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

揭,jiē,指使隱蔽的事物顯露,另指姓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揭
  • 拼音:jiē
  • 部首:扌
  • 部外筆畫:9
  • 總筆畫數:12
  • 五筆:rjq
  • 筆順編號:121251135345
  • 漢字首尾分解:扌曷
  • 漢字部件分解:扌日匃
基本字義,詳細字義,古籍解釋,

基本字義

【釋義】①掀去;掀開:揭幕|揭鍋蓋|揭膏藥。②使隱蔽的事物顯露:揭露|揭穿|揭發。③高舉:揭竿而起。④姓。
組詞:揭鍋蓋、安揭、揭發、揭曉、揭幕、揭露、揭示、揭榜、揭開、揭穿、揭破
筆順讀寫:橫、豎鉤、提、豎、橫折、橫、橫、撇、橫折鉤、撇、點、豎折

詳細字義

揭 <名>
標誌
峨嵋為泉陽之揭。――郭璞《江賦》
揭 <形>
高亢
修長的樣子。
疾馳的樣子。如:車馬揭揭
揭jiē
⒈舉,高舉:~旗。~竿而起(泛指人民起義)。
⒉掀開,掀起:~開。~紗布。~鍋蓋子。
⒊使隱匿的事物顯露:~露醜行。~發腐敗。~穿陰謀。
⒋公開,公布:~示。~曉。
⒌同楬。古同“”。
6.姓氏,漢武帝年間,史定封侯,賜姓揭,封地廣東揭陽,現揭姓人多生活在粵東、上饒、廉江、福建一帶
詞組
1. 揭榜 jiē bǎng
(1) [publish a list of successful candidates]∶考試後出榜;發榜
(2) [be recruited]∶揭下寫有招聘或招標等內容的榜,表示應徵、應戰等
2. 揭不開鍋 jiē bu kāi guō
[go hungry;have nothing to eat] 指沒有糧食或沒有一伙食錢
3. 揭穿 jiē chuān
(1) [disclose;expose]∶揭露
行為不端,應予揭穿
(2) [explode]∶戳穿
揭穿一個謠言
〖例句〗他當場揭穿了騙子的陰謀,使民眾沒有上當。
4. 揭底 jiē dǐ
[reveal the inside story] 將別人的底細兜出,使暴露
5. 揭短 jiē duǎn
[disclose sb.'s shortcomings;pick out sb.'s fault;rake up sb.'s faults] 將別人的短處揭露出來,公之於眾
6. 揭發 jiē fā
[disclose;expose] 將壞人壞事揭露出來
揭發犯罪
7. 揭蓋子jiē gài zi
[uncover;bring sth. into the open;take the lid off sth. ] 比喻揭開矛盾,也比喻揭開秘密
他知根知底,當場揭蓋子
8. 揭竿而起jiē gān ér qǐ
[raise the standard of revolt;rise in rebellion;start a mutiny(revolt)] 揭:高舉起。竿:旗竿,代旗幟。原形容秦末陳勝吳廣發動農民起義時的情況,後即指武裝起義
9. 揭鍋 jiē guō
(1) [remove from the pot]∶[食物煮熟後] 打開鍋蓋
(2) [proclaim]∶喻在時機成熟時,將真相或結果公之與眾
10. 揭開 jiē kāi
[reveal] 使暴露出來
揭開宇宙的奧秘
11. 揭老底jiē lǎo dǐ
[to reveal the inside story] 揭露人的底細
雙方互相揭老底,鬧得不可開交
12. 揭露 jiē lù
[expose] 揭發隱蔽的事,使之暴露
〖例句〗他揭露了促使這家大公司倒閉的真正原因。
13. 揭幕 jiē mù
(1) [unveil;raise the curtain]∶在紀念碑等落成典禮上,將事先蒙在其上的紅布揭開的一種儀式
(2) [begin]∶重大事件的開始
14. 揭批 jiē pī
[expose and criticize] 揭發批判
15. 揭破 jiē pò
[uncover] 揭穿
揭破假面具
16. 揭示 jiē shì
(1) [unveil]∶向人指出不易看清的事理
想揭示原子結構的這位物理學家
(2) [publish]∶公布;宣布
17. 揭帖 jiē tiě
[notice] 古時監察部門長官揭發不法官吏的一種文書;也指舊時張帖的啟事、文告(多指私人的)
18. 揭曉 jiē xiǎo
[make known;publish] 公布考試錄取名單;泛指把事情的結果公開出來
選舉結果已經揭曉
〖例句〗這次期中考試的成績尚未揭曉。
19. 揭載jiē zǎi
[publish] 登載;刊載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部】 揭 ·康熙筆畫:13 ·部外筆畫:9
《唐韻》《集韻》《韻會》居謁切,音訐。《說文》高舉也。或作。
又《唐韻》基竭切《集韻》《韻會》丘傑切,音朅。義同。或作擔。
又作拮。
又與偈通。車疾貌。《王應麟·詩考》韓詩,匪車揭兮,見漢書王吉傳。
又《唐韻》渠列切《集韻》《韻會》《正韻》巨列切,音傑。與同。或作搩。《增韻》舉而豎之也。《前漢·項傳贊》揭竿為旗。《張衡·西京賦》豫章珍館,揭焉中峙。
又擔也,負也。《戰國策》馮煖於是乗其車,揭其劒。《史記·東方朔傳》數賜縑帛,擔揭而去。
又姓。《前漢·功臣表》安道侯揭陽定。
又《唐韻》《集韻》《韻會》其謁切,音碣。亦擔也。
又長也。《詩·衞風》葭菼揭揭。
又《集韻》《韻會》語訐切,音钀。義同。
又《唐韻》居列切,音孑。揭起也。《詩·小雅》維北有斗,西柄之揭。
又《大雅》顛沛之揭。《傳》揭,見根貌。《疏》樹倒故根見。《戰國策》唇揭者,其齒寒。《注》揭,猶反也。
又啟事。今日揭帖。
又《唐韻》《集韻》《韻會》去例切,音憩。亦高舉也。
又褰衣涉水,由膝以下也。《詩·邶風》淺則揭。《爾雅·釋水》揭者,揭衣也。《司馬相如·上林賦》涉冰揭河。
又《集韻》其例切,音偈。揭陽,縣名。《前漢·地理志》南海郡揭陽縣。
又丘言切。與攑同。亦舉也。
考證:〔《司馬相如·子虛賦》涉冰揭河。〕謹照原書子虛賦改上林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