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數據作為方法:數據敘事的理論與實踐

《把數據作為方法:數據敘事的理論與實踐》是一本2023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方潔,葛書潤,鄧海瀅,惠一蘅 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把數據作為方法:數據敘事的理論與實踐
  • 作者:方潔,葛書潤,鄧海瀅,惠一蘅 等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3年2月1日
  • 頁數:356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30031384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這本書是基於對RUC新聞坊的田野調查的觀察筆記。我們試圖帶著讀者體驗一場如何用數據進行敘事的旅程:通過還原每一個細微的實踐場景,讓讀者感受我們當時之所做所想,以微薄的經驗和反思對數據敘事的理論和方法展開探討。我們把數據作為方法,去探索敘事的可能性,探索如何運用數據敘事在這個信息和觀點紛雜的時代做更有效的溝通。

圖書目錄

致謝
寫在前面:誰說數據是冷的
小劇場:當數據新聞編輯被創造時
選題篇
第1章 到哪裡找源源不斷的故事?
1.1 選題的源頭
1.1.1 在突發事件後捕捉信息真空區
1.1.2 在日常生活中尋找值得深究的選題
1.1.3 從媒體報導中發現尚未被開掘的角度
1.1.4 從網路討論中洞察公眾的情緒
1.2 如何讓選題的靈感持續
1.2.1 虛擬編輯部與頭腦風暴的線上討論
1.2.2 選題資源的積累
第2章 換位思考:好故事來自與讀者的“對話”
2.1 我的讀者是誰?
2.1.1 “魔彈論”反面:專業勤思的讀者
2.1.2 在讀者的差異中找到共性,引起共鳴
2.1.3 選題和讀者也會“同性相吸”
2.2 讀者想要什麼?
2.2.1 信息增量:新聞熱點中的事實與觀點
2.2.2 社會關懷:情感抒發與認同
2.2.3 娛樂消遣:遊戲是人類天性
2.3 “我”能做什麼?
2.3.1 數據先行:分享研究發現
2.3.2 數據解讀:傳達價值觀點
2.3.3 數據呈現:追尋美的體驗
小劇場:讀者點菜
數據篇
第3章 數據研判:敘事的價值與可獲得性
3.1 數據是什麼?
3.2 哪些數據更有敘事的價值?
3.3 哪些數據可獲得?
3.3.1 把選題策劃翻譯成數據需求
3.3.2 從選題到數據,數據組還能做什麼
第4章 尋找和獲取數據:為數據敘事準備素材
4.1 尋找數據的快捷路徑
4.1.1 資料庫:專業數據的超市
4.1.2 社交媒體:輿論的廣場
4.1.3 搜尋引擎:特殊問題的切入口
4.1.4 建立自己的數據資源庫
4.2 常用的數據獲取方法
4.2.1 統一下載導出
4.2.2 使用數據採集器
4.2.3 學點代碼爬數據
第5章 數據分析:發現藏在數據背後的“奧秘”
5.1 分析數據前的準備工作
5.1.1 建立目標:讓數據分析有的放矢
5.1.2 數據清洗:避免“錯進錯出”
5.2 用數據分析揭示關係、差異、規律和趨勢
5.2.1 文本型數據分析
5.2.2 數值型數據分析
5.2.3 其他數據分析方法
5.3 數據分析工具基礎
5.3.1 入門工具:Excel與集搜客
5.3.2 進階工具:Python
5.3.3 其他工具
5.4 關於數據分析的一些注意事項
5.5 撰寫數據核查與數據說明
5.5.1 如何對數據進行核查
5.5.2 如何撰寫一份數據說明
小劇場:當數據組做完數據
文案篇
第6章 數據敘事中的文案
6.1 雙重敘事之下,文字夾縫求生
6.2 圖文互釋,架構全局:找準解釋的“最小單元”
6.3 交代背景,開放“後台”:生有涯而數無涯,主動“找補”不丟人
6.4 情動五內,不吐不快:夾議反能更“真實”
第7章 快準狠:不止“描述統計”
7.1 解讀數據,要又快又準
7.1.1 如何理解文案的“快”
7.1.2 如何把握好“準”的程度
7.2 文案好看?下筆要“狠”
7.2.1 善用數據修辭,學會“轉譯”
7.2.2 變換寫作文體,風格不止一種
7.2.3 調整段落節奏,有疾有徐
7.2.4 打出“金句”,會心一擊
第8章 數據驅動敘事,文案有沒有“套路”?
8.1 “縫合怪”:如何勾連數據與客群?
8.1.1 根據數據敘事目標,確定敘事結構
8.1.2 豐滿敘事模式
8.2 如何論證才能以“數”服人?
8.2.1 論證的強度
8.2.2 論證的形式邏輯
第9章 重談標題黨:標題如何兼顧深度與“網感”?
9.1 重談標題黨:魚和熊掌,能否兼得?
9.2 A還是B?我們這樣擬標題
9.2.1 取捨數字
9.2.2 善用意象
9.2.3 靈活玩“梗”
9.2.4 嘗試對話
9.2.5 找準基調
第10章 資料庫:如何儲備寫作素材?
10.1 “三步蒐集法”:一個實操案例
10.2 運用拓展資料時,事實本身就是一種觀點
10.2.1 觀點類:注意所用資料與論證的“共面”
10.2.2 事實類:注意結論得出的背景
小劇場:發推送時的文案組
設計篇
第11章 什麼是我們心目中好的可視化?
11.1 信息量:可視化需要有“真知灼見”
11.1.1 需使圖表內容豐滿,具有資料價值
11.1.2 不忽略每個元素,確保信息完整性
11.2 美感:可視化需要有“設計感”
11.2.1 有用之餘還要好看
11.2.2 復刻之外還有創新
第12章 可視化設計師如何從零起步?
12.1 可視化在數據敘事中的角色
12.2 主流數據可視化工具的介紹和評測
12.2.1 線上圖表網站
12.2.2 圖表設計與包裝工具
12.2.3 特定圖表製作工具
第13章 數據可視化:如何嚴謹展現結構化的數據集?
13.1 基礎圖表類型
13.1.1 柱狀圖/條形圖
13.1.2 折線圖
13.1.3 餅圖
13.1.4 散點圖
13.2 進階圖表類型
13.2.1 詞雲圖
13.2.2 地圖
13.2.3 熱力圖
13.2.4 樹狀圖
13.2.5 桑基圖
第14章 信息可視化:如何藝術化表達質性信息?
14.1 信息可視化的要素
14.1.1 功能與實用性
14.1.2 脈絡與結構感
14.1.3 形式與設計感
14.2 創意時間:風格確立與素材準備
14.3 新建畫布:信息處理與整合
14.3.1 草圖進化論
14.3.2 確立視覺元素與信息的關聯
14.3.3 解構信息模組
14.4 “億”點細節:設計呈現與檢查修正
14.5 討論:從印刷到網際網路,從平面到滾動
第15章 怎樣配色才能不“辣眼”?
15.1 色彩介紹:色相、明度和純度
15.2 可視化常用配色
15.2.1 單色色階
15.2.2 互補色
15.2.3 輔助色
15.3 如何確定配色
15.3.1 意象的顏色
15.3.2 場景的顏色
15.3.3 印象的顏色
15.3.4 應景的顏色
15.4 哪些坑不要踩
15.4.1 避免過多色彩
15.4.2 避免明亮飽和
15.4.3 避免刻板印象
15.4.4 避免錯誤引導
小劇場:可視化設計師的三重痛苦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