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攣急為病症名,俗稱雞爪風。指手指拘急攣曲難以伸直的症狀。多因寒凝、血虛、血燥、血不養筋所致,可用桂枝附子湯、四物湯、養血地黃丸、薏苡仁湯等方劑內服治療,同時可配合針灸治療。
中文名稱 | 手指攣急 |
英文名稱 | spasm of fingers |
定 義 | 手指的筋脈拘緊攣急,難以屈伸的表現。 |
套用學科 | 中醫藥學(一級學科),診斷學(二級學科),診法(三級學科)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手指攣急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 概念:指手指拘急攣曲難以伸直的症狀
解讀,中醫套用,
解讀
手指攣急,俗稱雞爪風,是指手指攣曲難以伸直,而腕部以上活動自如者。
考《內經》中雖無手指攣急之語,但類似本症的論述頗多,如“瘛”(《素問·玉機真髒論》),“攣急”、“筋急”(《靈樞·經脈》),“拘急”、“拘強”(《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筋攣”(《靈樞·刺節真邪》)等;《諸病源候論》著有“五指筋攣不得屈伸候”專條,《證治準繩》有“攣”的證治專篇,歷代著作,本症名稱不一。
手指攣急是指手指的筋脈拘攣,若下肢筋脈攣急,不能屈伸者,則稱為轉筋、吊腳筋;若手足四肢筋脈均見攣曲難以屈伸者。則稱抽筋、四肢拘攣。
中醫套用
一、常見證候
1、血不養筋手指攣急:手指攣急兼有麻木感,面色少華,眩暈,皮膚不澤,神疲乏力,唇舌淡,苔薄白,脈弦細無力。
2、血燥筋傷手指攣急:手指攣急兼有灼熱感,皮膚乾燥,口唇皸裂,口渴欲飲,心煩,便秘,舌紅津少,無苔或少苔,脈弦細數。
3、寒滯經脈手指攣急:手指攣急兼痠楚疼痛,畏寒肢冷。遇陰雨天加劇,舌黯紅,苔薄白潤。脈弦緊,或弦滑。
二、鑑別分析
血不養筋手指攣急與血燥筋傷手指攣急:兩者均為陰血不足所致,但病因病機有別,症狀與治療各具特點。血不養筋多見失血之後或體質素虧,如吐血,便血,產後出血過多,生育多,營養不良等情況,由於營血虧虛,不能濡養筋脈,則筋急而拘攣。血燥筋傷多在熱病後期或氣鬱化燥時出現,因陰血虧耗。筋膜失榮,而氣鬱化燥易耗陰傷筋,兩者均可使筋膜乾,筋膜於則筋急而攣。前者為血虛致攣,後者為血燥致攣,兩者病機有所不同。血不養筋呈緩慢進展過程,多是先麻木後攣急,伴有頭暈目眩,心悸怔忡,面色萎黃等;血燥筋傷則先有灼熱感後出現攣急,伴有皮毛乾枯,肌膚瘙癢,口渴,心煩,便秘等。血不養筋宜養血舒筋,可用朱丹溪治攣急法,方選四物湯;血燥筋傷宜潤燥養血柔筋,方選養血地黃丸,或滋燥養榮湯。
寒滯經脈手指攣急:寒為陰邪,其性收引凝滯,寒犯經脈,會引起形體拘急,關節攣急,屈伸不利等症,但寒有內寒、外寒之別。凡外寒所致的手指攣急,必有明顯的外因,如手指較長時間受寒冷氣候的影響,或在水中作業。其特點為手指攣急兼有腫痛,寒盛的以痛為主,濕盛的以腫為主,皮膚呈蒼白或烏青色,每遇天寒加劇。內寒則常因氣漸虛傷及腎陽,腎陽失卻溫通經脈的作用,使手指關節拘急疼痛。其特點為多在慢性疾病過程中出現,症見手指攣急疼痛,夜間加劇,形寒肢冷,得溫則減等。治外寒以散為主,即散寒濕、舒筋脈,寒盛痛重的選用薏苡仁湯;濕盛腫甚的選用蠲痹湯加白芥子、萆薢。治內寒以溫為主,即溫腎陽、舒筋脈,方選桂枝附子湯合黃芪桂枝五物湯。
手指攣急一症,還可因暴寒或情誌異常而得。前者兼有手指劇痛;後者呈間歇性出現,常隨精神狀態的改善而緩解。暴寒而得者宜溫經散寒、養血除風,方選烏頭湯加減;情誌異常而致者宜調達氣機、養血柔筋,方選抑肝散治之。
本症雖見於手指,但多累及內臟,有的即是內臟疾病的外候。大凡寒傷筋脈的,可內入脾、腎、心,使陽氣日衰;而營血不足或燥傷筋脈的,則多與心、肝、腎、肺的陰虛有密切關係。因此,手指攣急日久不瘥,標誌著陰血耗竭,陽氣匱乏,臟腑虛損,多為預後不良。在用中藥治療的同時,還可配合針灸治療,以促早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