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挲石散主要由摩挲石少許,曾青1分,龍腦1分,石膽1分等藥材配製而成。處方來源於《秘傳眼科龍木論》卷五。方劑主治血灌瞳仁外障。製備方法上為細末。早晨、夜後點眼。
介紹,炮製:,性味:,菟絲子,選方,功效,成份,主治,藥方來源,記載,《秘傳眼科龍木論》>卷之五,詩曰:,
介紹
曾青
,疼痛,澀癢,眵多赤爛,頭風,驚癇,風痹。
炮製:
《雷公炮炙論》:"凡使曾青,勿用夾石及銅青,若修事一兩,要紫背天葵、甘草、青芝草三件,乾濕各一鎰,並細銼,放於一瓷堝內,將曾青於中,以水二鎰緩緩煮之五晝夜,勿令水火失,時足取出,以水浴過,卻入乳缽中研如粉用。"
性味:
①《本經》:"味酸,小寒。"
②《別錄》:"無毒。"
歸經:《玉楸藥解》:"入足厥陰肝經。"
功用主治:明目,鎮驚,殺蟲。治風熱目赤,疼痛,澀癢,眵多赤爛,頭風,驚癇,風痹。
①《本經》:"主目痛,止淚出,風痹。利關節,通九竅,破症堅積聚。"
②《別錄》:"養肝膽,除寒熱,殺白蟲,療頭風,腦中寒,止煩渴,補不足,盛陰氣。"
③《玉楸藥解》:"明目去翳。"
外用:為末點眼或調敷。內服:入丸、散。
菟絲子
菟絲子是一種生理構造特別的寄生植物,其組成的細胞中沒有葉綠體,利用爬藤狀構造攀附在其他植物,並且從接觸宿主的部位伸出尖刺,戳入宿主直達韌皮部,吸取養 分以維生,更進一步還會儲存成澱粉粒於組織中。中藥菟絲子為雙子葉植物藥旋花科植物菟絲子、南方菟絲子、金燈藤等的種子,具有補腎益精、養肝明目、固胎止泄之功效。
菟絲子屬於旋花科,菟絲子屬。英文名稱dodder,中名別稱豆寄生、無根草。一年生寄生草本,缺乏根與葉的構造。莖攀緣性,絲狀且光滑,淡黃色,植株以吸器附著寄主生存。花多數,簇生成球狀,具有極短的柄,花萼5裂,大約與花冠等長,花冠5裂,呈短鐘型,約2公厘長,雄蕊5枚,花柱2枚,蒴果為球形,稍扁,種子形狀變化較大,褐色。菟絲子對陽光充足的開闊環境似乎有所偏好,舉凡住家的綠籬、路肩的護坡、到海邊的灌木叢,都是菟絲子理想的寄生環境。菟絲子有成片群居的特性,故在野外極易辨識。
選方
②治兩眼多生眵淚,怕日羞明,眶爛赤腫癢痛,及時行暴赤眼,睛昏澀痛:曾青四兩,蔓荊子(去皮)二兩,防風(去蘆)、白姜(炮)各一兩。上為細末,每用少許末,搐入鼻中。(《局方》曾青散)
功效
成份
摩挲石散加入藥材石膽,其亦名膽礬、黑石、君石、畢石、銅勒、立制石。氣味酸、辛、寒、有毒。
主治
1、風痰。
用石膽粉一錢,溫醋湯調服。痰涎吐出即愈。小兒用量酌減。 2、喉痹喉風。
用石膽二錢半、白僵蠶(炒過)五錢,共研為末。每次取少許吹喉,痰涎吐盡,風痹自愈。此方名“二聖散”。 3、口舌生瘡。
用石膽半兩,放在鍋內煅紅,露一夜,研細。每次取少許搽瘡上,吐出酸涎水。如此數次,病癒。
4、走馬牙疳。
用紅棗一個,去核,填入石膽,包在紙內,煅紅。等全冷後,研細敷牙,使涎外出。 5、赤白癜風。
用石膽、牡蠣各半兩,共研為末,調醋塗搽。 6、甲疽腫痛
(按:甲疽是趾甲與肉間的腫痛,常潰爛流膿)。用石膽一兩燒至煙盡,研末敷患處。幾次即愈。 7、痔瘡熱腫。
用石膽煅後研細,蜜水調勻搽瘡上。 8、鳳眼赤爛。
用膽礬三錢,燒過,研細,泡熱水中每天洗眼。
藥方來源
記載
中醫眼科有關手術治療的記載,唐代以前散見於各種醫籍和文獻中。成書於唐代的《秘傳眼科龍木論》一書,首次全面系統地論述了古代眼科手術的內容,從術前檢查、術前準備、手術方法、手術器械的選擇、適應症、禁忌症到圍手術期治療,包括手術前後藥物的、心理的療法,外治的、內服的方法,針灸、按摩等多種形式,內容全面,充分反映了唐代後期眼科醫家的手術治療經驗,它代表了中國唐代眼科手術治療學的學術體系已經形成。從中醫眼科手術學的形成發展看,《秘傳眼科
龍木論》最早系統全面記載了眼科疾病的手術治療方法,體現了眼科手術治療學的主要內容,所以說,《秘傳眼科龍木論》是中國第一部以論述眼科手術為主的專著。
《秘傳眼科龍木論》>卷之五
五十二,血灌瞳人外障
此眼初患之時.忽被物誤刺著.針或炙之失度.致令一眼先患.後乃相牽俱損.蓋為疼痛難忍.臥時好眼安著枕上.
便流毒血在好眼中.致使損傷.先宜服止疼沒藥散.後服墜翳明目丸.點摩挲石散立效.
詩曰:
眼因射刺五輪虧疼痛眶中若受錐好眼臥將安著枕便流惡血隔光輝
可憐清淨無瑕翳沉沒明珠甚可危須用摩挲為點藥卻教惡血本鄉歸
止疼沒藥散
上搗羅為末.令細.食後熱茶調下一錢.
墜翳明目丸
上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空心茶下十丸.
摩挲石散
摩挲石(少許)曾青龍腦石膽(各一分)
上搗羅為末.令細.早晨夜後點眼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