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墓(河南省湯陰縣伏道鄉扁鵲墓)

扁鵲墓(河南省湯陰縣伏道鄉扁鵲墓)

扁鵲(Bianque 戰國時期著名醫學家,相傳有“起死復生”的本領,被譽為“神醫”。

扁鵲死後,民間不忘其德,在全國多個地方都有扁鵲墓葬,雖不可考真偽,但反映著扁鵲在人民心目中的偉大形象和懷念之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扁鵲墓
  • 外文名稱:Bianque Tomb
  • 地理位置: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
  • 氣候類型:溫帶
  • 著名景點:墓冢
人物簡介,陵墓規模,

人物簡介

扁鵲姓秦,名緩,字越人,又號盧醫,尊稱扁鵲,春秋戰國時期渤海郡莫州(今河北任丘)人。青年時曾替貴族管理客館,結拜了名醫長桑君,得其真傳,開始行醫生涯。他天資聰穎,善於汲取前代、民間經驗,逐步掌握了多種治療方法,後來醫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隨之巡診列國。
為此,秦太醫令李醯很為嫉妒,便重金收買刺客,打聽到扁鵲行醫的去向,埋伏道旁,將扁鵲害死。當地百姓遂“葬屍積冢,冢前立祠”,並把此村稱為伏道村。現存墓冢一座,高2米,周長16米,四周翠柏成蔭。祠堂坐北朝南,稱“廣應王廟”,也稱扁鵲廟享堂之前,石柱刻有楹聯和圖案,窗下嵌有清代重修祠堂的石刻,附近還有10餘通碑刻。始建年代不詳,從碑文記載推測,可能有700多年的歷史。據《湯陰縣誌》記載,扁鵲墓廟周圍,還有艾園數十畝,奇香異常,能醫多種疾病,被明代列為貢品之一。如今,有關扁鵲墓旁的仙艾能治百病,香溢宮廷等膾炙人口的傳說仍在民間廣為流傳。長期以來,此處生出的艾仍為廣大民眾所採用。每年端午節時,方圓數十里的民眾,到此采艾的絡繹不絕。(原文載《安陽史話》)
湯陰扁鵲墓廟門湯陰扁鵲墓廟門

陵墓規模

湯陰扁鵲墓現存墓冢高約1.67米,墓圍周長約50米。石碑1通,穹頂,通高1.32米,碑座高0.35米,鐫刻文字漫漶,可辨識“大觀元年三月□日楊□信□□重□收扁鵲墓”字樣。大觀元年(1107),為目前發現扁鵲墓最早者。 墓旁有石羊1對。古槐1株,樹圍根部粗4.24米,高約20米,樹中空,據稱樹齡已上千年,樹根右方新生幼槐,粗近30厘米。 在墓東有扁鵲祠,祠記憶體碑最早者為明萬曆庚子(1600)《重修扁鵲祠記》,碑雲“祠宇時久”創始年不詳。扁鵲祠分東西二廟,西廟為早,面中條,近王官谷瀑布,風景優美。清代多次重修。雍正八年(1730)《重修扁鵲廟記》始將“祠”改為“廟”。可惜西廟在抗日戰爭期間,遭日軍戰火所毀,僅存石獅1對及碑碣3通。 東廟保存較全,有正殿、獻殿。正殿暖閣中有泥塑扁鵲坐像,左右兩側侍立司藥、司書男女童。東西兩垛殿塑二藥王坐像,旁侍司藥、司書男女童,均保存較好。扁鵲像施彩瀝粉貼金,龍袍玉帶,坐龍首椅上,面目慈祥莊重,面形方圓,廣額方頤,有宋塑遺風。 扁鵲以其精湛的醫術、醫德深受百姓愛戴,從而受到歷代祭祀。扁鵲廟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