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日本科研捕鯨船“勇新丸”等3艘船隻組成的船隊2013年12月7日上午從山口縣下關港啟程,再度開赴南極海域進行所謂的“科研捕鯨”活動。而為了保證本次活動順利進行,避免一些動物保護組織可能帶來的干擾,日本有關部門並沒有公布這次活動的具體內容和時間,另外還專門安排了護航的船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科研捕鯨
- 時間:2013年12月7日
- 地區:南極海域
- 類型:捕鯨
強烈批評,回顧歷史,
強烈批評
一直以來,日本打著“科研”的名義持續開展捕鯨活動,而這一做法也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強烈批評,並長期受到動物保護組織的抗議和阻撓。在198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通過《全球禁止捕鯨公約》後,世界各國先後宣布放棄商業捕鯨,日本也簽署了這項公約。雖然《公約》明確禁止了商業捕鯨,但允許以科研目的進行捕鯨活動。反捕鯨人士認為,日本是利用了《公約》的漏洞,每年在南極海域鯨類保護區以科研名義獵捕大量鯨魚,但這些鯨魚最後大多都被擺上了當地人的餐桌。
面對國際社會的抗議,日本一直辯稱“捕鯨是日本傳統文化”。近年來,一些動物保護組織則“挺身而出”對日本的“科研捕鯨”活動進行破壞干擾。其中,一個名為“海洋守護者協會”的美國反捕鯨團體可以稱得上是日本科研捕鯨船隊的“老冤家”,甚至被日方稱為“激進環保組織”。
在上一次日本在南極開展“科研捕鯨”活動時,由於受到“海洋守護者協會”抗議船的干擾撞擊及惡劣天氣等影響,僅捕獲了103隻小鬚鯨,是1987年開始“科研捕鯨”活動以來的最低紀錄。而這一次,為避免招惹上這位“老冤家”,日本水產廳沒有公布包括科研捕鯨船隊的出港日期在內的計畫詳情,並將由實施科研捕鯨的日本鯨類研究所安排專門負責護航的船隻。
回顧歷史
在日本歷史當中,距今3000年前左右就開始有關於捕鯨的記載,在8世紀的奈良時代文獻當中開始出現了捕鯨一詞。17世紀初期的江戶時代,在日本各地開始出現了專門的捕鯨團體。捕鯨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加工成鯨魚油和鯨魚肉等產品。但近代以來,歐美的捕鯨船隻開始在日本周邊海域進行大規模的捕鯨作業曾經導致當地的鯨魚數量急劇減少,給日本的傳統捕鯨業帶來了巨大的打擊。上世紀30年代,日本又開始了在南極海域的捕鯨作業,但二戰開始以後便中止了。二戰結束以後,為了改善日本的糧食情況,鯨魚肉作為一種高蛋白食物,再次受到了矚目。於是日本又重新開始了在南極海域捕鯨。
但近幾十年來出於保護鯨類的目的,全世界出現了反捕鯨浪潮。在國際捕鯨委員會1986年禁止商業捕鯨之後,日本便一直以科研名義開展捕鯨活動,每年捕獲的鯨魚數量在數百到千餘只左右。有報導說,在日本,鯨魚肉的年銷售額大約在50億到70億日元之間,大約合人民幣3億到4億元左右,這部分資金也會被用來維持“科研捕鯨”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