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術介紹
按蹺是
中醫的六大醫術之一,砭,針,灸,藥,按蹺和導引。
“導引按蹺”一語,據史料所載,乃出自《
黃帝內經》
異法方宜論中:“中央者,其地平以濕,天地所以生萬物也眾,其民食雜而不勞,故其病多
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蹺’……。”唐太僕
王冰在其《內經·素問》注釋中將它解釋為:“搖筋骨,動
肢節抑按皮肉,捷舉手足……。”老前輩王冰為我們的子孫後代用簡扼的語言文字描述了“導引按蹺”術的外在形式,同時又記錄了當時歷史的現狀:“……中央人謂之養氣調神正道”。
據
師傳:“導引按蹺”它分為兩大部份,與四個獨立的分支。兩大部份包括“導引”與“按蹺”。四個支系,則為“導”與“引”;“按”與“蹺”。由此可見,我們的古人早在公元前春秋戰國時,就對“導引按蹺”亦有專論。可以說“導引按蹺”是我中華民族文化中的瑰寶,是祖國醫學中的原始醫學,這部份寶貴財富也是我中華民族對人類生命科學所作出的卓絕貢獻。
歷史記載
馬王堆三號墓出土《導引圖》
1973年,湖南
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了兩件令人注目的氣功文獻,其中之-就是繪製在
絲帛上的《
導引圖》(彩圖九)。《導引圖》的主人是漢代一位有名望有地位的貴婦人。這位貴婦人不但生前習練導引,死後還要將導引圖作為陪葬品,可見,她對導引術的喜愛和迷信到了生死相伴的地步。
導引按蹺屬於動功,是中華民族具有代表性和繼承性的功法。
從導引和按蹺的特點看,兩者沒有明顯的區別,導引重在“搖肢體,動
肢節”,按蹺則是推拿的古稱。導引又稱:“
道引”或“宣導法”,相傳為上古時代的
氣功養生家
彭祖所研,是一種強身治病的方法。導引時配合“吹噓呼吸,
吐故納新”,很受古代“養形之人”的喜愛,同時,也為醫家所套用,道教產生後,吸收導引為修煉
長生不死之軀的方法之一。此外,導引也為廣大民間人士所喜愛。按蹺出於《
黃帝內經·素問·異法方宜論》:“中央地區,地勢平坦多濕,是自然界中物產最為豐富的地方。那裡人們食物的種類很多,並不感覺煩勞。所以人們發生的疾患,多是瘺厥寒熱等病。在治療上,應該使用導引按蹺。”“按與蹺是推拿中的兩種手法。唐代的
王冰注釋“按,謂仰按皮肉;蹺,謂捷舉手足”,也有人說,蹺系指穴位。如《類經,論治類》說:“按,捏按也;蹺,即陽蹺,陰蹺之義。蓋謂推拿溪谷蹺穴以除疾病也。”導引、按蹺的原則要求動作舒緩,屈伸有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