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馬斯(美國指揮家麥可·蒂爾松·托馬斯)

托馬斯(美國指揮家麥可·蒂爾松·托馬斯)

托馬斯指美國指揮家麥可·蒂爾松·托馬斯,出生於1944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托馬斯
  • 外文名:MichaeI Tilson Thomas
  • 出生日期:1944
  • 職業:美國指揮家
美國指揮家中的“希望之星”——托馬斯,麥可·蒂爾松·托馬斯,指揮生涯,托馬斯是一位有著奇特風格的樂觀的指揮家,

美國指揮家中的“希望之星”——托馬斯

(MichaeI Tilson Thomas,1944—.. )
在當代美國的指揮界中,活躍著一大批朝氣蓬勃的天才人物,這些在20世紀中葉出生的新一代指揮家們,已開始逐漸取代老一輩指揮大師而成為美國交響樂事業中的中堅人物,儘管目前美國第一流的主要交響樂團的音樂指導和常任指揮的位置仍然基本上被歐洲和其它地區的指揮家所把持著,但從今後的發展趨勢上來看,卓越的美國新一代指揮家必將會迎頭趕上並最終取而代之的。在這一批指揮家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人物有詹姆斯·萊文、大衛·津曼、萊納德·斯拉特金和蒂爾松·托馬斯等人,在這批人物中,萊文是地位最為穩固的出色人物,他已經在美國和全世界贏得了非同尋常的聲譽,而津曼和斯拉特金則都是近幾年在美國地位上升得很快的突出人物,他們分別在自己所屬的樂團——羅徹斯特交響樂團和聖路易斯交響樂團中繼續發展著他們的業績,然而在這一批人物中,托馬斯是唯一的一個最有特殊性的人物,這位才華頗高的指揮天才,是美國年輕指揮家中在歐洲取得重大影響的傑出代表,雖然他早期曾在美國有過短暫的優秀表現,但這些表現是怎么也不能與他在擔任倫敦交響樂團常任指揮時的輝煌成果相比較的,現在,又有訊息說他將於1995 年回國,接替瑞典著名指揮家布魯姆斯塔特擔任美國舊金山交響樂團的音樂指導與常任指揮,這種在相隔20 年之後重返祖國的機遇,的確是一件非常富於戲劇性的事情,這對於衣錦還鄉、榮歸故里的托馬斯來說,應該說是殺了一個漂亮的回馬槍。

麥可·蒂爾松·托馬斯

於1944 年出生在美國的洛杉磯,由於他的祖父和父親分別是戲劇演員和電影演員,所以在他的身上繼承著一種藝術家家庭中的獨特血統。托馬斯從小就開始學習鋼琴,以後又進入到南加利福尼亞大學中學習深造,畢業後成為美國出色而又有前途的青年指揮家鋼琴家。1964 年,剛滿20 歲的托馬斯有幸擔任了世界著名作曲家兼指揮家皮埃爾·布列茲的指揮助手,並跟隨著這位大師學到了不少的東西。1967 年,托馬斯在奧雅伊音樂節上作為布列茲的助理指揮露面,給人們留下了十分良好的印象。1968 年至1969 年,托馬斯在著名的伯克郡音樂節上擔任了指揮,並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庫謝維茨基指揮獎,從而受聘擔任了波士頓交響樂團的副指揮。在這之後,他又廣泛地以客席指揮的身份在美國的各大樂團中擔任指揮。 1971 年,托馬斯離開了波士頓交響樂團,他來到了當時仍屬二流水平的美國布法羅愛樂樂團,開始在這裡擔任音樂指導與常任指揮。在這段時間裡,托馬斯以朝氣蓬勃的工作作風和敏銳幹練的能力,為這個急待恢復的樂團帶來了充滿生機的現代氣息。1978 年,托馬斯辭去了在美國所任的職務,開始只身前往歐洲開闢新的藝術領地。在歐洲,他作為自由指揮家而頻繁地在各個樂團中擔任客席指揮,逐漸成為具有廣泛國際影響的年輕指揮家。進入到80 年代後,他又被著名指揮大師朱利尼聘為洛杉磯愛樂樂團的首席客座指揮(與西蒙·拉托爾同為A、B 制的指揮),從此便經常往來於歐美的各大樂團中。以後,在阿巴多離開倫敦交響樂團以後,他便成了那個著名交響樂團的常任指揮了。
托馬斯既是一個才華橫溢的指揮天才,又是一個有著獨特見解和大膽開拓精神的藝術家,他認為要想成為名符其實的優秀指揮家,那就應該憑自己的真實本領去開創未來,使人們在你的能力面前無可爭議的信服你。在他的

指揮生涯

中曾有這樣一個例子很能說明這個問題。1968 年,年僅24 歲的托馬斯已經取得了美國波士頓交響樂團副指揮的職務了,正在這時,有一個絕好的機會來到了他的面前。1969 年10 月,當時該團的音樂指導兼常任指揮威廉·斯坦伯格在一次演出中突然心臟病發作,無法繼續指揮下去。就在這時,托馬斯在緊要關頭鎮定地接過了威廉·斯坦伯格的指揮棒,完美無缺地將音樂會中剩下的樂曲指揮演奏完,並由此而轟動了整個世界樂壇。出名之後的托馬斯,本可以在威廉·斯坦伯格離任後順利地繼任波士頓交響樂團音樂指導和常任指揮的職務,但是這位性格奇特的青年指揮家卻毅然拒絕了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而他的理由是因為波士頓交響樂團中的那些老資格的演奏家們並沒有真正地信服他,所以他感到在那裡工作心情並不十分愉快,與其這樣,還不如到一個年輕的、哪怕是二流水平的交響樂團中、靠著自己的真正實力、才幹和構想來重新開闢一塊屬於自己的天地,就這樣,他才選擇了布法羅愛樂樂團中的位置。托馬斯的做法在當時的確是聰明的,因為要想管好波士頓交響樂團這樣的名氣巨大的樂團,實在是一件異常艱難的事情,特別是對於一個只有二十七、八歲的年輕人來說,恐怕將會在許多方面都感到力不從心的,從這方面來看,托馬斯當時的決定確實是有著他的深思熟慮的道理的,然而從另一方面來說,托馬斯不願意在已經形成傳統的天地下按部就班地工作的作法,實在是一個富有膽量和氣魄的行為,同時也體現出了一個優秀藝術家的崇高品德。
人們都說托馬斯是一個非常善於指揮現代作品的指揮家,而且在這方面似乎有著一種獨特的天才,其實托馬斯從開始從事指揮事業時起,就擁有著一個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在他剛滿20 歲的時候,就成了世界著名的現代音樂作曲家和卓越的當代指揮家布列茲的助手,也正是這位布列茲,給托馬斯日後在音樂藝術上的飛躍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和幫助,別的先不說,就僅從對現代音樂藝術的理解方面,托馬斯就已經是受益匪淺了,由於布列茲是當今世界上最著名的現代音樂大師之一,因此他的言傳身教,都無疑在托馬斯的身上體現出了效果。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布列茲是托馬斯在音樂藝術上的一位不可多得的恩師。
托馬斯是一位有著天才能力和出色技藝的指揮家,作為一位常任指揮,他有著富有實效的領導能力和組織能力,同時也有著極高的藝術鑑賞力和工作方法。這些難得的特色用他在倫敦交響樂團中所做出的突出成績來說明應該說是再合適不過了,特別是在近些年來世界上許多交響樂團不很景氣的情況下,倫敦交響樂團能夠始終保持著旺盛的活動和高水平的演奏,這不能不說是托馬斯的傑出才能的體現所造成的。此外,托馬斯還是一位為發展美國音樂文化作為突出貢獻的人物,為此,他曾獲得了1993 年度的美國迪特森指揮獎。這個指揮獎是一個很高的榮譽,它的歷屆得主都是一些德高望重的指揮大師,例如伯恩斯坦、帕特森和羅斯特羅波維奇等人,而托馬斯能夠在49歲時就享此殊榮,實在是應該令人刮目相看的。

托馬斯是一位有著奇特風格的樂觀的指揮家

他的指揮風格十分清楚、乾淨和明確,指揮的動作既簡練又準確和優美。他有著極強的音樂記憶力和周密的思維邏輯,這種特點和能力使得他在分析作品方面有著一種得天獨厚的優勢。另外,他總是能夠在音樂會的現場中充分展現出自己的靈感和藝術構思,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具有“發揮型”氣質的指揮家。
托馬斯擁有著廣泛的指揮曲目,對於古典主義音樂,他有著獨特的想法,精確的解釋和謹慎的態度,但比較來說,他還是更善於指揮現代派的作品,比如斯特拉文斯基、格什溫、艾夫斯和拉格斯等人的作品,就是他帶有經典性的演釋佳作。此外,他還是現代電子音樂的愛好者和推廣者,並經常在音樂會中演奏諸如佩羅丹、舒茨和施托克豪森等人的作品。
托馬斯的確可以稱得上是美國新一代指揮家中的優秀代表,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是一個“真正見過世面”的傑出人物,幾十年來,他從美國到歐洲,又從歐洲到美國,反覆而不辭辛苦地從事和磨鍊著自己的藝術,他不斷地開拓、不斷地創新,並通過認真的實踐而使自己逐漸達到了世界指揮大師的標準,以他現在的功績、威望和對今後的展望與預測來看,他的確可以稱得是美國指揮家中的“希望之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