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類風濕性關節炎33抗體

RA33是異質性核糖核蛋白體(hnRNP)的核心蛋白A2。RA33與RA相關,與RF無相關。由於特異性差,受方法學或特殊抗原來源的限制目前未用於常規臨床診斷中。

基本介紹

  • 名稱:抗類風濕性關節炎33抗體
  • 所屬分類:免疫學
正常值,臨床意義,注意事項,相關疾病,相關症狀,

正常值

陰性。

臨床意義

抗RA33對RA診斷敏感性國內外結果不一,大多介於20%-40%之間,最高達61%,最低僅為6%。其特異性最初報導為99.6%。但後來研究表明在10%-40%的SLE等疾病也可檢測到該抗體。抗RA33陽性有早期提示RA作用,AKA與抗RA33相關性較明顯,二者結合可提高對RA診斷敏感性,也有助於早期診斷。RA33抗體與RF無相關,RF陰性者中RA33抗體陽性率為27%-45%。抗RA33陽性者病情較輕,但是否提示具有自限性、預後良好,尚待進一步研究。另外未用藥RA病人抗RA33陽性率顯著高於用藥病人,提示慢性作用抗風濕藥可能影響抗RA33陽性率。 其他風濕病抗RA33陽性率以SLE較高,為14.8%,均為女性。有報導該抗體陽性的SLE病人多有侵蝕性關節炎,皮膚受累則較少見。本組未發現該抗體與這些臨床特徵有相關性,但這些病人在血清學方面則與抗Sm、抗RNP、ANA顯著相關。這有助於RA的鑑別診斷。因此,同時檢測抗Sm、抗RNP、ANA等抗體,有助於鑑別抗RA33陽性的意義,提高對RA的特異性。 儘管RA33抗體在多種結締組織病中出現(可能RA33與抗U1RNP抗體交叉反應),對其RA的診斷特異性出現了爭論,但結合臨床特點及有關其他實驗室檢查,如RA一般不具備混合性結締組織病患者所特有的高滴度U1RNP抗體,更不具備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常有的特異性雙鏈DNA和Sm抗體。骨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牛皮癬關節炎均不出現RA33抗體。故至今仍認為RA33抗體是鑑別RA與其他關節炎的有實用價值的指標。

注意事項

少數SSc:出現陽性。

相關疾病

癌腫性關節炎等。

相關症狀

竄痛,熱痛,關節僵直,手掌及足趾皮膚過度角化,關節腫脹,關節酸痛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