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搏擊暗夜:魯迅傳》分九章,分述魯迅一生先後棲居紹興(1881—1898)、南京(1898—1902)、日本(1902—1909)、杭州(1909.8—1910.7)、紹興(1910.7—1912.2)、北京(1912.5—1926.8)、廈門(1926.9—1927.1)、廣州(1927.1—1927.9)、上海(1927.10—1936.10)的九段歲月。其中篇幅最長的是上海9年,占整部作品近半容量。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夢魂常向故鄉馳——魯迅在紹興(1881—1898) 第二章 “戎馬書生”——魯迅在南京(1898—1902) 第三章 扶桑正是秋光好——魯迅在日本(1902—1909) 第四章 “木瓜之役”——魯迅在杭州(1909.8—1910.7) 第五章 迎接光復——重回故里(1910.7—1912.2) 第六章 寂寞新文苑 平安舊戰場——魯迅在北京(1912.5—1926.8) | 第七章 鷺島的鼓浪者——魯迅在廈門(1926.9—1927.1) 第八章 “別有追蹤”——魯迅在廣州(1927.1—1927.9) 第九章 荊天棘地鑽文網 文壇藝苑播芳馨——魯迅在上海(1927.10—1936.10) 尾聲 忘不了的人是你 附錄一 魯迅先生年譜 附錄二 參考書目 後記 |
作品鑑賞
藝術特色
該作品捍衛史料的本相與全貌之真、擱置觀點的附會與引申之爭的態度鮮明。如魯迅就聘廈門大學期間,廈門大學的校風、廈門大學校長林文慶的為人和作派,還有與魯迅同在廈大共事的幾位“現代評論派”人物的言行,其實際情況或並不像魯迅當時留下的信札所提及的那么簡單,或與魯迅當時和之後所感受到的有明顯出入。對這些,該作品既沒有做“以魯迅所是為是、以魯迅所非為非”的單方面捍衛魯迅的論斷,也沒有反過來刻意標新立異,置魯迅與其周邊人事於“八卦”或“暗黑”之中,而是將多方史料匯集、綜合為知人論世的扼要補敘或插敘中,以史料呈現史實,把評判、體味事態曲直與人情幽微的權利,完全交給讀者。這其實倒正符合魯迅所主張的論人論文當顧及全體的批評倫理。
在處理與
周作人失和、與
許廣平定情,以及晚年參與左翼政治活動這類魯迅人生途中的非常遭遇或特殊片斷時,該作品憑史料說話、在史料中求真的力度和分寸感,拿捏得恰切、精當。該作品採用多面合圍的歸謬證偽法,破除了指認魯迅為“兄弟失和”的唯一元兇的各種說法的成立基礎,重申了
許壽裳、
郁達夫等周氏兄弟的知交所作的經濟矛盾為本、
羽太信子發病為觸因的解釋。結論雖在維護舊說,援引的史料卻涵括了近年出現的新成果,令人既感新穎又更覺篤定。魯迅與許廣平於1925年10月確定愛情關係,是陳漱渝依據許廣平當時發表的兩篇直抒愛情心得的散文,作出的獨家判斷。較之在這一問題上拘泥於從魯迅日記中的一詞一句或魯迅遺物中的一件寢具做推理,卻又無法坐實情境原狀或具體時間點的其他研究,以發表作品和作品所表達的內容、主旨來確認情感世界的大事,顯得更加合理、穩妥,也更易於關聯起魯迅、許廣平的愛情發展相伴著通信書寫這一事實。
作品評價
《搏擊暗夜:魯迅傳》從大量文獻里,
窮原竟委,雜中取真,捕捉了魯迅精神的閃光之點。文字間匯聚了豐富的人生:在浩瀚之中,得精妙之趣;於靜謐之處,聽遠去的足音。作者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完成了與歷史的一次對話。
(文史專家孫郁評)《搏擊暗夜:魯迅傳》從專業的角度,較深入地描繪傳主一生重要成就,以時間為經,重要的人生場景為緯,論述清晰,形象紮實,重點突出。作者有深厚的專業積累,並在相關史實上下了硬功。
(文學專家王必勝評)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陳漱渝,男,祖籍湖南長沙,1941年生於四川重慶。1962年畢業於南開大學中文系。1976年4月調入北京魯迅博物館魯迅研究室,曾任魯迅博物館副館長兼魯迅研究室主任。2001年任《魯迅全集》修訂編輯委員會副主任。現任魯迅博物館研究館員,兼任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魯迅研究會副會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