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柳贈別是古代旅行習俗的一種。西漢、唐兩代,都城長安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官員商旅去關東各地及地方官員、外國使臣進入長安,都必需路經灞橋。灞橋一帶,綠柳成陰,景色宜人,自漢以來,送行者皆至此橋,折柳與行人贈別。或曰為祝頌平安,或曰“柳”與“留”字音相諧,取眷戀之舍、殷勤挽留之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折柳贈別
- 類別:古代旅行習俗
- 盛行時期:漢唐最盛
- 典故示例:《春夜洛城聞笛》
折柳贈別是古代旅行習俗的一種。西漢、唐兩代,都城長安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官員商旅去關東各地及地方官員、外國使臣進入長安,都必需路經灞橋。灞橋一帶,綠柳成陰,景色宜人,自漢以來,送行者皆至此橋,折柳與行人贈別。或曰為祝頌平安,或曰“柳”與“留”字音相諧,取眷戀之舍、殷勤挽留之義。
折柳贈別是古代旅行習俗的一種。西漢、唐兩代,都城長安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官員商旅去關東各地及地方官員、外國使臣進入長安,都必需路經灞橋。灞橋一帶,...
折柳,古人離別時,有折柳枝相贈之風俗。最早出現在漢樂府《折楊柳歌辭》第一中。折柳”一詞寓含“惜別懷遠”之意。我國的古代,親朋好友一旦分離,送行者總要折...
霸陵折柳,漢語詞語,讀音為bà língzhé liǔ,釋義為在霸陵這折下柳枝喻為送別友人之意。出自《三輔黃圖》卷六、李白《憶秦娥》詞。...
折柳贈別,意挽留。作者為了感激其深情厚誼,所以要把所贈的柳枝和無限鄉思帶回那草長鶯飛的江南。這裡的“江南”,承上“君家正在吳門住”句,意指“吳門”。意...
漢代文物專著《三橫黃圖》上有關“霸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的記述和唐代詩人李白《春夜洛城聞笛》詩中的“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
【折柳】折柳贈別之俗始於漢朝。“折柳”一詞最早見於六朝無名氏所撰的《三輔黃圖》一書。此後“折柳”在詩文中為送別的同意語。古人贈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樹易...
折柳贈別,是古代習俗。詩人認為改名為折柳橋,最切合人們在此橋送別時的情景了。接著,詩又從“折柳”二字上盪開,生出全詩中最為痛快淋漓、也最富於藝術光彩的...
漢代文物專著《三橫黃圖》上有關“霸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的記述和唐代詩人李白《春夜洛城聞笛》詩中的“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