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掛脰
- 地理標誌:莆田市區
習俗介紹,元宵習俗,媽祖掛脰,
習俗介紹
“掛脰”,流行於莆田市區,掛脰指的是親友們初次見到一個新生兒時給他(她)的見面禮,見面禮是用一個紅包包著數額不定的人民幣,然後用一根紅髻索系好,掛在新生兒的脖子上,故稱掛脰。紅髻索就是國語里的紅頭繩。莆仙人說索不說繩,是使用古代的說法。索的本意是大繩子,繩是小繩子,但我們不分大小,統統叫做索。
元宵習俗
莆田元宵節,在本社宮請香起燈,前面大銅鑼、大龍鳳旗、大鼓吹開道;隨後有宮社頭人燈、王氏四世尚書大燈、出巡菩薩、彩旗、涼傘、棕轎隊、經師、十音八樂、執士等;福首手捧“求爐”繞道各家各戶巡遊駐駕,受鄉民頂禮膜拜,進香,號曰“賜福禎祥”庇佑四季平安,風調雨順。
沿途所到之處,焰火沖天、鞭炮齊鳴,家家戶戶在自家香案前擎香作揖,祈求神明庇佑合境平安,嬸娘們還把事先用紅頭繩捆好的錢幣掛在路過的菩薩脖子上,俗稱“掛脰”以求菩薩保佑。
媽祖掛脰
“媽祖掛脰”是一種傳統媽祖信俗、系指信眾在媽祖神像出遊時,在其頸項掛上用紅絲繩繫著的金鎖、銀鎖或錢幣,以示虔誠祝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