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腦武器

控腦武器

控腦武器,即利用控腦技術研製的一種新型武器。通常指的是通過物理、化學等技術手段,對人腦與神經產生影響的武器。

控腦方式趨向多樣。智慧型化戰爭中的控腦戰,分為控制人腦、控制“機腦”和神經性藥物對人腦控制(短暫控制)。

“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戰爭的制勝之道,正在從毀傷性轉而提升到操控性。新一輪的科技變革正在帶來神奇的多種可能性。

上兵競控,其下競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控腦武器
  • 用途:對人腦與神經產生影響
工作原理,特點,套用,

工作原理

電子精神控制武器是一種典型的控腦武器。其工作原理是:採集人腦電波特徵碼存入電腦,由解碼軟體根據腦電波特徵碼進行解碼,從腦電波信號中分離出視覺聽覺語言情感等各種神經元活動信號,以圖像文字的方式顯示在螢幕上、記錄在電腦中。

特點

不戰而屈人之兵:
人是決定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因素。如果控制了人的“腦”,奪取制腦權,那么就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
未來控腦戰爭重在獲取對手思維意識,甚至直接干預對方首腦機關的思維。

套用

俄羅斯研製的殭屍槍就是這種控腦武器。它通過外形像槍一樣的發射器,將特製的電磁波、聲波等向特定區域發射,可有效影響敵人的情緒與思維,從而喪失戰鬥力。
快來上一堂戰爭魔法課
21世紀的軍事界,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一批“魔法學校”的“魔法師”,且看這些反人類非致命武器的無邊法力
“魔幻術”——
腦控武器通過電磁波、聲波、光波等實現對大腦的控制。這種研究先把人的思想、記憶或情緒等大腦電生理信息進行超常處理,對資料庫中的成千上萬個腦電波樣本進行分析,以得到心理特徵和腦電波的對應關係,形成“情緒信號串”。然後,利用相應的定向能電磁波向人體發射這些“有生命特質”的信號,操控或干擾目標對象。
據說,海灣戰爭時期美軍就曾通過發射超高頻電波,擾亂伊拉克士兵的精神狀態,最終使得數千伊拉克士兵不戰而降。
俄羅斯總統普京,也曾把這種通過發射電磁波、聲波等擾亂攻擊目標的中樞神經系統的武力作用方式稱為“實現政治和戰略目標的全新工具”。
“斷片兒術”——
在針對感覺器官方面,美軍推出了雷射失能槍具,通過發射雷射使對方暫時失明、進而暫時失能。想想暗夜中突遇強光照射的那一瞬間吧,不僅僅是頭昏眼花,大腦還會出現一片空白。
雷射致盲失能帶來的生物效應比這要高出百倍——不僅因為雷射具有更高的能量,更因為選擇了最具刺激性的波頻,立即出現“人員暫停刺激回響”。
“抓燈泡”——
眾所周知,發射電磁脈衝可以將金屬物體直接震碎。但如果把能量等級調低,它就會搖身一變,成為激活人體痛覺感受器的利器。它甚至可以按照需求為目標量身定製出燒傷、凍傷、腐蝕傷的感覺,卻並不會真正造成這種傷害
美軍已列裝的主動拒止武器,發射95千兆赫毫米波,僅僅穿透皮膚0.4毫米,不造成深層次損壞,卻讓豐富的神經末梢產生無法忍受的疼痛效應。他們還邀請了一些“志願者”到現場感受,被電磁波“鎖定照射”的人立刻出現一種劇烈的燒灼感,但迅速離開後渾身上下完好如初。有人形容,那感覺就好像“抓燈泡”似的。
“瞌睡蟲”——
瞌睡蟲不僅出現在《西遊記》里。嗜睡,現在也成為控制性電磁武器要攻克的一個努力方向。使用頻率非常低的低頻電磁輻射,能引起大腦釋放控制行為的化學物質。讓對方處於昏睡狀態,產生類似流行性感冒的暈沉症狀
“發燒友”——
對體溫的改變,也會使人頭昏萎靡,喪失戰鬥力。因此,有人構想出一款微波“致熱槍”,能夠將對方的體溫升高到40.6~41.7攝氏度,進而導致發燒昏睡
“獅吼功”——
正常的聲音是無害的。但是,特殊的音頻卻可能對人體造成破壞。某些頻率的聲波作用於人的內耳,可能引起頭暈、嘔吐、痙攣等症狀。美國軍方正在尋求一種頻率可調、能致人失能的聲波武器。
美國研製出新概念雷射致僵武器——
我們可稱之為“鬼上身”——利用紫外雷射器發出的光束,在空氣中電離出一條通道,使電流導向目標,使被擊中者周身神經肌肉抽搐、痙攣,直至僵硬而喪失活動能力,束手就擒。由於身體組織的抗阻,被擊者的心肺、隔膜等重要器官不會受到影響,因此不會危及生命。
認知作戰從隱蔽迷惑到攻芯控腦
控腦方式趨向多樣——
智慧型化戰爭中的控腦戰,分為控制人腦控制“機腦”
1、在控制人腦方面,認知科學、腦科學和腦機接口技術的不斷發展,將使人們可以通過無線電或腦機接口,以腦電波刺激的方式,對敵方作戰人員實施大腦控制;
2、在控制“機腦”方面,利用網路電磁攻擊,可以通過篡改智慧型決策系統算法,對可程式硬體重新編程,或者直接控制輸出等方式,對敵方智慧型系統實施軟體、硬體或輸出控制,達成敵為我控、敵為我用之作戰效果;
3生物技術的發展,則使利用神經性藥物對人腦特定分區實施短暫控制成為可能。
認知攻防目的由抑制向控制拓展——
認知科學的信息加工論認為,認知是對信息進行積極加工的過程,包括信息輸入、加工和輸出三個環節;對應到作戰行動中,就是觀察、判斷和決策。過去的認知攻防主要是抑制敵方感知,還不能稱為獨立的作戰方式。在智慧型化戰爭中,認知科學的發展,尤其是認知主體的拓展,將使認知攻防向作戰決策全流程滲透,認知作戰將表現為抑制、塑造和控制三個層次。
認知抑制——
認知抑制是指通過隱蔽己方行動或者削弱甚至剝奪敵方的態勢感知能力。在古代,認知抑制的第一種形式是“毀形匿情”,如以鉗馬銜枚、偃旗息鼓等方式,隱蔽己方行動和意圖;第二種方式是“形兵之極,至於無形”,即利用奇正變化使敵莫測。這些方式在現代戰爭中仍然適用,2015年俄羅斯武裝介入敘利亞衝突之前,即以“中部-2015”戰略演習為掩護,隱蔽完成包含50餘架戰機在內的在敘兵力部署。但是現代戰爭的認知抑制,已由有形領域向電磁空間等無形領域拓展,不但無線電靜默和電子佯動成為隱蔽機動的新方法,以電子偵察能力為攻防對象的信息進攻,更加豐富了認知抑制的外延。而進入智慧型化戰爭,認知抑制將由感知抑制向決策抑制進一步拓展。
認知塑造——
認知抑制是限制和影響敵方認知,最終效果是敵不知我,而我也未必知敵。與之相比,認知塑造更進一層,其重點並非削弱敵方認知,而是在充分掌握作戰對手思維習慣、作戰能力、作戰目標、作戰決心和精神狀態的前提下,將定製虛假態勢信息對其實施靶向推送,促使其按我方預想決策和行動。在古代,認知塑造主要是“示形動敵”,如馬陵之戰孫臏日減半灶以誘龐涓。列寧指出:“在任何戰爭中,勝利歸根到底是由那些在戰場上流血的民眾的精神狀態決定的。”認知塑造的對象除了決策還包括精神,即以輿論法理鬥爭和心理攻防動搖和摧毀敵方的決心意志。
認知控制——
認知控制是指改變敵方決策機制,甚至直接篡改其決策結果的認知作戰。認知控制是智慧型時代的新生事物,也是認知作戰的最高形式,它不再通過輸入端來影響敵方決策,而是直接操控敵方作戰人員思維或決策指揮系統,使之按照我方設定的方式工作;甚至直接控制敵方決策輸出,使其決策與感知、判斷脫節,越俎代庖,代其指揮。在作戰層面,認知控制可令敵人自投羅網甚至自相殘殺,以最小代價達成勝戰目的;在戰略層面,則可通過影響敵方作戰決心,達到緩戰、止戰目的,不戰而屈人之兵。
認知攻防手段途徑不斷豐富發展——
認知作戰成為獨立的作戰方式,不僅表現為認知攻防對象和層次的拓展,更體現在手段和途徑的豐富和發展,不僅使隱蔽迷惑等傳統方式更加高效,而且會催生出多樣化的認知控制新手段。
隱蔽機動更加隱秘——
小型化、快速化、隱身化的智慧型無人平台大量進入戰場,本身就使敵方的偵察預警難度顯著增加。與此同時,它們還能夠輕鬆打破人類的生理和心理極限,使作戰空間向深海、深空、深地等極限空間拓展,為其隱蔽機動增置雙重保險。未來無人仿生族群藉助地形、洋流等各種自然環境和規律實施隱蔽機動,更是可以接敵於無形。智慧型時代的滲透潛伏戰,將真正實現“守者,韜聲滅跡,幽比鬼神,在於地下,不可得而見之;攻者,勢迅聲烈,疾若雷電,如來天上,不可得而備也”。
攻防路徑更為直接——
認知進攻最關鍵的就是成功進入敵方認知空間。在智慧型化戰爭中,不但認知攻防目標向所有智慧型系統拓展,而且隨著腦機接口技術的發展運用,人腦也將越來越多地直接接入網路,使網路電磁空間成為進入敵方認知空間的有效途徑。而智慧型分析技術在電子戰和網路戰中的運用,又將顯著提升電磁頻譜分析和網路漏洞挖掘的效率,認知電磁戰和智慧型網路戰將為認知作戰提供無處不在的進攻節點和直接有效的進攻媒介。
誘惑欺騙更加逼真——
通過網路欺騙影響敵方意志,是認知進攻的重要方式,在資訊時代已經廣泛套用。在智慧型化戰爭中,以假亂真的智慧型聲像合成,身臨其境的虛擬現實技術,將使認知欺騙提升至新的水平。在單條信息上,每條信息都能聲情並茂,讓人如臨其境;橫向上,多條信息密切聯繫,相互佐證,縱向上,新舊信息之間,層層遞進,不斷推波助瀾,基於網路的認知欺騙戰將有更多手段、更廣套用和更佳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