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關聯探測方法研究》是2013年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科學-技術關聯探測方法研究
- 出版時間:2013年
- 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564326494
《科學-技術關聯探測方法研究》是2013年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科學-技術關聯探測方法研究》是2013年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實踐五號衛星於1999年5月10日發射進入高度為870km的近圓形太陽同步軌道。它有3項任務:在軌正常運行3個月,完成兩層流微重力科學試驗;新技術演示驗證試驗;單粒子探測與對策研究。實踐五號按預定程式完成了衛星的發射、在軌測試、在軌移交以及對其實施的長期管理,圓滿地完成了全部任務,並且進行了壽命試驗。實踐五號...
《強關聯多體系統的量子仿真和量子相的探測方法的研究》是依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由周正威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中文摘要 利用人工的量子多體的仿真平台來仿真重要的量子多體系統,是當前量子調控的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但迄今為止,對於某些重要的強關聯模型,如由於相互作用強度的競爭所導致的阻挫模型,在理論...
《繞月探測工程月球科學與探測技術研究》是2015年科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歐陽自遠,李春來。內容簡介 本文集主要收錄了自繞月探測工程立項以來月球探測有效載荷的設計與定標、數據處理與管理方法所獲得的研究成果,共收錄論文88篇。研究成果涵蓋了綜述、CCD立體相機、雷射高度計、干涉成像光譜儀、伽馬與X...
通過聚集基因調控網路、代謝路徑和蛋白質互動網路等信息,把功能元素進行分區;進而挖掘變換後數據的小參數特性,利用聚類、邏輯回歸、決策樹等手段結合參數複雜理論為互動作用建模;最終基於分區搜尋策略,採用參數算法設計技術和機器學習方法為GWAS設計實用高效的多位點互動作用探測算法。
《氣體探測的可調諧多模二極體雷射關聯光譜技術研究》是依託哈爾濱工業大學,由張治國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在傳統的可調諧二極體雷射光譜技術中引入關聯光譜中的關聯概念和方法,通過時域和頻域的雙重關聯實現對特定氣體的選擇性探測,拋棄了傳統二極體雷射吸收光譜技術中雷射光源單模工作的必須性和波長穩定的...
極紫外光波段原子分子多體關聯測量是開展微觀體系多體動力學這一基礎科學前沿研究急需的關鍵譜學技術。項目擬利用飛秒強雷射驅動氣體原子分子的高次諧波發射建立穩定、高亮度和選擇性的極紫外光波段新型光源,結合極紫外分光探測譜學特性研究、荷電粒子動量成像符合測量、高次諧波光與少周期飛秒雷射的泵浦探測方式,研製極...
關聯成像是一種全新的成像模式,近年來得到了廣泛關注和快速發展。這一新型成像模式具有很多傳統成像所沒有的特性,如物像分離、可實現無透鏡成像、可實現非相干光源衍射成像、可實現極弱光成像等,且在抗干擾、高靈敏度成像等方面有超越傳統成像系統極限的潛力,已成為當前成像探測技術領域的熱點研究方向。本課題從關聯...
《面向臨近空間目標探測的雷射關聯成像雷達研究》是依託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由劉春波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中文摘要 針對臨近空間目標監測的套用需求,將關聯成像新技術和雷射雷達相結合,本項目探索研究面向臨近空間探測的雷射關聯成像雷達相關理論和方法。針對傳統贗熱光源功率低、成像速度慢的情況,同時分析借鑑...
《量子關聯增強的精密測量》是依託華東師範大學,由袁春華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量子增強的精密測量是一個正在興起的新的研究方向。可以預見,其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量子頻標、量子定位、以及量子成像等領域將有非常重要的潛在套用前景。探索與開拓以量子物理為基礎的精密測量新原理與新技術的研究不僅僅...
擁有基礎設施優良的研究實驗場所,總面積約3000m2;初步建成由系列大型儀器設備構成的海底科學與探測技術研究與創新平台,設備總值達3200餘萬元。實驗室現有海洋地質博士後流動站點,3個博士點,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涵蓋5個碩士點)和4個碩士點,和3個本科專業,構成了完善的以海底科學與探測技術為特色研究方向的...
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電科27所以及南京大學等協作單位的共同努力下,經過不懈的努力,完成了量子探測機理、目標散射特性研究以及量子探測原理的實驗驗證,並且在外場完成真實大氣環境下目標探測試驗,獲得百公里級探測威力,探測靈敏度極大提高,指標均達到預期效果。量子雷達的分類 根據利用量子現象和光子發射機制的不同...
對小範圍內若干箇中子進行準確的關聯測量是當前放射性核束物理實驗研究的前沿課題。前向多中子關聯譜儀是實現這種測量的關鍵技術手段。用閃爍體探測單元組成的新譜儀的核心問題是如何實現中子、反衝質子能量、位置的準確測量以及如何排除不同探測單元間的串擾中子。採用飛行時間方法測量中子能量,用兩端讀出時間差確定位置...
通過對該成像雷達的機理、成像特性以及圖像重建算法研究,最佳化設計出一套可用於遙感探測的啁啾調幅雷射強度關聯成像方案,開展全鏈路的數值模擬分析並完成實驗室的原理驗證實驗。這項研究不僅為我國發展全新一代高分辨光學遙感成像體制提供了一種可行的技術途徑,而且也為該技術拓展到其他套用領域奠定了良好的理論基礎和技術...
鬼成像技術容易獲得被成像物體的振幅信息,可是一般情況下成像套用需要同時了解物體的振幅和位相信息,進而對物體進行三維成像,這對鬼成像技術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本項目擬圍繞量子與經典關聯全息成像進行深入和系統的研究,具體包括:首先以數字光投影儀結構化調製光為光源,採用單像素探測手段和關聯測量方法,分析光源...
2012年由國家“863”計畫支持的“繞月探測工程科學數據套用與研究”重點項目將迎來國家項目驗收。由中國科學院抓總,包括港澳在內的全國27個研究院所、大專院校的近200位科技人員,對這些數據展開了近兩年的研究和攻關。研究人員在突破月球研究的15項關鍵方法技術及在科學研究上取得豐厚成果的基礎上,發表了192篇學術...
於顯利,男,吉林省德惠人,1980年6月出生,工學博士,漢族,現為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副教授,中國航空學會吉林大學單位會員聯繫人,中國航空學會瀋陽會員工作站長春聯絡處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基於智慧型飛行器的地球物理探測方法與技術,重點研究智慧型化物探專用旋翼無人機航磁探測技術及其工程化,研究內容包括...
核輻射探測器從核輻射開始被發現時起,使用了氣體電離室、照相底片和晶體探測器,到現在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核物理實驗和核科學研究的深入、核技術套用領域的擴大,核輻射探測器和探測系統也發生著顯著的變化。目前常用的核輻射探測器有:氣體探測器、閃爍體探測器和半導體探測器,它們是隨著科學...
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由國家航天局批覆立項,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抓總研製,用戶方為南京大學。2021年9月25日起至10月7日18時,中國首顆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面向廣大網友徵集名字。第十三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中國航展)2021年9月28日在珠海開幕,會上展出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抓總研製的太陽...
中國科學院空間雷射信息傳輸與探測技術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空間雷射信息傳輸與探測技術重點實驗室依託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方向 主 要進行雷射時頻傳遞的系統架構、傳輸、測量等方面的理論與設計仿真研究、前沿技術探索與技術驗證,研究高精準雷射時頻傳遞的機理性問題。
本書得以順利出版,要感謝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同時,也要感謝作者原單位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以及新單位北京工業大學各級領導和同事的大力支持。本書作者長期從事科學前沿探測、技術預見、數據挖掘、機器學習和大數據方面的研發工作,一直醞釀出版與技術機會發現方法有關的圖書,但由於種種原因,直到今天才得以實現...
核探測技術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將瞄準國家需求和學科發展方向,在核探測技術方面重點研究新實驗方法和技術,開展氣體探測器、閃爍探測器和半導體探測器的研究;在核電子學方面重點部署前端電子學關鍵技術研究,發展大容量高精度、高速度數據獲取與處理系統技術,技術...
本項目提出並建立以多場耦合感測網路智慧型探測技術為基礎的複合材料連線結構全壽命健康管理方法與理論,發展複合材料連線結構從設計、製造、服役到維護的全壽命周期損傷探測關鍵技術。主要創新點包括:提出具有多場探測能力的複合材料智慧型連線結構概念;研究複合材料各向異性的電磁 特性,揭示電磁渦流感測信號與結構狀態及損傷...
(1)立足實驗,密切圍繞單量子態體系的材料製備與探測的新概念、新方法;(2)能有力推動國內實驗工作發展的理論與模擬;(3)具有創新學術思想和合理的技術路線;(4)具有相關研究的基礎條件和工作積累;(5)能夠加速重大研究計畫總體進展和對認識核心科學問題起重要作用。五、申請注意事項 (1)申請人在撰寫申請...
《地理空間異常探測理論與方法》注重基本概念、模型方法、套用案例相結合,結構嚴謹、內容翔實、理論方法新穎。圖書目錄 “地球觀測與導航技術叢書”編寫說明 前言 第1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義 3 1.3 地理空間異常研究概況 4 1.4 地理空間異常研究架構 6 1.5 本書的內容組織 8 1.6 本章...
與其它技術相比X射線中角散射能有效探測到納米量級的關聯與相互作用。本項目擬採用這一手段研究直徑約為1納米的(CnH2n+1)4N+(n=1-5)四烷基季銨(R4N+)陽離子在溶液中的疏水相互作用。通過測量水溶液中陽離子和溫度對X射線中角散射的影響,結合超網鏈方法定量分析來系統研究R4N+陽離子之間疏水相互作用的性質...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探空火箭、人造衛星和探測器的相繼發射,突破了地球大氣與磁場這兩道屏障,賦於天文學以嶄新的生命力。氣象衛星、測量衛星、地球資源衛星等等從環繞地球的軌道上,居高臨下仔細觀測地球,使我們對地球的認識大大前進了一步。千百年來,我們對太陽系中的其他天體只能從遠處憑跳,可望而不可及。現...
科學套用系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負責科學套用系統研製和建設.首席科學家:甘為群 設計參數 運載火箭 夸父一號衛星發射採用的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研製的常溫液體二級液體運載火箭。該火箭於1990年2月啟動研製,是在長征四號甲火箭基礎上減少三子級,並進行適應性改進...
正電子湮沒譜學的套用已經從材料科學和凝聚態物理擴展到生物、醫學、化學等領域。正電子湮沒是材料微觀結構,特別是缺陷研究不可缺少的手段;慢正電子束技術的發展,使正電子湮沒譜學成為一種重要的表面、界面和薄膜研究手段。正電子湮沒二維角關聯技術是材料費米面測量極其重要的方法,也是正電子湮沒發射斷層照相(PET...
1998年,國防科工委正式開始規劃論證月球探測工程,並開展了先期的科技攻關。2000年,中國科學院通過了對科學目標的評審,並據此科學目標開始研製有效載荷。從2002年起,國防科工委組織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研究月球探測工程的技術方案。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深化了科學目標及其實施途徑,落實了探月工程的技術方案,建立了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