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鯨船

捕鯨船

捕鯨船(whaler)是一種專門用於捕鯨、加工鯨魚的專用船。

捕鯨船一般是一艘由蒸汽柴油驅動的船隻、船上裝有魚叉槍,也有諸如帆船或蒸汽驅動的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期的船舶以及現代浮式工廠或工廠船等船隻。還有一些將這兩種結合起來的船隻,如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寬吻捕鯨船,以及現代捕鯨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捕鯨船
  • 外文名:whaler,whaling ship
  • 解釋:專供獵捕鯨用的船
  • 排水量:約數百噸
  • 最大航速:20節左右
  • 分類:近海船、遠洋船
歷史發展,組成及特點,資源保護,

歷史發展

在1613年至1638年之間,捕鯨船的船員為了控制吐斯伯根鯨魚漁業而進行小規模衝突。
在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期,捕鯨船主通常用大炮武裝船隻,使船只能夠保護自己免受海盜的威脅,而在戰爭時期捕鯨船也是私人的。在1793年的法國革命戰爭爆發時,英國私人人員捕獲了幾艘法國的捕鯨船,其中包括Necker和Deux Amis和Anne,荷蘭私人捕獲了Port de Paix和Penn。當時許多法國的捕鯨船轉移到美國,而美國在英法戰爭中是中立的。
有些捕鯨船還攜帶信件,授權他們在機會出現的情況下攻占敵方的船隻。 1793年7月,武裝衝突的英國利物浦,利用20槍奪取了法國捕鯨船Chardon。然而,Chardon的船員成功地重新奪回了他們的船隻。
1793年,一艘武裝的英國捕鯨船在瓦爾維斯灣捕獲了法國的捕鯨船Hébé。
在1812年的戰爭期間,美國海軍奪取了兩艘捕鯨船,Essex Junior和Seringapatam,並將其用作軍艦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挪威和後來的英國皇家海軍雇用了一批捕鯨船,用於掃雷、搜救以及反潛戰等各種功能,歸類為捕鯨船的十艘聯合艦隻在戰爭中被擊沉。
中國於17-19世紀末在廣東沿海曾捕殺進港灣的鯨。1953年該省惠陽沃頭港進行過沿岸捕鯨。1955年和1958年旅大水產公司分別在黃海北部試捕小鰛鯨,長鬚鯨成功。1963年12月用自行設計建造的“元龍號”捕鯨船試生產,1978年停止作業。台灣省1957年開始捕鯨。1981年中國完全停止了捕鯨。

組成及特點

捕鯨船是進行捕鯨作業的專用漁船。
捕鯨船捕鯨船
船型尖瘦,航速較高,主機功率較大,迴轉性和機動性良好,首部高昂、尾部較低,耐波性好。設有捕鯨炮,以及探鯨儀、測向儀和鯨示蹤器等專用儀器。一般不設冷藏和加工設備,將鯨運到鯨工船或基地處理。排水量約數百噸,最大航速可達20節左右,自持力1-2月。
可分為近海船遠洋船兩類。近海船一般為幾十至300總噸;遠洋船為500~800總噸。
因大型鯨游速可達14節(每小時26公里)以上,船速一般不低於14節,快的達18節左右。迴轉性能良好,噪聲較小。為在惡劣氣候條件下進行獵捕和提高捕鯨炮的命中率,船有較好的大傾角穩性﹐縱搖橫搖應力較小。一般為單甲板型。甲板上裝有捕鯨絞機和成對的帶纜柱,舷牆板上開有成對的曳鯨孔,用於拖曳漁獲物。機艙位於中後部,駕駛室設於中前部,駕駛室前端設有桅桿,上有瞭望指揮台,供觀察鯨的動向和指揮獵捕用。船首設捕鯨炮台,炮台上裝有捕鯨炮,有效射程為50~60米。
由於鯨資源嚴重衰退,世界上已很少建造捕鯨船。

資源保護

為保護瀕臨滅絕的鯨類資源, 有關國家曾於1931年在日內瓦簽署了捕鯨條約,但直至1937年才達成捕鯨基本協定。1946年在華盛頓召開國際捕鯨會議,由15國政府簽署了國際捕鯨公約,1948年7月條約生效 。1949 年又在倫敦召開了第1屆國際捕鯨委員會(IWC)會議,此後每年召開一次。討論修訂捕鯨法規、規定受保護鯨的種類等 。受保護鯨種除北極鯨、露脊鯨、灰鯨外,又增加了藍鯨、座頭鯨 、長鬚鯨和鰮鯨。1979年第31屆國際捕鯨委員會會議決定無限期禁止捕鯨工船在南極作業,並將印度洋劃為保護區。1982年第34屆國際捕鯨委員會又通過決議,在1986年度捕鯨季節過後暫時終止商業性捕鯨 。中國於1980 年9月在國際捕鯨公約上籤字。國際捕鯨委員會已有38個成員國。
捕鯨捕鯨
日本在2007年重新開始捕鯨活動,(參見詞條:日本捕鯨業)捕殺範圍在日本周邊及南極地區。國際社會對此表示譴責。日本已經停止對瀕危物種--座頭鯨的捕殺,但是,用日本內閣官房長官町村信孝的話來說,“日本為了科學研究進行的捕鯨活動還將繼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