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金髮丘

摸金髮丘

摸金派出自三國時期曹操設定的摸金校尉。史書記載:“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為了擴充軍備,曹操組織專人負責挖掘墳墓,搜羅財物。發丘將軍到了後漢才有,又名發丘天官或者發丘靈官。與摸金一派的手法接近,技術上稍微遜色,是比較重視合作的盜墓一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摸金髮丘
  • 所屬:盜墓
摸金髮丘簡介,來源,盜墓門派,

摸金髮丘簡介

發丘又叫做發丘中郎將.東漢末年,董卓擁兵自重,自涼州至洛陽,所過之處“先帝山陵悉行發之”; 發丘印
及至曹操攬權,竟公然在軍中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明目張胆地盜掘陵墓.范曄《後漢書·袁紹劉表列傳》中記載:“操率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掠取金寶,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又署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毀突,無骸不露。”此篇檄文出自當時的名士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後來他歸附於曹操.曹操曾經對陳琳此文中對於他祖上行為的揭露很不莘,但對盜掘陵墓的批評卻無言辯駁.丘,即墳墓也,每一個發丘天官都有一枚正統的"發丘天印",印上刻有“天官賜福、百無禁忌”八個字。是件不可替代的神物,號稱一印在手,鬼神皆避。
根據《鬼吹燈》釋義: 摸金是一個歷史職業,三國時曹操手下有一支軍隊為了籌集軍餉,專門挖前朝王公貴族的陵墓甚至漢代的陵墓,人們把這官方的盜墓軍隊叫摸金校尉。 摸金校尉們幹活,凡是掘開大墓,在墓室地宮裡都要點上一隻蠟燭,放在東南角方位。然後開棺摸金,死者最值錢的東西,往往都在身上帶著,一些王侯以上的墓主,都是口中含珠,身覆金玉,胸前還有護心玉,手中抓有玉如意,甚至連肛門裡都塞著寶石。這時候動手,不能損壞死者的遺骸,輕手輕腳的從頭頂摸至腳底,最後必給死者留下一兩樣寶物,在此之間,如果東南角的蠟燭熄滅了,就必須把拿到手的財物原樣放回,恭恭敬敬的磕三個頭,按原路退回去。 因為傳說有些墓里是有鬼的,至於這些鬼為什麼不入輪迴,千百年中一直留在墓穴內,那就不好說了,很可能是他們捨不得生前的榮華富貴,死後還天天盯著自己的財寶,碰上這樣捨命不捨財的主兒,也就別硬搶他的東西了.
此後,摸金逐漸形成一個門派,“人點燭,鬼吹燈”是傳說中摸金派的不傳之秘,意為進入古墓之中先在東南角點燃一支蠟燭才能開棺,如果蠟燭熄滅,須速速退出,不可取一物。相傳這是祖師爺所定的一條活人與死人的契約,千年傳承,不得破例。
後來人們根據地形叫摸金派為北派,跟那種拿了東西就走的南派相比,北派的規矩顯得繁多了一點.

來源

起初,發丘這一門的祖師爺是一個叫做不了的道人.這人俗家姓柳,身材矮小.祖傳的縮骨功練的是爐火純青,全身筋骨關節柔軟如棉,伸放自如隨心所欲.漢末三分魏蜀吳,天下大亂,不了道人偶見曹操,以為英雄矣!遂遣兩名弟子追隨侍奉,自己則入山隱居.後來見及陳琳檄文,料想二名弟子定然已做了發丘摸金的行當,驚擾鬼神,人神共憤.便將二名弟子逐出師門.自此以後,這二名弟子又各錄門人,奉曹操為祖師爺.因為縮骨功練之不易,是故發丘天官大多為身材矮小者,武功雖然不怎么樣,縮骨保命的功夫卻是練得當世一流.其下墓時用洛陽鏟所打的盜洞,洞口之小几乎連孩童也是難以鑽下,他卻能像土拔鼠一般穿來倏去,輕鬆自如.
發丘印摸金符,護身不護鬼吹燈
窨子棺,青銅槨,八字不硬勿近前;
豎葬坑,匣子墳,搬山卸嶺繞著走;
赤衣凶,笑面屍,鬼笑莫如聽鬼哭。

盜墓門派

自古流傳的盜墓門派共分為四類,分別是:摸金門、搬山門、卸嶺門、發丘門,他們又被稱為摸金校尉、搬山道人、卸嶺力士、發丘天官 發丘印。有稱“發丘有印,摸金有符,搬山有術,卸嶺有甲”。 每個正統的發丘天官都擁有一枚“發丘天印”,印上刻有“天官賜福、百無禁忌”八個字。是件不可替代的神物,號稱一印在手,鬼神皆避。不同於其他盜墓者,發丘喜歡邀請經驗豐富的同門一起行動。事前制定詳細的計畫,對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利情況做出策應,然後按部就班的實行,將危險性降到最低。天官銅印/發丘印:摸金的雛形始於戰國時期,精通“尋龍訣”和“分金定穴”,發丘將軍到了後漢才有,又名發丘天官或者發丘靈官,其實發丘天官和摸金校尉的手段幾乎完全一樣,只是多了一枚銅印,印上刻有天官賜福,百無禁忌八個字,在掘丘者手中是件不可替代的神物,此印毀於明代永樂年間,已不復存於世。
摸金髮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