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技術關聯
- 外文名:Technological Interrelatedness
內容,表現,
內容
Frankel對技術關聯的研究主要立足於技術採用方面,之後陸續有一些學者對該問題做了相關探討,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可以概括為如下幾種類型:
1.基於技術採用的角度。David(1985)在分析QWERTY式的鍵盤布局為什麼戰勝了輸入效率更高的Dvorak式鍵盤布局而取得市場主導地位時,指出有3條原因:規模經濟(大規模訓練打字員使用同一種輸入方法導致的套用成木降低);準不可逆性(投資於另一種方法的轉換成木很高);技術關聯—指鍵盤的“硬體(打字機)”和“軟體(打字員)”之間的系統相容性,即打字員對特定鍵盤排列所形成的固化記憶效應。Fayad和Schmid(1997)在分析組件式系統發展的時候,認為這對軟體產業來說是一種範式轉移(paradigm shift),而從經濟效益層面看,軟體開發者對接納新範式有一定的顧慮,包括:是否具有用中學效應,是否與現有技術相關(technological interrelatedness),以及是否具有正向的網路外部性。
陳禹辰和李昌雄(2000)針對台灣企業採用Internet的保守行為,提出了基於技術關聯的解釋。他們認為,所謂技術關聯是“組織整合在不同時點所採用的技術以產生綜效的可能性”。在高技術關聯性的情境下,組織過去投資所積累的技術若與Internet兼容,潛在的綜效可能促使組織積極套用Internet(即技術積累)。反之,組織過去所投資的技術若與Internet不兼容時,因缺乏綜效,組織可能缺乏採用Internet的積極性(即技術負擔)。
Drucker(2001)認為,技術採用的遞增收益來自:用中學(技術的績效隨著團體開發和套用經驗的積累而增長),正外部性(技術的直接收益與當前使用者的數量成正比),技術關聯性(由於兼容產品的)廣泛基礎,使得相關的技術必須具有整體性和一致性。
2.基於技術系統的角度。Antonelli(1993)認為,技術關聯在電信產業成長中具有關鍵性的作用,他以電信網路為例,分析了技術關聯對於技術系統組件運行演變的效應。由於信息和通信技術(ICT)是一種典型的技術系統,從中可以發現關於技術關聯動態的確鑿證據:亦即由於外部性和互補性而對一個範圍寬廣的技術系統中每個部件的演化所產生的顯著效應(不能完全由價格信號所反映),每個部件的特徵和運行都影響著其它部件的特徵和運行。其動態作用過程表現為:信息技術在電信網路中的擴散以及電信服務價格的降低刺激了電信服務的需求一電信設備的需求從電信服務的需求中衍生而來並隨之增長一整個電信產業的增長是相關產業之間動態相互作用的結果。
3.基於組織分工與交易的角度。Schmidt和Werle(1991)指出,從技術的觀點看,分工協作的需要來自於部件和產品的技術關聯性,亦即許多人工製品所具有的網路特徵。孔茨和韋里克(1998)認為,在知識經濟下,交易和協作活動具有技術關聯性,技術關聯性是一個既體現交易費用又體現生產性技能與知識積累的概念範疇。
4.其他角度.Pavitt(1989)等人提出,技術關聯的提升將促使更多的公司跨行業實施技術多元化戰略。Carlaw和Lipsey(2001)指出,隨著通用技術(GPT)在經濟中的擴散,企業家們得以利用通用技術的原理創造新的流程,開發新的產品。當一個企業、產業的發展影響其它相關企業和產業的發展時,就產生了一種複雜的技術關係網。Cantwell和Santangelo(2002)認為,不同生產活動之間的技術關聯度是影響跨國公司併購行為的技術環境的主要特徵之一。
技術關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具有技術關聯性的產業之間的一個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時,對相關的行業內的企業具有技術創新的需求,以支持自身的技術創新活動。
③一個產業內企業的技術創新對相關產業內的企業技術創新有很大的啟示和促進作用,從而使得相關產業的技術創新更容易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