至260萬年前。
主要結構
最初理查特結構被認為是個隕石坑,但構造的中心地勢平坦,沒有發現曾有高溫與撞擊的地質證據;沒有發現火山岩堆積的圓頂,也排除了火山的可能。如今普遍認為,理查特結構是地形抬升與侵蝕作用同時進行的結果;理查特結構的同心圓狀痕跡則是硬度較高、不易受侵蝕的古生代石英岩;至於理查特結構為什麼會這么大、這么圓,尚未得到公認的解釋。
凱珀斯於3月7日在距離地球表面約386公里的國際空間站上拍攝下這一照片,充分展示了從宇宙中觀地球這一獨特視角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