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黑除惡:剷除和諧社會的毒瘤

打黑除惡:剷除和諧社會的毒瘤

《打黑除惡:剷除和諧社會的毒瘤》是2008年10月1日中山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打黑除惡:剷除和諧社會的毒瘤
  • 出版社:中山大學出版社
  • 頁數:320頁
  • 開本:32
  • 作者:黃立 李明華
  •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6030719, 730603071X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打黑除惡:剷除和諧社會的毒瘤》內容簡介:當天將降大任於一個民族的時候,總喜歡用大悲大喜來考驗他的靈魂。八年前,當我為自己第一部關於有組織犯罪的著作撰寫後記時,正值中國健兒在悉尼奧運會上奪得28枚金牌、舉國為之歡慶的時刻。那是一個多么讓人振奮的奧運之夜、國慶之夜啊。作為一名警察,我以能夠參與為這樣偉大的國家保駕護航,感到無比的自豪。八年後,當我再一次為手頭這本同樣是研究黑社會的書撰寫後記時,耳邊響起的卻是為汶川大地震死難者誌哀的汽笛聲。電視畫面中那一具具死者的遺體,一張張生者的悲容,直直地逼向每個人心中最柔軟的角落。這又是一個多么令人心碎的不眠之夜啊。作為一名教師,我為那些被掩埋在廢墟中、手裡還死死攥著鉛筆的學生,感到無比的悲痛。

作者簡介

黃立,華南師範大學法學院刑法學教授,哲學博士,主要研究黑社會犯罪和國際犯罪。曾在公安系統工作12年,獲公安部授予三級警監警銜。出版《有組織犯罪研究》、《刑偵百案精評》、《刑罰的倫理審視》等學術著作10餘部;發表“有組織犯罪類型研究”、“保護傘研究”等專業論文60餘篇。

圖書目錄

總序
前言
第一章 黑社會有多黑
黑社會是什麼?
黑社會、黑社會組織、黑社會性
質組織
黑社會性質組織的法律標準
筆者給出的定義
穩定的組織形式
聲名顯赫
人多勢眾
章法嚴明
嚴密的組織結構
金字塔型
車輪型
三級層次
瘋狂使用暴力
刀頭舔血,槍下無情
河北唐山楊樹寬案
吉林長春梁旭東案
火肆搶占地盤
地盤——黑社會的命根子
此消彼長:你弱他就強
遊戲規則:我的地盤我做主
廣東陽江許建強案
貪婪攫取暴利
第一桶金的成色
瞞天過海,暗渡陳倉
廣東陽江林國欽案
黑白道通吃
“我上面有人”
遼寧瀋陽劉涌案

第二章 黑社會與其他犯罪
組織同異
黑社會與普通犯罪集團
本是同根生
花開各一枝
湖南常德“9·1”大案
黑社會與恐怖組織
恐怖主義:21世紀的瘟疫
挾恐怖以令政府
兩隻大黑手
你求信仰理想,我只求發財
黑社會與邪教組織
邪教不是真正的宗教
教主就是信徒的“救世主”
邪教玩精神,黑社會玩暴力
黑社會與地下六合彩
六合彩經濟
農村包圍城市
上下線見面不相識
買“青菜”還是買“豬肉”?
黑社會與非法拆遷
地上市長管開發,“地下市長”管拆遷
“有財大家發”
非法拆遷的不都是黑社會
黑社會與少年黑社會
成長中的少年黑社會
校園幫派在行動
廣州“黑龍會”
“別人欺侮你,我們幫助你”

第三章 黑社會在身邊
並非危言聳聽的故事
形形色色的黑社會團伙
窗戶打開了,蒼蠅飛進來
……

第四章 黑社會從哪裡來
第五章 黑社會入哪裡去
第六章 黑社會面面觀
第七章 黑社會的經濟土壤
第八章 黑社會的文化土壤
第九章 黑社會的社會政治土壤
第十章 黑社會的保護傘
第十一章 對黑社會的法律規律
第十二章 打擊黑社會的司法對策
第十三章 國際合作打黑除惡
後記

後記

當天將降大任於一個民族的時候,總喜歡用大悲大喜來考驗他的靈魂。
八年前,當我為自己第一部關於有組織犯罪的著作撰寫後記時,正值中國健兒在悉尼奧運會上奪得28枚金牌、舉國為之歡慶的時刻。那是一個多么讓人振奮的奧運之夜、國慶之夜啊。作為一名警察,我以能夠參與為這樣偉大的國家保駕護航,感到無比的自豪。
八年後,當我再一次為手頭這本同樣是研究黑社會的書撰寫後記時,耳邊響起的卻是為汶川大地震死難者誌哀的汽笛聲。電視畫面中那一具具死者的遺體,一張張生者的悲容,直直地逼向每個人心中最柔軟的角落。這又是一個多么令人心碎的不眠之夜啊。作為一名教師,我為那些被掩埋在廢墟中、手裡還死死攥著鉛筆的學生,感到無比的悲痛。
但中華民族百折不撓、頑強拼搏的精神,在這一刻也被激發得無比的昂揚。

序言

學術以歷史進程和當下實踐為生命之源,學者以關注社會人文和現實生活為崇高責任。在當今中國現代化和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呼嘯前進的列車帶著人們閱盡新時代的輝煌景觀,與此同時,篳路藍縷的開拓也展現出前所未有的艱難,暴露了轉型道路設計的不足和空白。這是一個社會急遽變革、世事不斷更新的時代,這是一個思想遭遇啟蒙、精神之花綻放的時代。哲學、人文學科、社會科學的研究者欣逢其時,理應對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社會思潮、輿論熱點表達深層的關注,並以學者的胸懷和視野作出學術性的解讀。
學術不能在象牙之塔中自足自美,它必須走向民眾。自然科學需要普及,社會科學也需要普及。在心為物役、信仰缺失、精神貧乏、功利泛濫的時期,哲學、人文學科、社會科學的普及尤為重要。在這個領域裡,以學者和專門研究者為對象的純學術著作汗牛充棟,而以廣大民眾為對象的思想性、學術性著作卻十分稀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