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捨身飼虎
- 起源:印度(天竺)
- 相關宗教:佛教
- 相關人物:摩訶薩青
捨身飼虎[1] 捨身飼虎小王子天生慈悲 國王有三個王子——摩訶富那寧、摩訶提婆和摩訶薩青。三個王子裡,小王子摩訶薩青天生具有一副慈悲心腸。...
經典中有不少捨身之例,如: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之藥王菩薩燒身供養、金光明經捨身品之薩埵王子捨身飼虎、北本大般涅盤經卷十四之雪山童子為聞法而捨身予羅剎等...
薩埵那太子本生圖是一幅佛教壁畫,此幅繪畫把太子刺頸流血,捨身投崖,餓虎圍食,兩兄悲號報信,國王王后悲泣、收骨、造塔埋骨諸情節嚴密壓縮在同一畫面。...
敦煌壁畫臨本北魏254窟《捨身飼虎圖》、北周296窟《善事太子入海品》、隋代303窟《觀音普門品》、唐代220窟《西龕說法圖》被敦煌研究院收藏。 收藏作品(3張) ...
在莫高窟254窟,是莫高窟早期壁畫的代表作之一。它描繪佛的前身薩埵那太子捨身飼虎的故事。...
禪語捨身飼虎 很久很久以前,在南瞻部洲有個大國,叫摩訶羅檀囊,統率著五千多個小國家。國王有三個王子——摩訶富那寧、摩訶提婆和摩訶薩青。三個王子裡,小王子...
《寅虎說》由佛光文化出版,本書有佛陀過去生的捨身飼虎、古代高僧大德的馴虎救虎、有情有義的人虎報恩、充滿童趣兼教育意味的虎寓言等等。...
塔座的四面有四幅大型的畫,叫做本生故事,分別是“捨身飼虎”、“割肉貿鴿”、“大光明王施首”、“須大拿王變相”,反映了佛祖前生重大的善行,它的每個變相、...
戰功名稱 獲得條件 止戰休兵 使用SP孫魯育在一局遊戲中發動穆穆棄置至少4張牌並獲得勝利。 捨身飼虎 使用SP孫魯育獲得100場身份局勝利。...
書中還附有數字敦煌254窟全景漫遊以及作者主創的《捨身飼虎》《降魔成道》兩部文教宣傳影片的二維碼連結,從內容到形式,這都是一本圖文並茂,能夠帶領讀者深入理解...
佛教把“殺生”列為第一重戒,主張以慈悲的精神保護、拯救人和一切動物的生命,謂之“護生”。“護生”被認為是功德無量的。釋迦牟尼在前世,曾有“捨身飼虎”的...
捨身飼虎圖 目錄 1 作品 2 榮譽 3 作品賞析 白熙作品 白熙深知繪畫藝術應植根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沃壤的道哩,自幼受院鄰章太炎先生及門弟子國學家李行之(恭...
捨身飼虎,割肉稱鷹,求得法而斷臂,求弘法而抉明,皆不能辦。為悅群情,俔俔伈伈,世無拔俗,大丈夫雄。若能如是,則獨往獨來,縱橫上下,世無險巇魔難,徑路雖...
前壁有維摩詰變相、太子捨身飼虎圖,須達那太子施捨圖和皇后、皇帝禮佛圖 等大型浮雕圖像及十神王像。1978年為保護洞窟雕刻拆除磚卷門洞。使鮮為人知的四頭四臂...
在佛教中,“布施”是信徒的標誌之一,布施中的最高境界就是捨身,佛經中就有“捨身飼虎”的動人故事,況且,按照佛教教義,人死之後,靈魂離開肉體進入新的輪迴,屍體...
據說,如此葬法是效仿釋迦牟尼“捨身飼虎”的行為,所以西藏至今仍流行天葬。多多卡天葬院中間,有一塊約4平方米大小、用鵝卵石鋪砌而成的葬屍池,池北邊有一塊60...
東晉法顯西行求法,在天竺曾到本生故事講的菩薩割肉貿鴿、施眼、捨身飼虎處;在師子國(斯里蘭卡)他遇到王城供養佛齒,在儀式上"王便夾道兩邊,作菩薩五百身以來...
是佛教在理論上的中國化,中國的佛教徒常常以釋迦牟尼捨身飼虎、割肉餵鷹為例,以佛陀所說的“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不唯入地獄,且常住地獄,不惟常住地獄、而且...
本書總共收錄大陸最著名的恐怖小說家燕壘生的六篇短篇小說,彷佛用國畫中的工筆畫去繪出吳道子的《地獄變相》,又像是早期佛經中捨身飼虎的血腥故事,作者古典華麗的...
他怕兩位哥哥阻攔,便催大家回去,在歸途中他設法離開他們,獨自回到了餓虎所在的地方。他脫去衣服掛在樹枝上,對天發誓,捨身飼虎。他勇敢地投身在餓虎旁邊,但這母...
佛陀過去修菩薩行時沒有獻血的技術、也就不能獻血救人;但是當佛陀看到老虎在冬天沒有食物時就跳下懸崖摔死自己,好把屍體給老虎吃,這行為在佛經里叫“捨身飼虎”...
其中本生故事有割肉求鴿、捨身飼虎、九色鹿捨己救人等。隋唐為莫高窟全盛時期,隋代百窟樣式由北朝的中央塔式改為中心佛壇,組像同前。唐出現一佛、二弟子、二天王...
窟頂四披浮雕本生故事“捨身飼虎”、佛傳故事“宮中娛樂”等。窟門外兩側各雕一力士。窟內塔基宋代重修,明窗兩側宋刻十六羅漢,窟門內外兩壁留有許多宋、元、...
也就是說要具有一種常人不具備的勇氣,釋迦牟尼的雪山苦行,捨身飼虎,都是這種勇氣的表現。只有具有這種精進的勇氣,才能破除貪愛、排脫煩惱、悟得佛性。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