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三棋是土家族的一種娛樂方式。
可任意畫於地面、石板或紙上。比賽由二人對壘,各持幾顆不同顏色的棍棒、紙團、石子為棋子。先後輪流將棋子擺放於自己想擺的直線相交處,布子力求己方三子連成一條直線,並設法阻止對方三子連成一條直線。誰三子連成一條直線時稱“打三”,則可用己方的棋子任意壓住對方不利於己方的1子。待雙方擺滿24顆子後,取去雙方被“打三”壓掉的棋子,再由後起手擺子方先走動一子,先起手擺子接著動一子,隨後依次動子。當動子方棋子三子又連成一條直線時,選取對方不利於己方的一子去掉(即“打三”),直至一方只剩下兩子或雖剩三子以上,但被對方塞死不能挪動或被對方阻斷道路無法三子連成一條直線時為輸。也有擺成子就被對方堵住,其子不能動彈的局面也為輸。
土家族的棋藝活動種類繁多。如打三棋、咔襠棋、圍欄棋、和尚棋、豬母娘棋、轉角棋、五子飛、“金木水火土棋”等,真是五花八門。這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和生活中逐漸創造和發明的。在四川等地有會下打三棋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打三棋
- 叫法:“三棋”、“打三棋”等
- 出現:公元前500多年
- 民族:土家族
由來,規則,與成三棋的差別,
由來
三棋在公元前500多年就在我國出現了,是一種老少皆宜的棋類活動。名稱比較多,海內外的叫法都不一樣,海外一般叫“直棋”,國內有些地方叫“三棋”、“打三棋”、“成三棋”等。
規則
打三棋的棋盤如圖所示。棋盤由三個不同尺寸的方形組成。棋盤上共有二十四個交叉點,這些交叉點是雙方對弈時著子的地方。還有二十條直線,每條直線上有三個交叉點,這是對弈雙方占點搶線的焦點。
打三旗的棋子是不講究的,一般採用小石子、小紙團、小木棍、小葉片作棋子。棋盤裡各子威力都一樣。一般為兩人對下,各自挑選顏色不同的小石子、小紙團、小木棍……等物作為自己的棋子,按照輪流下子的順序,把自己的子布在棋盤上的交叉點處,這叫擺子。
凡在棋盤的交叉點上占得一條直線上的三個點,就形成了“打三氣”,也就獲得了在棋盤上壓對方任何一個子的權利。被壓的子,均要從棋盤上提掉(這個位置在擺子階段不能再放棋子),一直到棋盤上面沒有位置能夠擺子,進入動子階段。若雙方在擺子階段未形成“打三”,到動子階段由於棋盤上子是滿的,就無法走子,棋就無法下了,這就叫做悶棋。出現悶棋、就判頭家(即先下子者)負,即輸掉本局。所以頭家或頭棋的布子是非常重要的。
動子的先後秩序與擺子的先後秩序剛好反過來,由末家先動,限走鄰近的一個交叉點,然後輪流下子。如果出現了打三(打三就是先前不在同一條線上的子“走”到了同一條線上),就可獲得任意捉對方一個子的權利。打一三,就提一子,連續出現打三就連續提子,一直到把對方的子全部提淨或對方認輸,這盤棋就告結束。
與成三棋的差別
- 棋盤,成三棋棋盤無對角斜線。
- 棋子,成三棋雙方各有9個棋子,而打三棋是雙方各12個棋子。
- 成三棋是先下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