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故(第十集)

掌故(第十集)

《掌故(第十集)》是2023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掌故(第十集)
  • 作者:嚴曉星 主編
  • 出版時間:2023年8月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ISBN:9787101162882
  • 開本:32 開
  • 裝幀:精裝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掌故》從2016年6月推出第一集,至今第十集面世,七年之功,算是稍見規模。本集中有吳夜雨寫清末民初的箋紙畫家王劭農(他在魯迅、鄭振鐸編輯的《北平箋譜》中入選數量僅次於陳師曾、齊白石)一文,藉助作者豐富的藏品,我們選擇四幅王氏彩箋,約請劉濤、揚之水、白謙慎、徐俊、陸灝五位揮毫助興,印成“掌故十集紀念箋”附贈讀者。吳夜雨之外,本集的四位新作者是榮鴻曾、蔡玉洗、陸灝、王蔚。史學家楊聯陞以“博雅”著稱,但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擅長繪事,曾畫過一張“琴人圖”送給趙如蘭。榮鴻曾通過寫“琴人圖”的繪製與流傳,描繪出另一幅學術薪火相傳的圖景。蔡玉洗作為“文革”後成長起來的出版人,曾與上世紀八十年代非常紅火的作家高曉聲密切接觸多年,筆下的形象富有時代氣息,真實可信。陸灝是一等一的愛書家,書架上的簽名本幾乎本本都有故事,讀來如同置身馳譽書林的海上聽水書屋,目不暇接。五四時期的女作家廬隱,因為與初戀未婚夫解除婚約“人生走入另一條軌道”,經過王蔚的追尋,未婚夫的真實姓名與人生以及廬隱何以會“儘量模糊前未婚夫的身份”,時隔八九十年,仍然找到了答案。本集還收錄譚苦盦的《孟森之死》與樊愉的《我的母親龐左玉》。前者考察一代史學名家的死因,重在追索真相,反思執念;後者既是屬於作者自己的私人記憶,也是屬於現代藝術史的群體記憶,而幼年的作者跟隨母親走入陳小翠舊居時所目睹的驚人一幕,更應融入不可磨滅的民族記憶。

作者簡介

主編、主要作者介紹
嚴曉星,1975年生,江蘇南通人。著有《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樓——查阜西與張充和》、《近世古琴逸話》、《金庸識小錄》、《七弦古意:古琴歷史與文獻叢考》等,編有《高羅佩事輯》、《民國古琴隨筆集》等。
榮鴻曾,原籍江蘇無錫,1941年生於上海,香港長大,在九龍華仁書院畢業後於1960年負笈美國,先後獲加州大學工程物理學士、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博士及哈佛大學音樂博士,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加州大學、康奈爾大學,現為匹茨堡大學榮休教授、華盛頓大學兼任教授。近作有中文版《中國最後一代文人:蔡德允的琴、詩、書與人生》(2022)、英文版The Scholar and the Courtesan:Songs on the Pearl River’s Flower Boats(《名士與歌姬:珠江花艇上的粵謳》,2022)。
趙 珩,1948年生,北京人。原北京燕山出版社編審、總編輯。著有《老饕漫筆》、《老饕續筆》、《舊時風物》、《逝者如斯》、《故人故事》、《二條十年》等。
劉永翔,1948年生,浙江龍遊人,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著有《蓬山舟影》、《文學的藝術》(合著)等,另撰有《清波雜誌校注》、《袁枚續詩品詳註》(合注)、《亭林詩文集 詩律蒙告》(校點)等。
許禮平,1952年生於澳門,祖籍廣東揭陽。早歲於東瀛編纂《貨幣書目知見錄》、《中國語文索引》。上世紀70年代為香港中文大學編《中國語文研究》。80年代創辦問學社、翰墨軒。90年代創辦《名家翰墨》月刊、叢刊。現為香港翰墨軒出版有限公司總編輯。著有《舊日風雲》(已出三集)、《掌故家高貞白》等。
蔡玉洗,編審,資深出版人。曾任譯林出版社社長、《譯林》主編,另主編有《最憶是金陵》、《開卷文叢》、《開卷》雜誌等,合編《我的開卷》、《鳳凰台上》等。
樊 愉,1958年生,上海音樂出版社退休編輯。樊少雲之孫,樊伯炎、龐左玉之子。撰有《先嚴樊伯炎與龐虛齋》、《我的母親龐左玉》等。
陸 灝,1963年生,任職於《文匯報》。著有《《東寫西讀》、《看圖識字》、《聽水讀鈔》、《不愧三餐》、《擔頭看花》等,另與揚之水合著《梵澄先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