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務可自然村

所務可自然村

所務可村隸屬於喜古鄉小寨行政村,屬於半山區,距離村委會1.5公里,距離鄉政府5公里。國土面積2.22平方公里,海拔1400米,年平均氣溫16.2℃,年降水量985.9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甘蔗、陸稻等農作物。有耕地236畝,其中人均耕地0.77畝;有林地1192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73戶,有鄉村人口306人,其中農業人口303人,勞動力16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55人。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88.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46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所務可自然村
  • 地理位置喜古鄉小寨行政村
  • 面積:2.22平方公里
  • 海拔:1400米
自然資源,農村經濟,基礎設施,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36畝(其中:田98畝,地138畝),人均耕地0.77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甘蔗等農作物;擁有林地1192畝,在林地中主要種植大黃李、八角等經濟物;水面面積98畝;荒山荒地1744畝,其他面積150畝。本村有鐵礦資源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8.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2.1萬元,占總收入的47.8%;畜牧業收入36萬元,占總收入的40.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331頭,雞699隻);第二、三產業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2.3%,其他收入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46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工資性收入6.84萬元,其中外出務工收入6.5萬元,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9人(占勞動力的11.3%),在省內務工8人,到省外務工11人。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73戶飲用井水(占農戶總數的100%)。有73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65戶,有10戶通有線電視其中(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9%和13。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3戶(分別占總數的47.9%和45.2%)。
該村到鄉政府已通道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2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2公里。全村共擁有農用運輸車1輛,機車14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0戶;建有小水窖3口。
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特色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9年全村主要特色產業銷售總收入6.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7.4%。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甘蔗、西紅柿、辣椒、養殖業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等特色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73戶,共有鄉村人口306人,其中男性160人,女性146人。其中農業人口303人,勞動力168人。該村以彝族為主(是漢、苗、彝族混居住地),其中苗族53人,彝族237人,漢族16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人,占人口總數的0.32%(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02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8.7%;享受低保7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衛生院,距離鄉衛生院4公里。村內無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20戶,占農戶總數的27.4%。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小寨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喜古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5公里,距離中學4公里。該村義九年務教育在校學生36人,其中小學生27人,中學生9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65.89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有固定資產1.8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或不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財務狀況、村規民約等。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6人,男性黨員6人。該村設有團支部1個,團員6人。及時召集民眾代表及黨員對村內重要事務進行商議,並作出決定。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經營體系尚未建立,農業結構調整幅度不大;
2.農村基礎設施薄弱,人居環境還有待改善;
3.生產渠道單一,經濟來源於農業,農民增收渠道單一;
4.信息閉塞,與市場連結不上,生產的產品難以很好地銷售;
5.交通條件差,不僅影響了民眾的出行,而且看病也相對很難;
6.農民文化素質低;
7.人畜飲水困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改變以糧食種植為主的傳統農業發展思路,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轉糧食種植為經濟作物種植,積極爭取上級扶持資金,將甘蔗產業做大做強;大力發展養殖業,增加農民經濟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發揮產業化經營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推動作用;
2.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民眾的文明素質;
3.增加剩餘勞動力的輸出,增加非農產業收入;
4.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及時解決人畜飲水困難問題;
5.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及時解決農民出行難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