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艾

插艾

插艾是一個漢語辭彙,讀音為chā ài,是指中國端午節的一種風俗,每年端午節,民間都要在門框上插兩株艾草,表示驅邪避災,確保平安的意思。出自《歲時廣記·端午·插艾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插艾
  • 拼音 :  chā ài
  • 注音 : ㄔㄚ ㄞˋ
  • 解釋:古代端午節的一種風俗
解釋,出處,

解釋

中國端午節的一種風俗。
插艾,端午節日習俗。每年端午節,民間都要在門框上插兩株艾草,表示驅邪避災,確保平安的意思。

出處

《歲時廣記·端午·插艾花》引 宋 呂原明 《歲時雜記》:“端五京都士女簪戴,皆剪繒楮之類為艾,或以真艾,其上裝以蜈蚣、蚰蜒、蛇蠍、草蟲之類。”《隨園詩話補遺》卷五引 清 陳鵬 《端午》詩:“插艾兒時事,而今兩鬢華。”
梁人宗懍在《荊夢歲時記》中雲:“五月五日,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