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史話:揚州鹽業史話》內容共分七章,以通史的形式反映了先秦至新中國建立以後的兩千多年來揚州鹽業的發展概況。論述比較全面具體,資料翔實,內容豐富,語言通俗,觀點鮮明。並配圖六十餘幅。
基本介紹
- 書名:揚州史話:揚州鹽業史話
- 出版社:廣陵書社
- 頁數:190頁
- 開本:16
- 作者:王自立 袁秋年
- 出版日期:2014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55400561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章擅利巨海以致饒沃——先秦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揚州鹽業
第一節不產鹽的揚州城內為何會建有鹽宗廟——先秦時期的揚州鹽業
第二節“劉濞煮海”與揚州大王廟——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揚州鹽業
第二章東南鹽盛尤重揚州——隋唐及五代時期的揚州鹽業
第一節隋煬帝開挖大運河對揚州鹽業有何貢獻——隋代的揚州鹽業
第二節第五琦、劉晏、王播與揚州鹽業——唐代初、中期的揚州鹽業
第三節從白居易《鹽商婦》中的“揚州小家女”談起——唐代晚期及五代時期的揚州鹽業
第三章淮南產鹽全國居首——宋元時期的揚州鹽業
第一節天下三分海鹽利,二分無賴出揚州——北宋時期的揚州鹽業
第二節中央鹽業專賣機構為何會設在揚州、真州——南宋時期的揚州鹽業
第三節人生不願萬戶侯,願逐鹽利到揚州——元代的揚州鹽業
第四章天下鹽利揚州為雄——明代的揚州鹽業
第一節為何秦商、晉商和徽商都奔向揚州——明代初期的揚州鹽業
第二節“綱鹽法”開創揚州三百年輝煌歷史——明代中、晚期的揚州鹽業
第五章動關國計巔峰衰敗——清代的揚州鹽業
第一節揚州鹽商與皇家的關係——清代乾隆之前的揚州鹽業(上)
第二節揚州鹽商如何將揚州文化推向巔峰——清代乾隆之前的揚州鹽業(下)
第三節陶澍“廢綱為票”與揚州鹽業衰敗的關係——清代嘉慶之後的揚州鹽業(上)
第四節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揚州鹽商瞬間衰敗——清代嘉慶之後的揚州鹽業(下)
第六章淮南鹽業命途多舛——民國時期的揚州鹽業
第七章風雨兼程再創輝煌——新中國建立以後的揚州鹽業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後記
在以往出版的書籍中,有專題談揚州鹽商的,也有專門記錄鹽商住宅的,還有談鹽商與揚州的關係的,但是,以通史的形式來反映兩乾多年揚州鹽業歷史的書籍,以前似乎並不多見。為了能夠更加完整、更加全面地反映揚州鹽業歷史,我以之前出版的相關書籍、雜誌為線索,努力從古籍、地方志中鉤沉發現,結合現存的鹽商住宅、園林等建築和全國對於揚州鹽業歷史最新的研究發現,並按照本套叢書的統一要求,用較為通俗的語言訴諸文字,形成了這十幾萬字薄薄的一冊。
本書創作過程中,朱宗宙、韋明鏵二位老師多次主動關心,給予悉心、細緻的指導,並提供了大量的相關書籍、資料;揚州圖書館蔣紅、胡云等為古籍資料查閱提供極大方便;揚州鹽業公司辦公室張蕊主任幫助提供新中國成立後揚州鹽業相關資料;鹽城中國海鹽博物館給予參觀、拍攝等幫助;還有家人的全力支持,終於使得本書在規定時間內拿出了初稿。
於惴惴中交出一份作業,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期待得到方家和廣大讀者的批評指正。
王自立
2010年6月23日於揚州
序言
特別是揚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只要一提及“揚州”二字,無論是朝夕相守的市民,還是遠離家鄉的遊子,或是來來往往的商旅,幾乎都會流露出由衷的感嘆和無盡的思念,即如朱自清先生在《我是揚州人》中所說:“我家跟揚州的關係,大概夠得上古人說的‘生於斯,死於斯,歌哭於斯’了。”朱先生的寥寥幾筆,看似平淡,滿腔的情感卻在字裡行間奔涌,攫人心田。可見,揚州這座城市之所以素享盛名,不僅僅在於她的歷史有多么悠久,地域有多么富饒,也不僅僅在於她從前有過怎樣的輝煌,現在有著怎樣的榮耀,更在於人們對她有著一往情深的眷念,以及由這種眷念牽連出的耿心記憶。
情感和記憶,是這座城市另一種意義上的財富,同時也是這座城市另一種意義上的標識。
2014年,揚州將迎來建城2500周年的盛大慶典。其實,更嚴格地說,2500年是有文字記載的建城史,揚州人類活動的文明史遠遠不止於此。早在距今5500~7000年前,高郵龍虬莊新石器時期的先民就開始了製作陶器和選育稻種。儀征胥浦的甘草山、陳集的神墩和邗江七里甸的葫蘆山也都發現3000~4000前的商周文化遺址。我們之所以把2014年定為揚州建城2500年,是因為《左傳》中有明確的記載:周敬王三十四年(前486):“吳城邗,溝通江淮。”這七個字明確地說明了吳國在邗地建造城池,也就是我們今人時常提及的古邗城,於是,公元前的486年,對揚州人來說,就成為一個永久的記憶。這句話還說明了另一件永遠值得記憶的歷史事件,就是這一年,京杭大運河最早的一段河道——邗溝在揚州開鑿了。邗溝的開鑿,不僅改變了揚州社會發展的走向,也改變了古代中國的交通格局,這一點,也是人們的永久記憶。正是由於有了邗溝,有了後來的大運河,才使得揚州進入了社會發展的快速通道,成為中國古代交通的樞紐,成為世界文明發展史上一座十分重要的城市。
揚州這座城市,承載著太多的情感與記憶。於是,一批地方文史學者一直以揚州史料的蒐集、整理、研究為己任,數十年堅持不懈。他們一直在探求揚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從遠古走到了今天,在中國文化史上留下了哪些令人難忘的腳印?在中國發展史上有哪些為人稱頌的作為?在當代社會生活中又有哪些發人深省的影響?我們今人應該怎樣認識揚州文化在中國文化版圖上的定位?怎樣認識揚州文化的特色和本質?以及揚州文化對揚州城、揚州人的影響又該怎樣評說?等等,這些都是極富學術含量的科研課題,也是民眾極感興趣的文史話題。日積月累,他們的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大量的文稿發表在各類報刊雜誌上。這些成果如同顆顆珍珠,十分珍貴,卻又零散,亟需編串成光彩奪目的項鍊。適逢2500年的建城慶典即將來臨,把這些成果編撰成叢書,讓世人更全面、更系統地了解揚州的歷史與文化,無疑是建城慶典的最好獻禮。
由此,《揚州史話》叢書便應運而生了。這套叢書的跨度長達2500年,內容涵蓋了沿革、學術、藝術、科技、宗教、交通、鹽業、戲曲、園林、飲食等諸多方面,應該說,揚州文史的主要方面都有涉及,是一部相對完整地講述揚州2500年的歷史文化叢書。這套叢書2009年開始組稿,逾三年而粗成,各位作者都付出了辛勤的勞動。編撰過程中,為了做到資料翔實,論述精當,圖文並茂,每一位作者都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吸納了前人和今人眾多的研究成果,因而,每一本書的著述雖說是作者個人為之,卻是融匯了歷代民眾的集體記憶和群體情感,也可以說是揚州的集體記憶和群體情感完成了這部叢書的寫作。作者的功勞,是將這種集體記憶和群體情感用文字的形式固定下來,將易於消逝的記憶和情感,化作永恆的記述。
《揚州史話》叢書是市委市政府向揚州建城2500周年的獻禮之作,揚州的幾任領導對叢書的編纂出版都十分重視,時任揚州市委副書記的洪錦華同志親自主持策劃並具體指導了編纂工作。這套叢書,也可以看作是揚州的索引和注釋,閱讀它,就如同閱讀揚州這座城市。揚州城的大街小巷、湖光山色,揚州人的衣食住行、喜怒哀樂,歷史上的人文遺蹟、市井掌故,當代人的奮鬥歷程、豐功偉績,都可以在這套叢書里找到脈絡和評說。叢書將歷史的碎片整理成時空衍變的軌跡,將人文的印跡組合成城市發展的畫卷,在滄桑演化中,存儲正在消亡或即將消亡的歷史蹤影,於今昔變遷時,集聚已經形成和正在形成的文化符號。
歲月可以流逝,歷史不會走遠。城市的記憶和情感都融匯到這套叢書里,它使得揚州人更加熱愛揚州,外地人更加了解揚州,從而存史資政,熔古鑄今,凝心聚力,共創未來。未來的揚州,一定是江澤民同志題詞所期望的——“古代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名城”。
是為序。
袁秋年
201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