摺子粉製作技藝

摺子粉製作技藝

摺子粉製作技藝,是陽新縣民間傳統美食技藝,經過長期的傳承,形成一套完整的技藝流程,主要經過選米(包括淘洗)、爛米(發酵)、磨漿、壓乾、拍坨、沸水煮坨(半生熟,視季節確定時間)、碓勻、揉坨、裝桶、上粉架、燒沸水、壓製成型、下鍋、煮熟、起鍋、清水過濾、竹摺子上成型(半斤左右一小折)、攤曬、曬乾、包裝。2013年,陽新摺子粉製作技藝入選湖北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摺子粉製作技藝
  • 所屬地區:陽新縣
  • 非遺級別:省級 
陽新摺子粉製作技藝是蘊含特定歷史信息,展現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統地方食品的製作方法。其歷史價值主要體現在民俗文化和飲食文化的完美結合上。
現在,仍然有很多人傳承摺子粉製作技藝,尤以三溪、王英、排市、洋港、潘橋等鄉鎮為甚,並以傳統手工製作技藝所生產的優異品質摺子粉而獲得了一片生存空間。據當地製作摺子粉的老人講,歷史上摺子粉是進貢朝廷的“貢粉”。
陽新摺子粉享譽鄂贛邊區,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從明朝起,在陽新就有人從事摺子粉的手工製作,民國時期至今也有很多人在民間傳承摺子粉製作技藝。據當地製作摺子粉的老人講,歷史上摺子粉是進貢朝廷的“貢粉”。解放前,摺子粉是招待貴客、孕婦催乳的佳品,有錢人家才能吃上摺子粉;計畫經濟年代,能吃上摺子粉,就算是一件幸事。
摺子粉製作技藝
摺子粉
陽新摺子粉製作技藝經過長期的傳承,形成一套完整的技藝流程,主要經過選米(包括淘洗)、爛米(發酵)、磨漿、壓乾、拍坨、沸水煮坨(半生熟,視季節確定時間)、碓勻、揉坨、裝桶、上粉架、燒沸水、壓製成型、下鍋、煮熟、起鍋、清水過濾、竹摺子上成型(半斤左右一小折)、攤曬、曬乾、包裝。其主要原料有大米、水等。主要製作工具有粉架、竹摺子、粉盆、缸、粉餅、粉箍、粉蓋、壓筒、米碓全套、鍋灶等。
陽新摺子粉與其他的米粉不一樣,其製作技藝的獨特之處主要有三個關鍵點。一是原材料,陽新摺子粉使用的原材料,主要是產於陽新當地的優質早稻米。二是發酵。製作摺子粉的大米,需要放在陶瓷的米缸中進行發酵。大米通過發酵後,會產生一種特有的香味,這是不同於其他米粉製作的關鍵環節。三是晾曬過程中,將做好的米粉鋪在特製的竹摺子上進行晾曬,利用竹子之間的縫隙,使做出來的粉幹得快且不會串味,從而保持摺子粉的口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