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皇槓

抬皇槓

抬皇槓流傳於平山縣北冶鄉天桂山一帶,記錄明末清初,為修建崇禎皇帝避難行宮而運送物品時的舞蹈,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抬皇槓
  • 地理標誌:天貴山周邊
皇槓,顧名思義,即是給皇家進貢禮品的一種形式。民間老百姓由於對神的敬仰,也利用這種形式給神送貢品。後來漸漸地人們把這種抬著箱子送貢品的形式,演變成了一種民間舞蹈。這種民間舞蹈,就叫抬皇槓。在平山過去有好多重大傳統廟會都有皇槓,如:東冶廟、大吾廟、王母廟、觀音山廟、天桂山廟等,在走會時不管有多少起會,首先皇槓會得排為頭會,槓會走完,其它會才能走,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條大家自覺遵守的規矩。皇槓會,規模龐大,參加表演者人數多少不一,有十盤、二十盤,最多二十四盤。由好幾個村組成一支龐大的隊伍,兩人抬一盤,拉開有半道街,表演起來非常壯觀
道具有槓桿、槓箱組成。槓桿用硬木做成。中間粗,兩頭細,一丈多長,有一定彈力。槓箱長約八十公分,寬四十公分,硬雜木做成。箱四面繪有圖案,上有小立柱,插滿彩色小旗,中間有一根高立柱,裝有雞毛猴兒。箱的兩頭裝有兩個響環,走起來,雞毛猴兒上下竄動,響環發出鋼叮鋼叮的清脆之聲,看起來非常有趣。抬槓的技巧也非常高妙。不管是面對面、背對背,用槓頭頂住肩窩、肚臍窩、後腰、後背或頭頂,無論怎樣表演各種動作都不用手扶,踩著鼓點,前仰後合,步伐講究,動作利索,串槓如梭,頗有技巧和功力。另外,還有蘭旗引路,壓槓官頭戴紗帽,身穿紅官衣,腰系玉帶,足蹬朝靴。手拿令旗,來回指揮著隊形變換,一起一落。壓槓官坐“獨槓轎”,就是兩人抬一根長桿,他在槓上左右盤旋進行表演。動作幽默風趣,惹人喜愛。直到現在,天桂山周圍的北冶、燕尾溝、柏樹莊、咂杜、南冶、忽忽水等村還存放著過去的槓箱等道具,只可惜年久失傳,無人能夠表演。在2003年,天桂山邀請縣文化館楊諾成老師,對失傳的“抬皇槓”重新進行了挖掘、整理、加工、排練,在北冶村培訓了五十多人的皇槓隊伍,參加了天桂山第十屆旅遊文化節活動。此外,在每年的春節、廟會和重大慶典活動時,進行獻藝表演,深受廣大民眾歡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