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中軍記室辭隋王箋

《拜中軍記室辭隋王箋》是南朝文學家謝朓所作奏箋,收錄於《文選·卷四十》。

蕭子顯《齊書》曰:謝眺(即謝朓)為隋王子隆府文學。世祖敕眺可還都,遷新安王中軍記室。箋辭子隆。世祖,武皇帝。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拜中軍記室辭隋王箋
  • 作者:謝朓
  • 創作年代:南朝齊
  • 作品出處:文選
  • 作品體裁:辭箋/奏箋
作品原文,創作背景,注釋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故吏文學謝朓死罪死罪,即日被尚書召,以脁補中軍新安王記室參軍。朓聞潢污之水,願朝宗而每竭;駑蹇之乘,希沃若而中疲。何則?皋酷項辨壤搖落,對之惆悵; 歧路西東,或以嗚唈。況乃服義徒擁,歸忘莫從,邈若墜雨,翩似秋蒂。脁實庸流,行能無算。屬天地休明,山川受納,褒采一介,抽揚小善,故舍來場圃,奉筆兔園。東晚笑寒亂三江,西浮七澤,契闊戎旃,從容燕語,長裾日曳,後乘載脂,榮立府庭,恩加顏色。沐發晞陽,未測涯涘; 撫臆論報,早誓肌骨。不悟滄溟未運,波臣自盪;渤澥方春,旅翮先謝。清阿戲寒紋切藩房,寂寥舊蓽。輕舟反溯,弔影獨留; 白雲在天,龍門不見。去德滋永,思德滋深。唯待青江可望,候歸艎於春渚; 朱邸方開,效蓬心於秋實。如其簪履或存,衽席無潤閥腳改,雖復身填溝壑,猶望妻子知歸。攬涕告辭,悲來橫集。不任犬馬之誠。

創作背景

南朝齊武帝永明八年 (490),隋王蕭子隆為鎮西將軍、荊州刺史,謝脁為其官屬,隨往荊州 (今湖北江陵) ,以文才尤被賞愛,常朝夕相處,流連不捨。子隆長史王秀之以為二人過往太密不妥,乃啟報武帝,將謝脁召回。永明十一年武帝卒,其孫昭業繼位,謝脁被任為中軍將軍新安王記室參軍。此箋即受此新任命後所作。

注釋譯文

1《左氏傳》曰:潢污行潦之水。《尚書》曰:江漢朝宗于海。
2班固《王命論》曰:駑蹇之乘,不騁千里之塗。王逸《楚辭注》曰:蹇,跛也。《法言》曰:希驥之馬,亦驥之乘也。李軌曰:希望也。《詩》曰:我馬維駱,六轡沃若。沃若,調柔也。
3三江:越境也。
4七澤:楚境也。

作品鑑賞

在本篇中作者先抒發告別故主的哀傷之情。說自己報主無由,如同積水欲流向大海而不得,駑馬欲接受駕馭而不能。雖懷報答恩義之心,卻不能不長別故主,正如墜雨絕雲、秋葉離樹。接著追憶當年追隨故主、蒙受寵遇之況。永明四年,子隆為會稽(治所在今浙江紹興) 太守,謝朓已曾為其屬吏,“東亂 (渡)三江”句指此;“西浮七澤”則指隨往荊州。最後抒發回京後思念故主的深情。先說無故被召,實出意外;再說遙望荊州,思心與日俱增; 又說盼望子隆入朝,並希望他不忘舊情,糊循即使自己死去,還望家屬能受到子隆照拂。武帝死後,政治局勢頗不安定,這裡似隱隱流露出憂慮的心情。
全文用典繁密,而頗能化而用之,賦予新意。如最後一段中,“滄溟未運”反用 《莊子·逍遙遊》鵬鳥“海運則將徙於南溟”之典,而隱含正當主臣相得之際被無故召回的懊喪與憤懣;“輕舟”四句用了好幾個典奔備趨故,但渾融無跡,寫出了江頭極目、思緒悠悠的情景,耐人尋味。

作者簡介

謝朓(464—499):字玄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人,南朝蕭齊詩人,出身陳郡謝氏,與“大謝”謝靈運同族,世稱“小謝”。永明元年(483)“解褐入仕”,為豫章王太尉行參軍。永明五年(487),從竟陵王蕭子良西邸之游,初任堡厚市禁其功曹、文學,為“竟陵八友”之一。永明九年(491),隨隨王蕭子隆至荊州,永明十一年(493)還京,為驃騎咨議、領記室,掌霸府文筆,又掌中書詔誥。建武二年(495),出為宣城太守,因又稱謝宣城。兩年後,復返京為中書郎。之後,又出為南東海太守,行南徐州事。永泰初因告岳父王敬則謀反,遷尚書吏部郎,因又稱謝吏部。東昏侯永元元年(499),以泄露江祏兄弟欲立始安王蕭遙光事,遭構陷,死於獄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