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同知是明代的官名,由朱元璋建立,從三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指揮同知
- 建立年代:明代
- 建立人:朱元璋
- 品秩:從三品
指揮同知是明代的官名,由朱元璋建立,從三品。
指揮同知是明代的官名,由朱元璋建立,從三品。...... 指揮使一人,正三品;指揮同知二人,從三品;指揮僉事四人,正四品……[1] 清代武職土官之一,秩為武職從三...
明朝都指揮使司(簡稱都司)為地方最高軍事機構,管理地方衛所,隸屬於五軍都督府,聽命於兵部,設都指揮使(正二品)一人,都指揮同知(從二品)二人,都指揮僉事四人...
指揮使,明朝的軍職, 為衛最高軍事長官,秩正三品。下轄指揮同知2人(副長官,從三品),指揮僉事4人(正四品)等屬員。...
指揮使,明朝的軍事指揮職務, 為衛所一級最高軍事長官,秩正三品。下轄指揮同知2人(副長官,從三品),指揮僉事4人(正四品)等屬員。...
楊國棟,明陝西莊浪衛土司(地在今甘肅永登),世襲指揮同知。清順治二年,歸附。九年,復襲指揮同知。後無考。 ...
例如明代權勢最大的錦衣衛主官陸炳,初掌錦衣衛時官銜為“都指揮同知掌錦衣衛事”。其後他的官銜逐步升高,後軍都督府都督僉事、都督同知、左都督,但本職依然是...
四年十月,設定朵甘衛指揮使司,管轄今甘、青、川廣大藏區。按明初建置例,設指揮使1員,正三品;指揮同知2員,從三品;指揮僉事4員,正四品;衛鎮撫2員,從五品...
成化年間,袁彬晉遷為都指揮同知、都指揮使。成化十三年(1477年),為前軍都督府僉事掌府事。弘治元年(1488年),袁彬卒於任上,朝廷賜給他光祿大夫、上柱國、...
官署名。明朝於都指揮使司之下設衛指揮使司,長官為指揮使1人,正三品,副長官為指揮同知2人,從三品;屬員有指揮僉事4人,正四品;鎮撫司鎮撫2人,從五品,經歷...
雲南指揮使司:指揮使二人,普洱府屬孟艮,古孟掯,召丙襲;整欠,叭光捧襲。俱乾隆三十一年授。指揮同知一人。...
明朝收繳了元朝授予他們的印信,分別授予他們為河州衛指揮同知、靖南衛指揮同知,並準予其子孫世襲。明朝在確定藏族地區的都指揮使司、衛、所的行政體制後,陸續委任...
其武職土司有指揮使司、宣慰使司、宣撫使司、安撫使司、招討使司及長官司等六種。指揮使司的土官計有:指揮使、指揮同知、指揮僉事、千戶、副千戶、百戶、百...
初設南京親軍指揮使,共十七衛,衛指揮使各一人,正三品。遷都北京後,又有上直十二衛、十衛、四衛營,南京諸留守衛等,各有指揮使。下設指揮同知(原稱同知指揮...
“奪門之變”後明英宗重新登上皇帝寶座,賜名楊銘,歷官錦衣衛指揮使,因為是...成化初,進都指揮同知。久之,進都指揮使。先是,掌錦衣衛者,率張權勢,罔財...
五年(1372),置武靖衛指揮使司,治所在今青海互助縣格多鄉。初命卜納剌為懷遠將軍、武靖衛指揮同知,從三品武職。準其子孫世襲。 [1] ...
衛指揮使、指揮同知、指揮僉事以及鎮撫、經歷、千戶、百戶等大小官吏,大都實行世襲。第一任指揮使劉得去職後,子孫九代承襲其職。除劉姓指揮使以外,尚有王、周...
東北奴兒千都司所屬384衛,西北哈密、西寧、隴答等衛,均置土指揮使、土指揮同知或土指揮僉事。清沿明制,在甘肅設土指揮使8名,雲南置2名。其承襲、革除、升遷...
陳瑄(1365年-1433年),字彥純,合肥(今屬安徽)人,明代軍事將領、水利專家,明清漕運制度的確立者。陳瑄早年曾參與明軍平定西南的戰爭,歷任成都右衛指揮同知、四川行...
明宣宗時升任都指揮同知,隨平朱高煦之亂,從征兀良哈。明英宗即位後,再升左都督,旋即掛平羌將軍印出鎮甘肅,為左副總兵。正統三年(1438年),與兵部尚書王驥、...
正德三年(1508)襲父職為奉議衛(治今貴港)指揮使,正德十二年升任廣西都指揮...邑人沈希儀,字唐佐,號紫江,為明朝貴州總兵,都督同知(從一品),加鎮國將軍,榮...
沐昂初任散騎舍人、府軍左衛指揮僉事等官。明成祖時,其次兄、黔國公沐晟出征安南,沐昂以都指揮同知領雲南都司事,累升為右都督。明英宗時,參與第一次、第二...
未幾,擢都督僉事,又以緝捕功,升任都督同知。陸炳為擴充權勢,明里巴結閣臣夏言、嚴嵩,暗中又設計除之。陸炳曾捶殺兵馬指揮,然帝寵而不問。後為御史所劾,夏言...
侯端(1386—1465),字敬莊,盱眙(今江蘇省西部,北臨洪澤湖,鄰接安徽省)人,明永樂四年(1406)受任金山衛指揮同知官職。...
王溥去世,子孫世襲指揮同知。王溥明史記載 編輯 王溥 [2] ,安仁人。仕陳友諒為平章,守建昌。太祖命將攻之,不克。朱亮祖擊於饒之安仁港,亦失利。友諒將李明...
武職外官:防守尉、佐領、都司、指揮僉事、宣慰使司同知官階從四品 文職京官:內閣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