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折龍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紅河州綠春縣戈奎鄉戈奎村委會
- 面積:0.61平方公里
- 海拔:1300米
村情概況,農村經濟,基礎設施,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有耕地132畝,其中人均耕地0.68畝;有林地767.6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1戶,有鄉村人口193人,其中農業人口193人,勞動力14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43人。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茶葉,主要銷售往本縣。2008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3.48%。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3.6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07元。該村不屬於貧困村或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該村目前正計畫大力發展紫膠、茶葉產業。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132畝(其中:田50畝,地82畝),人均耕地0.68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767.6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38.4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79畝,主要種植八角、南嶺黃檀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9.13畝。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茶葉,主要銷售往本縣。2008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3.48%。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3.6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4.7萬元,占總收入的61.92%;畜牧業收入7.41萬元,占總收入的31.2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6頭,肉牛7頭,肉羊24頭);漁業收入0.08萬元,占總收入的0.34%;林業收入0.74萬元,占總收入的3.12%;第二、三產業收入0.71萬元,占總收入的2.99%;工資性收入0.1萬元,占總收入的0.42%。農民人均純收入1107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07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人(占勞動力的1.55%),在省內務工1人,到省外務工1人。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如發展八角、茶葉、草果)發展養殖業,發展勞務經濟。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8年的1136元增加到1663元。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8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電話。全村有41戶通自來水,有3戶飲用井水,不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41戶通電,有1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24.39%和48.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0戶(分別占總數26.83%和24.39%)。該村到鄉道路已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1輛,機車1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0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3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0畝,有效灌溉率為30.3%,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 畝。該村到2008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茶葉,主要銷售往本縣。2008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3.48%。該村目前正計畫大力發展紫膠、茶葉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1戶,共鄉村人口193人,其中男性103人,女性90人。其中農業人口193人,勞動力148人。該村全為哈尼族共193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人,占人口總數的1.04%;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73人,參合率89.64%;享受低保34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建有1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村內有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37戶,占農戶總數的90.24%。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阿松國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戈奎中學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公里,距離中學3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0,其中小學生15人,中學生5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32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296個(勞均2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86萬元,有固定資產0.5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3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黨員總數7人,黨員中男黨員6人,女黨員1人。該村設有團支部1個,團員8人。
發展重點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糧畜穩村、生態護村、科教興村、產業富村、民主活村、依法治村"。 該村今後的發展重點:"抓好基礎設施建設、重視教育、加大科技培訓力度、普及法律知識、構建和諧家庭、創建平安村寨、調整產業結構、培植經濟產業"。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如發展八角、茶葉、草果)發展養殖業,發展勞務經濟。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8年的1136元增加到1663元。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基礎設施薄弱、科教落後、觀念陳舊、交通不便、信息不靈、生產生活條件差、經營管理粗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