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雄讀書圖軸》是張大千1942年創作的一幅中國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揚雄讀書圖軸
- 作者:張大千
- 創作時間:1942年
- 現藏地:四川博物院
《揚雄讀書圖軸》是張大千1942年創作的一幅中國畫。
《揚雄讀書圖軸》是張大千1942年創作的一幅中國畫。畫作內容揚雄讀書圖軸張大千,1942年紙本水墨,151.6cm×72cm四川博物院藏1作者簡介張大千(1899—1983年),現代國畫家。擅長山水、人物、花鳥,對工筆、...
揚雄讀書圖 紙本,圖繪西漢文學家揚雄正伏案讀書,其身後山石前立一侍童,案旁一梧桐粗壯挺拔。左上角作者題詩一首,下鈐二方印。
子云舊亭在揚子云讀書台上,讀書台位於鳳凰山左翅膀端之山畔,為一上面平坦的堅硬碟石。岩石前端有摩岩浮雕“揚子云真像”和揚雄傳略,據民國版《綿陽縣誌》記載為宋代鐫刻。岩石右側摩岩浮雕大龕90多尊,均為唐懿宗威通十二年鐫刻的道教石刻。子云舊亭就修建於盤石之上,不知最早建於何年。《綿陽縣誌》記載民國...
》詩:“淌笑君房痴,寧甘子云辱。”【揚雄閣】劉筠《受詔修書述懷感事三十韻》:“天祿揚雄閣,承明嚴助廬。”【子云閣】蕭綱《君子行》:“從容子云閣,寂寞仲劊帷。”謝靈運《齋中讀書》詩:“既笑沮溺苦,又哂子云閣。”上官儀《酬薛舍人萬年宮晚景寓直懷友》詩:“東望安仁省,西臨子云閣。”
空讀書 【空讀書】參見文明部·文章“玄文覆醬”。唐戴叔倫《行路難》:“揚雄閉門空讀書,門前碧草春離離。”
不隨當世師章句,頗識揚雄善讀書。其二 得君真似指南車,杖策方圖問燕居。吾欲忘言觀道妙,六經俱是不完書。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治平三年(1066年),時年22歲。 作者簡介 黃庭堅(1045—1105),宋洪州分寧人,字魯直,號涪翁、山谷道人。英宗治平四年進士。調葉縣尉。神宗熙寧初,教授北京國子監,才能為文彥博...
《古今名人讀書法(重排本)》是2007年10月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明仁。內容簡介 《古今名人讀書法(重排本)》採集古今三百餘位名人讀書心得,列為八百餘則,上自孔孟,下至蔡元培、胡適之,以時代為序,依次羅列,便於檢索。書末附相關書目數十種,並介紹其作者、版本、存佚,乃至內容之優劣,尤便查...
“曠以”二句:意謂讓人民花費很長時間修建學捨去讀書求學。曠,耗費。結,構築。倚廬,即“畸廬”,指學舍。“雷動”二句:形容天下之士猶雷一樣震動,如雲一樣聚集,像魚鱗一樣紛紜眾多。雜襲,指士人熙熙攘攘,紛至沓來。營於八區:從四面八方營求官位。稷、契:指周始祖后稷、商始祖契。皋陶:相傳舜時...
《方言疏證》,清代為揚雄《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簡稱《方言》)正偽補漏,逐條疏證的第一個校本。13卷,戴震撰(四庫全書和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揚雄《方言》的刻本,自宋代以來有多種,經流傳寫刻,難免有些錯漏。戴震以《永樂大典》本跟明本校勘,並進一步蒐集古籍中引用《方言》和《方言注》的文字...
《巴蜀文化走進千家萬戶叢書(第5輯):"西道孔子"揚雄》涵蓋了巴蜀文化的起源與傳承、歷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學技術、民風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諸多方面,史實準確,文字精練,圖文並茂,通俗易懂,對普及、宣傳和弘揚巴蜀文化,具有積極重要的作用。圖書目錄 總序 引言 第一章一個“另類”的讀書郎 一、神童出世 二、...
子云亭位於綿陽市涪城區的西山風景名勝區西山公園內。西山又名鳳凰山,景區占地0.3平方公里,景區內茂林修竹,丹桂飄香,清泉淙淙,景色優美。以子云亭為中心,還有古仙雲觀、蔣琬墓、蔣恭侯祠、揚雄讀書台、玉女泉及隋唐時期的道教摩岩石刻等。景觀描述 據文獻記載:子云亭在歷史上四川有三處,一處是成都揚雄...
少作“梅墟草堂”及邊款《梅墟草堂(讀書圖)》,款屬“壬戌夏百行自刻。”原在《靜龕印集》中,後編入《朱復戡篆刻》。梅墟草堂是朱先生早年書齋,堂中讀書人正是先生自己。在鄞縣梅墟山鄉,似在讀書,又如靜坐遐想。富於古典味的畫面,看來正在研讀傳統的經史文集。是他青年時代讀書生活的縮影。地靈出才人,...
玉女泉道教造像是玉女泉周邊和揚子讀書台下的岩壁上的隋唐時期道教摩崖刻。1986年,原綿陽市文管所找到隋大業六年(610年)天尊像一龕及上面留存的楷書題記,由此證實玉女泉道教造像,最早始於隋大業六年。 西山玉女泉位於西山揚雄讀書台側。泉水自石隙中流出,清澈涼爽,四時不竭,秀色可餐。泉外有池,周環圍廊...
博通天文、地理、樂律、文字、數學等,尤精音韻訓詁學,著作有《切韻考》、《說文聲表》、《聲律通考》、《漢儒通義》、《東塾讀書記》、《東塾雜俎》、《水經注西南諸水考》、《公孫龍子注》等。在《切韻考》一書中,陳澧發明了“反切系聯法”,並首次考訂出《廣韻》的聲類和韻類,為通過反切研究古音...
雖然一《青少年國學讀本·好學篇·非學無以廣才》就像一艘船,能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但是對於學習而言,仍應辯證的加以分析,而不能盲目的迷信書本,畢竟“聖人矢口而成言,肆筆而成書”(揚雄《法言·五百》),誰也不能擔保沒有任何紕漏。加之讀書既有有益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讀書札記三則 《毛詩》故訓辨正(五篇)揚雄《蜀都賦》詞語注商 揚雄《蜀都賦》詞語札記 《春秋公羊傳解詁》中的齊魯方言及其價值 論《釋名》的方言研究 漢語堂表親屬稱謂的歷時興替 《齊民要述》中“種”和“栽”的科技內涵探討——兼論現代語義學方法在古代科教術語研究中的作用 雲夢秦簡中的官職名 歷史詞類...
1.舊題晉‧葛洪《西京雜記》卷二 「揚雄讀書,有人語之曰:『無為自苦,元故難傳。』忽然不見。雄著《太玄經》。夢吐鳳凰集《玄》之上,頃而滅。」例句 1. 杜牧 《川守大夫劉公早歲寓居敦行里肆有題壁十韻今之置第乃獲舊居洛下大僚因有唱和嘆詠不足輒獻此詩》“ 積學螢嘗聚,微詞鳳早吞。 ”2...
耆儒,漢語辭彙,拼音:qí rú,釋義是德高的老儒,出處是《劇秦美新》。釋義 [aged scholar] 年高博學的讀書人 出處 漢·揚雄《劇秦美新》:“是以耆儒碩老,抱其書而遠遜;禮官博士,卷其舌而不談。”例句 《後漢書‧張皓傳》:“漢安元年,選遣八使徇行風俗,皆耆儒知名,多歷顯位。”唐 張九齡 ...
《獨坐軒記》是明代文學家桑悅創作的一篇散文。獨坐軒,是作者在邊陲屈居小吏時居住的斗室。作者起筆點題,先寫出何為名“獨坐”,然後寫出獨居一室,以讀書為樂,可謂獨坐而不獨,為下文張本,再寫獨坐軒之優美環境,正可怡情適志。最後,寫出身居斗室,卻如臨太行,挾東海,蔭萬間之廣廈,與古人應接不暇,全文...
受其《太玄》丶《法言》焉。劉歆亦嘗觀之,謂雄曰:‘空自苦!今學者有祿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後人用覆醬瓿也。'雄笑而不應。”喻著作高深,無人能懂,或喻毫無價值。唐陸龜蒙《記事詩》:“駿骨正牽鹽,玄文終覆瓿。”另參見器用部器皿“揚雄瓿”、人事部?謬誤“空讀書”。
此外,以《蒼頡篇》為上卷(包括《爰歷》、《博學》),以西漢揚雄《訓纂》為中卷,以東漢賈魴《滂喜》為下卷,也合稱為《三蒼》,為四言韻文,便於學童誦讀記憶。例句 (宋)陸游《讀書》詩:“《三蒼》奇字已殺青,九譯旁行方著錄。”(清)顧炎武《呂氏千字文序》:“蓋國小之書,自古有之。李斯...
宋·曾鞏《讀書》詩:“昔廢漸開闢,新輸日收藏。經營但亹亹,積累自穰穰。”明·呂坤《逝者吟》:“戶扉日開闢,有樞為轉移。”1989年《睢縣誌·古建築》:“袁家山(袁可立別業),……建國後,大殿左側建廂房十間,作為文物陳列室,山前開闢了花園。”宋·王讜《唐語林·補遺三》:“﹝ 喻士珍 ﹞使蠻用...
柳開專學“孔子、孟軻、揚雄、韓愈之道”(同前),稍後的王禹偁卻提出“傳道而明心”;從“修身則無咎,事君則有立”中體會到道,這才是“明心”,不光傳古聖賢之道。他又反對“句之難道”,“義之難曉”,即反對文章的艱澀,他的《待漏院記》、《黃岡竹樓記》,含意深婉,情意真摯,成就在柳開之上。但...
但中央官學只有太學,名額有限,選送有一定之規,地方官學未得到普遍發展,無法滿足讀書人的要求,於是經師宿儒講學之風大為盛行。東漢時私學更加興盛,不少大師名儒不願捲入統治集團內部的鬥爭,或政治上不得志,則避世隱居,收徒講學。我國私學的興起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尤以孔子創辦的私學最為興盛;戰國時期百家爭鳴...
子云宅:當指子云亭,在四川省綿陽縣。相傳為西漢學者揚雄讀書處,揚雄字子云。子云亭因唐代詩人劉禹錫《陋室銘》中的名句“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而聞名。民社:1.民間祭祀土神。2.指人民和社稷。3.引申指民間。4.指州﹑縣等地方。亦借指地方長官。5.古代民間自行結集的團體。仔:zǎi,同“崽”,小...
後廢秀才科,秀才遂作為一般讀書人的泛稱。宋代為士子和應舉者的統稱。明代曾一度採用薦舉之法,亦有舉秀才。明清時期,秀才亦專用以稱府、州、縣學生員。秀才別稱茂才,原指才之秀者,始見於《管子·小匡》。漢以來成薦舉人才的科目之一。亦曾作為學校生員的專稱,現代也比喻知識量豐富的人。內容概況 何謂「...
余達父先生學問深湛,著作等身。生前刊印者即有《邃雅堂詩集》十四卷、《罌石精舍文集》四卷、《蠖龕拾塵錄》二卷、《通雍余氏宗譜》一卷;未刊稿有《且蘭考》一卷、《且蘭野史》四卷等。時人稱譽他“讀書萬卷,用宏取精工書善文,昔擅詩名”、“法律名家,文學泰斗”、“深諳政法,尤擅詩文”。其中《邃...
12/揚雄《法言》的思想(節選)魏晉隋唐 13/經典詮釋中的兩種定向及代表作——王弼《老子注》與郭象《莊子注》14/從王韓玄學到程朱理學的易學發展 15/論韓愈 16/惠能禪思想的成立及其意味 宋明 17/宋、明儒學之課題(節選)18/范仲淹與宋代儒學的復興 19/朱熹集新儒學之大成 20/有無之境——王陽明哲學的...
見《宋史·宗室表》。又與籌通。《後漢·虞詡傳》以詡譸之,知其無能為也。《注》譸,當作籌。又《讀書通》與輈侏𠀤通。《劉琨·答盧諶詩》自頃輈張,困於逆風。《注》輈張,驚懼貌。《揚雄·國三老箴》作侏張。又《集韻》𨻰留切,音儔。詞也。 《集韻》或作㿧、嚋。《六書故》亦通作侜。
揚雄《方言》與中古、近代漢語詞語溯源(二例)《敦煌變文集》疑難校釋 《敦煌文獻語言辭典》編纂芻議 關於“異體字”的幾個問題 郭店簡《六德》“多”字舊說訂誤 殷墟甲骨文“鬼日”補說 敦煌俗字例釋 先秦“替”字補證 東巴文研究材料問題建言三則 漢語史研究中的假設與證明 ——試論一個學術觀念問題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