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揚州八家叢話
- 作者:秦嶺雲
-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85年5月
- 頁數:201 頁
- 定價:1.15 元
- 裝幀:平裝
- 統一書號:8081-13436
《揚州八家叢話》是1985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秦嶺雲。作者簡介秦嶺雲,1914年2月出生於河面省汲縣。父親名泮,民間畫工,設有畫鋪。幼時在縣立國小學習,課餘經常參加家庭的職業繪畫活動。1934年7月考入...
②廣陵:今江蘇揚州。③星分牛斗:古人將天上星辰與地上州郡的位置相對應,地上的揚州,正對應著天上的牛斗二星。④疆連淮海:《書·夏書·禹貢》:“淮海惟揚州。”指揚州北至淮河,南連大海。⑤萬井提封:《漢書·刑法志》:“一同百里,提封萬井。”古代八家為井,萬井即八萬餘戶,此極言揚州人煙繁盛。
按高鳳翰生卒年,王伯敏《中國繪畫史》作(16338-1719),享年八十二歲;秦嶺雲《楊州八家叢話》作(1863-1749)六十七歲。其說不一,待考。雍正十一年官泰州巡鹽分司。去職後流寓揚州。工于山水,花卉,山水師法宋人,近趙令穰、郭熙一路,中年以後,到了江南,與揚州畫派畫家如金農、鄭燮、高翔、李方膺、...
秦嶺雲先生不僅是山水畫家,還是一位用功極勤的中國美術遺產整理者和介紹者,先後出版了《民間畫工史料》、《永樂宮》、《法海寺壁畫》、《中國壁畫藝術》、《趙佶的畫》、《鄭板橋》、《揚州八家叢話》等著作和畫冊。此外,秦嶺雲先生還編著有《山水畫技法新編》、《山水畫講座》、《硯田拾穗》、《硯邊閒話》在...
按高鳳翰生卒年,王伯敏《中國繪畫史》作(16338-1719),享年八十二歲;秦嶺雲《楊州八家叢話》作(1863-1749)六十七歲。其說不一,待考。畫家的介紹 雍正十一年官泰州巡鹽分司。去職後流寓揚州。工于山水,花卉,山水師法宋人,近趙令穰、郭熙一路,中年以後,到了江南,與揚州畫派畫家如金農、鄭燮、高翔、...
是“揚州八怪”之一(“揚州八怪”一般所指的八位畫家是:金農、黃慎、鄭燮、李鱓、李方膺、高翔、高鳳翰、羅聘)。建築構成 故居分為石鰲館、北堂、春草堂、西亭和南齋五大部分。館內環境幽雅,遊人步入其中,會對一代藝術大師肅然起敬。人物資料 高鳳翰(1683-1749),工書、畫,善山水,縱逸不拘於法,純以氣...
更帶來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繼《李可染書畫全集》之後,又出版有《元四家畫集》《明四家畫集》《四王畫集》《四僧畫集》《揚州八家畫集》(簡稱《元明清名家繪畫系列》《朱宣鹹美術作品選》《石濤書畫全集》(上、下卷)、《林風眠全集》《金陵八家畫集》等美術大家的作品畫集;《紅旗飄飄》畫叢和《中國新疆壁畫全集》...
⑷平山堂:位於江蘇揚州,宋仁宗慶曆八年(1048)歐陽修在揚州任地方官時所建。⑸欹(qī)枕:謂臥著可以看望。⑹醉翁:歐陽修別號。⑺“山色”句:出自歐陽修《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⑻倒碧峰:碧峰倒影水中。⑼一葉:指小舟。白頭翁:指老船夫。⑽蘭台公子:指戰國楚辭賦家宋玉,相傳曾作蘭台令。⑾莊...
此詞當為蘇軾於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八月在揚州時所作。此前三年,即元祐四年至六年(1089—1091),蘇軾在杭州擔任太守,蘇堅是他的屬官,監杭州商稅,兩人交往頗密。此時因蘇軾被召還京,蘇堅告別蘇軾回吳中故居,蘇軾為之送行而作此詞。此詞《樂府雅詞拾遺》卷上作蔣璨詞,《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
建炎四年(1130),南宋朝廷追贈秦觀為“直龍圖閣學士”。高郵文游台、秦觀讀書台、《秦郵帖》石刻、揚州雲山圖、“淮東第一觀”石刻。黃庭堅 人物簡介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黃豫章,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
書名:《通志堂經解》 出版社:廣陵書社(揚州廣陵古籍刻印社)上書時間:2011-10-05 開本:16開 裝訂:精裝 類別:國學書籍 紙張:膠版紙 定價:3200.00 目錄 易 子夏易傳十一卷 易數鉤隱圖三卷 遺論九事一卷 宋 劉牧 撰 橫渠先生易說三卷 宋 張載 撰 易學一卷 宋 王湜 撰 紫岩居士易傳十卷 宋 ...
夏禹時地處揚州域。春秋時為百越之地。戰國時屬楚。秦時屬揚州九江郡。漢改九江郡為豫章郡。漢高祖五年,建南城縣,屬豫章郡。東漢永元八年分南城一部置臨汝縣,縣治高在臨川古邑,仍屬豫章郡。三國時為吳地,吳太平二年(257年)建臨川郡,郡治設在臨汝縣。兩晉、南朝相沿。南朝梁陳時,以今之崇仁、豐城、...
比如在人的方面有"八仙"、"揚州八怪"、"天橋八大怪"、"唐宋八大家"。物的方面有"八旗"、"八家鐵帽子王府"、北京商業中的"八大祥"。景的方面多了,"燕京八景"、"杭州八景"、"西安八景",過去全國市縣差不多都有"八景"。其實,"八"字在這裡是個虛數,只是表示其多,真正計算起來豈止"八"呢?以"八旗"為...
高鳳翰是我國17世紀末18世紀初的揚州派左筆書畫家及篆刻家、詩人,他的一生在仕途上是坎坷不平,但他對藝術的追求卻永無止境,在右手病痹後,又用左手堅持練字。此外,在繪畫、制硯、篆刻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是“揚州八怪”之一(“揚州八怪”一般所指的八位畫家是:金農、黃慎、鄭燮、李鱓、李方膺、高翔、...
先後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召回京後,任端明殿學士,官至禮部尚書。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出知定州。紹聖元年(1094年)哲宗親政,新黨得勢,蘇軾被貶至英州、惠州,遠放儋州(今海南島儋縣)。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宋徽宗即位,遇赦北歸,七月卒於常州,追諡文忠。著有《東坡七集》、《蘇氏易傳》、《...
唐宋十大家全集錄》,陳均選有《唐駢體文鈔》。有關唐文的考訂資料,有清人陳鴻墀《全唐文紀事》和近人岑仲勉《讀〈全唐文〉札記》、《唐集質疑》等。參考書目 嚴可均編:《全隋文》(光緒甲午黃岡王民刊本)董誥編:《全唐文》(清內府刊本、揚州官本、廣州局本)陳均編:《唐駢體文鈔》(清嘉慶間家刻本)
策雖暗稚,竊有微志,欲從袁揚州求先君餘兵,就舅氏於丹楊,收合流散,東據吳會,報讎雪恥,為朝廷外籓。君以為何如?”紘答曰:“既素空劣,方居衰絰之中,無以奉贊盛略。”策曰:“君高名播越,遠近懷歸。今日事計,決之於君,何得不紆慮啟告,副其高山之望?若微志得展,血讎得報,此乃君之勛...
但是,由於道光以來,時代危機的日益嚴重,為現實所需要的,既不是桐城派古文,也不是揚州派或常州派的駢文,而是各式各樣的實際有用的經世之文,因而出現古文的新趨向。不過由於這些新一輩作家無名位或年輕而不為人所重視。首先是包世臣,他著有《安吳四種》,批評“近世治古文者,一若非言道則無以自尊其文”(...
以都梁山為根據地,後分兵南攻,被隋江都(今江蘇揚州東北)丞王世充擊敗,北走歸附瓦崗軍,任總管,封齊郡公。隋煬帝大業十三年(617)破東都外廊、燒豐都,並與裴仁基攻克回洛倉(今河南洛陽北),後因入都城掠奪居民財產,隋軍乘機攻擊,失敗北逃,後不詳。121.裴行儼:隋將裴仁基之子,驍勇善戰。裴仁基討伐...
慶曆元年(1041年),中宰相呂夷簡計,出知揚州,進給事中、徙鄆州。嘉祐三年(1058年),封莒國公。英宗即位,移鎮武寧軍,改封鄭國公,出判亳州。請求告老還鄉,以司空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宋庠好學,讀書至老不倦,與弟宋祁俱以文學名世,以詩賦為學者所宗,時稱“二宋”。布衣時,與宋祁...
”戈守智(1720—1786)嘗游揚州、漢陽,遇碑碣則手自摹拓,歸而榜之曰“帖海”。黃易(1744—1802)以篆刻著稱,為“西泠八家”之一,他訪碑的痴舉更是為世人昭知。他所至山岩幽絕處,皆窮搜摹拓,故多前人所未著錄,“凡嘉祥、金鄉、魚台間漢碑,(黃)易悉搜而出之,而《武氏祠堂畫像》尤多,所見...
其畫風主要受元代黃公望影響。論畫著作有《雨窗漫筆》及《麓台題畫稿》,主要講筆墨章法,奉董源、巨然、黃公望、倪瓚為正宗,對浙派、“金陵八家”“揚州八怪”等畫家評價甚低。王原祁能詩,有《罨畫樓集》三卷。傳世作品有《仿高房山雲山圖》《仿黃公望山水圖》《子久畫意圖》等。
60.《喜見高郵二王研究的新成果――王章濤先生〈王念孫王引之年譜〉讀後》,《炎黃文化研究》第5輯,河南大象出版社2006年版(又見《揚州史志》2006年第4期,第12-14頁)。61.書篆巨擘 學林新人――從趙之謙《論學叢札》看《漢學師承續記》,《中國典藏》2007年第1期,第37-47頁。62.論江藩“文無八...
舊時又有所謂“天下美女出揚州”的說法,揚州美女之美不在容貌上,也不在身材上,而是一雙“黃魚腳”的瘦削為時人彌道。有人說“天下古今的婦女,全是愛美成性,全是時髦的奴隸,她們只要能獲得‘美’的稱譽,縱然傷皮破膚,斷骨折筋,在所不辭”。此話雖嫌絕對,但是所述現象也絕非個別。正是這樣一種愛美...
羅聘(1733年-1799年),清代畫家,“揚州八怪”之一。字遯夫,號兩峰,又號衣雲、花之寺僧、金牛山人、師蓮老人等。祖籍安徽歙縣,其先輩遷居揚州。為金農入室弟子,布衣,好遊歷。藝術風格 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蘭、竹等,無所不工,筆調奇創,超逸不群,別具一格。善畫《鬼趣圖》,畫鬼態無不...
崇寧四年(1105年),秦觀的兒子自藤州(今廣西藤縣)奉父柩歸葬揚州,路過黃州時張耒臨江祭奠。淚水未乾,黃庭堅又相繼去世。崇寧五年(1106年),宋徽宗詔除一切黨禁,張耒才得任便居住。同年冬,他自黃州經潁州,回到故鄉淮安,大約住了一年多時間。大觀年間,移居陳州,監南嶽廟,主管崇福宮。政和四年(1114年...
題袁重其《負母看花圖》靈壁石為徐君題 種菜 中秋合歡詞為芙溪賦 題《爛柯圖》送劉別駕之成都三首 題《清涼環翠圖》送田公爕北上 寄沈次如 贈齊繩武署廣陵太守 寄文寧若副戎 寄孔樵嵐粵東幕 許青嶼給諫過訪 贈廬守薛晉卿 哭成價人 送戴景韓歸休寧 送張非文歸山陰 贈崔太守蓮生 李贊之過訪 ...
江都公主遠嫁烏孫 謝安與邵伯 梁武帝四次捨身同泰寺 劉勰巧扮“賣書郎”關盼盼與燕子樓 顏真卿歸葬句容 韓熙載與《韓熙載夜宴圖》粗茶淡飯勵大志 蘇東坡發現徐州煤田 王安石在高郵結親 沈括和沭陽人戴斗篷的習俗 辛棄疾向岳珂敬酒 米芾覓真品 陸秀夫與酺殿書燈 張毅甫收葬文天祥遺骨 李鐵槍梨花槍扎墩練兵 張士誠...
劉師培為“揚州學派”的最後一位學者,劉氏家學相傳,四代治經學,特別是以治《左傳》著名。陳中凡為蘇北鹽城人,這時在北京大學有機會得劉師培親教。此時劉師培因肺病加劇,陳中凡為他“借款”,“以救目前眉急”。此事使劉師培“感謝之至”。劉師培於1919年11月不治而死。在劉師培“疾終京寓”時,承陳中凡“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