撅

編碼信息:五筆86/98: rduw,倉頡: qmto,鄭碼: dgzr,四角號碼: 51082,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6485。基本意思:翹起、折斷、掘、當面使人難堪、頂撞等意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撅
  • 外文名:juē, jué,guì
  • 總筆畫:15
  • 解釋:翹起:撅嘴
漢字釋義,基本信息,基本字義,詳細字義,方言集匯,粵語,客家話,潮州話,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

漢字釋義

基本信息

拼音:juē, jué,
部首: 扌,部外筆畫: 12,總筆畫: 15,
五筆86/98: rduw,倉頡: qmto,鄭碼: dgzr,
四角號碼: 51082,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6485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 扌厥
漢字部件分解: 扌廠丷一屮欠
筆順編號: 121134315233534
筆順讀寫: 橫豎橫橫撇捺撇橫折豎撇撇折撇捺

基本字義

撅 juē,ㄐㄩㄝˉ,
①翹起:撅嘴。~著嘴。~尾巴。~著小辮子。
②當面使人難堪;頂撞:這樣做不是有意撅人嗎?|他平白地撅了我一頓。
③折斷:一撅兩段|把樹杈撅斷。把竹竿~折(shé )了。~斷木棍。一~兩段。
④地方語:一邊呆著去,瞎掰的意思。
其它字義
jué, ㄐㄩㄝˊ
1. 〔~豎〕眼光淺,才識短,如“~~小人,無大經略”。
2. 古同“”,挖掘。
其它字義
guì 掀起衣裳。《禮記 .內則》:“不涉不撅。”

詳細字義

<動> [juē]
1.用手把東西撥在一起 [poke together; move with a stick together]
撅,㠯手有所杷也。――《說文》
2.拔起 [pull out]
不涉不撅。――《禮記·內則》
草木根荄淺,未必撅也。飄風興,暴雨墜,則撅必先矣。――《韓詩外傳》
3.翹起,向上翹起 [stick up;turn upward]。如:撅丁(舊時妓院中的男幫工);撅著小嘴;撅著尾巴
4.斷裂,折斷 [snap;break sth.long and narrow]。如:撅筆(折毛之筆,禿筆);撅樹枝
5.擊,擊敗 [strike;defeat]。如:撅皇城,撾怨鼓(到皇城去擊鼓鳴冤。猶言告御狀);撅撒(敗露)
詞性變化 <形>
倔強,彆拗 [stubborn; unbending]。如:撅巴(硬)
撅jué 1.掘。 2.古代擲骰得彩為三者稱撅。 3.同"蹶"。參見"撅子"。 4.同"钁"。參見"撅頭"。
撅juè 1.執拗,不隨和。

方言集匯

粵語

:kyut3

客家話

:[台灣四縣腔] kiet7 (kiet8) [客英字典] ket7 kiet7 [海陸豐腔] kiet7 (kiet8) [梅州腔] kiet7

潮州話

:kiag4 (khiak)「潮州」kiêg4 (khiek 舊時:khiet)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撅 ·康熙筆畫:16 ·部外筆畫:12
《唐韻》《集韻》𠀤居月切,音蕨。《說文》手有所把也。一曰擊也,投也。《唐書·褚遂良傳》撅高昌,纓突厥。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其月切。與掘同。《汲冢周書》狐有牙,而不敢以噬,獂有蚤,而不敢以撅。《杜牧·注孫子序》撅其城郭。
又《廣韻》采撅也。亦摴蒱三采名。
又《集韻》《韻會》𠀤姑衞切,音劌。揭衣也。《禮·內則》不涉不撅。
又《集韻》紀劣切,音蹶。撥也。《韓詩外傳》草木根荄,淺未必撅也。飄風興暴雨墜,則撅必先矣。亦作𢴺。互見掘字注。

說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撅
從手有所把也。從手厥聲。居月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