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教育·課程——高等技術(職業)教育研究

技術·教育·課程——高等技術(職業)教育研究

《技術·教育·課程——高等技術(職業)教育研究》是2017年1月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程宜康、吳倩。

基本介紹

  • 書名:技術·教育·課程——高等技術(職業)教育研究
  • 作者:程宜康、吳倩
  • ISBN:9787302453383
  • 定價:58元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1月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經歷了三十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21世紀的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本書以技術學範式闡釋高等職業教育的技術人才培養以及相應的課程問題。上篇是技術與教育篇,介紹技術的歷史,展開對技術本質的技術哲學討論,特別是在對技術認識、認知、能力和技術素養等問題的討論基礎上,提出對於高等技術(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至關重要的問題——技術素養導向的技術套用型人才培養。下篇是關於高等技術教育的課程篇,主要是以課程論研究的方式,介紹高等技術(職業)教育的專業課程問題,包括高等技術(職業)教育課程概論、高等技術(職業)教育課程邏輯以及課程體系、技術課程的教與學。
本書適合高等職業院校和套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學研究者、教學管理者、一線教師和廣大社會讀者閱讀。

圖書目錄

第一章技術概論1
第一節技術的界定與歷史1
一、 技術的界定1
二、 技術的歷史3
第二節技術文化6
一、 技術文化認識7
二、 技術與勞動方式10
三、 技術與勞動質量12
四、 技術與藝術13
五、 技術創新14
第三節技術的分類16
一、 狹義的技術16
二、 廣義的技術17
三、 技術與科學19
第四節技術的本質21
一、 技術——解蔽的方式21
二、 技術——形上學的認識22
三、 技術——基於工程分析的認識25
第五節技術的存在方式及其實踐28
一、 技術的存在方式28
二、 技術實踐32
第二章技術認識、認知、能力 34
第一節智慧型理論34
一、 吉爾福特三維智力結構理論34
二、 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和成功智力理論35
三、 加德納的多元智慧型理論36
第二節技術認識——關於認識論的討論36
一、 技術認識37
二、 技術認識模式38
三、 技術認識論對技術教育的啟示41
第三節技術認知——關於心理學的討論43
一、 認知與認知主義43
二、 技術認知的信息加工模型44
三、 認知心理學對技術學習的啟示47
第四節技術能力——基於教育學的討論48
一、 能力與能力觀48
二、 技術能力分類50
三、 能力與技能的發展51
第三章技術素養53
第一節技術素養概述53
一、 技術素養的基本認識53
二、 技術素養性態58
三、 對技術素養維度的解釋性認識60
第二節技術素養——技術教育的本質之思69
一、 技術思維——技術素養的核心要素69
二、 技術文化——技術素養養成的沃土75
三、 技術素養對於技術教育的意義79
第三節企業和院校對技術素養的看法82
一、 企業和院校對技術素養的基本認識82
二、 技術素養要素的關聯性問題85
第四章技術與教育90
第一節技術與職業教育90
一、 技術與職業教育的概念90
二、 技術與職業教育的歷史與發展91
三、 對技術教育與職業教育的基本認識93
第二節高等技術(職業)教育95
一、 近現代高等技術教育的產生與發展95
二、 高等技術(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97
第三節高等技術(職業)教育的人本位100
一、 教育的本位性問題100
二、 高等技術(職業)教育的人本位——技術素養導向102
三、 技術素養導向的能力、知識、態度統一性103
第四節高等技術(職業)教育的標準化104
一、 教育標準化104
二、 高等技術(職業)教育標準化的意義與作用106
三、 CDIO標準對高等技術(職業)教育的啟示108
四、 高等技術(職業)教育標準化體系構建111
第五節技術與職業教育的貫一性114
一、 技術能力和技術素養成長的貫一性114
二、 技術與職業教育課程的貫一性115
三、 技術與職業教育體系的貫一性117
第五章技術素養導向的技術套用型人才培養120
第一節技術套用型人才120
一、 技術套用型人才的概念120
二、 技術套用型人才的工作——基於IET的認識123
三、 技術套用型人才培養的認識邏輯125
第二節技術素養導向的技術套用型人才培養127
一、 基本認識127
二、 主要關係131
三、 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基於國際資格框架和專業認證
的認識133
第三節技術素養導向的人才培養質量認識140
一、 《中國製造2025》背景下的技術與職業教育認識140
二、 技術素養——技術技能人才質量的核心目標142
三、 基於企業質量文化的實踐教學質量評價144
第六章高等技術(職業)教育課專業課程論概論146
第一節課程論——發展與現狀146
一、 歷史146
二、 學科性質與地位147
三、 學科基礎與研究對象148
四、 學科體系148
五、 高等教育課程研究149
第二節對高等技術(職業)教育課程論學科的認識150
一、 高等技術(職業)教育課程論的學科體系——
運用還是重構150
二、 高等技術(職業)教育課程論研究的邏輯起點——
職業還是專業151
三、 高等技術(職業)教育課程論學科價值——理論還是實踐152
四、 高等技術(職業)教育課程論研究——多元還是一元153
五、 高等技術(職業)教育課程論的獨立性153
第三節高等技術(職業)教育課程論研究的專業思維154
一、 專業的職業思維——確立“專業課程論”的職業屬性154
二、 專業的技術思維——確立高等技術(職業)教育“專業
課程論”研究範式155
三、 專業的建設思維——確立“專業課程論”的課程工程對象156
四、 專業的多樣性思維——實現課程論的分類指導性156
五、 專業的融合思維——化解課程問題的二元對立157
六、 專業課程論——課程論研究的本土化158
七、 學校本位高等技術(職業)教育下的職業、專業與課程
的關係158
第四節高等技術(職業)教育課程論學科體系構建161
一、 高等技術(職業)教育課程論的學科問題161
二、 高等技術(職業)教育課程論的邏輯架構——專業課程論164
第七章高等技術(職業)教育課程邏輯166
第一節核心概念、基本假設與主要關係166
一、 核心概念166
二、 基本假設168
三、 主要關係169
第二節高等技術(職業)教育的課程思維172
一、 複雜思維——學校本位的技術與職業教育考量172
二、 關係思維——拒絕課程思維的二元對立173
三、 系統思維——專業教育的工作與生涯發展考量174
第三節高等技術(職業)教育的課程邏輯175
一、 技術與職業教育的課程邏輯認識175
二、 高等技術(職業)教育課程的雙元邏輯177
三、 課程邏輯的關係與特徵179
四、 技術與文化——課程邏輯的張力181
五、 後現代課程觀視閾下的課程邏輯認識183
第八章高等技術(職業)教育課程體系186
第一節課程決策186
一、 決策論與課程決策186
二、 專業課程決策的技術學考量189
三、 技術與職業教育課程的決策維度191
四、 課程利益相關者193
第二節課程體系設計196
一、 課程體系設計的三個層面196
二、 課程體系設計的基本範式197
三、 課程體系設計的結構化原理199
四、 課程體系構建與課程開發的依據201
五、 課程體系構建的多元非線性問題203
第三節課程模式205
一、 課程模式的概念及基本要素205
二、 技術套用型人才培養的課程模式構建207
第四節基於“產品、流程、系統”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構建210
一、 “產品、流程、系統”的概念及意義211
二、 基於“產品、流程、系統”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212
三、 體系構建的原則215
四、 主要實踐模式216
第九章技術課程的教與學219
第一節技術課程的教與學概述219
一、 課程的教與學——教學模式219
二、 學習中的技術思維訓練222
三、 有效行動學習225
四、 技術素養導向的教學目標及其評價227
第二節基於隱性工作過程的技術素養養成230
一、 顯性工作過程與隱性工作過程230
二、 顯性工作過程與隱性工作過程的關係233
三、 學習策略——基於“隱性工作過程”的技術素養養成234
第三節技術套用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模式236
一、 實踐教學模式的內涵與特徵236
二、 項目—建構教學模式237
三、 情境—互動教學模式239
四、 認知—思辨教學模式241
五、 研究性課程的教與學243
第十章高等職業教育課程問題246
第一節高等職業教育課程研究及問題246
一、 高等職業教育課程研究的基本現狀246
二、 高等職業教育課程研究的基本問題248
三、 高等職業教育課程研究的主要成就254
四、 高等職業教育課程研究存在的問題255
第二節課程問題的二元對立與消解257
一、 二元對立及其意義258
二、 高等職業教育課程問題的二元對立現象258
三、 基於後現代課程觀的二元對立的消解266
附錄關於技術素養的調研報告268
參考文獻287
後記29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