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送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德宏州盈江縣平原鎮芒璋行政村,屬於半山區。
該村位於平原鎮東邊,距離芒璋村委會2公里,距離平原鎮鎮政府8公里。該村不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戶送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德宏州盈江縣平原鎮芒璋行政村,屬於半山區。
該村位於平原鎮東邊,距離芒璋村委會2公里,距離平原鎮鎮政府8公里。該村不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戶送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德宏州盈江縣平原鎮芒璋行政村,屬於半山區。該村位於平原鎮東邊,距離芒璋村委會2公里,距離平原鎮鎮政府8公里。該村不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村情概況該村國土面積有1.4平方公里,海拔85...
弄送自然村隸屬於雅邑鄉壩利村政村,屬於山區。位於雅邑鄉西南邊,距離壩利村委會9公里,距離雅邑鄉政府24公里。國土面積18平方公里,海拔1350米,年平均氣溫19 ℃,年降水量1480毫米,適宜種植茶葉等農作物。有耕地228畝,其中人均耕地0.95畝;有林地15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54戶,有鄉村人口241人,其中...
拱送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芒市遮放鎮拱嶺村,屬於山區,位於遮放鎮南邊,距離拱嶺村委會32 公里,距離遮放鎮17公里。地理位置 村情概況 該村國土面積.34平方公里,海拔1160米,年平均氣溫19.8℃,年降水量1300--1653米,適宜種植等農作物。有耕地566畝,其中田63畝,地503畝,人均耕地4.35...
小送歸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臨滄市永德縣永康鎮送歸行政村,屬於山區。村情概況 位於永康鎮西南邊,距離鎮政府所在地18.25公里,是送歸村委會所在地。該村國土面積5.74平方公里,海拔1,480米,年平均氣溫18.1 ℃,年降水量1221毫米,適宜種植核桃。有耕地365畝,其中人均耕地0.9畝;有林地794畝。該村下設小...
大送歸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臨滄市永德縣永康鎮送歸行政村,屬於山區,位於永康鎮西南邊,距離送歸村委會4公里,距離鎮政府所在地14公里。村情概況 海拔1350米,年平均氣溫18.9 ℃,年降水量1153毫米,適宜種植甘蔗等農作物。有耕地371畝,其中人均耕地1畝;有林地890畝。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82戶,有鄉村...
紅花林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臨滄市永德縣永康鎮送吐行政村,屬於壩區。位於永康鎮西北邊,距離送吐村委會1公里,距離鎮政府所在地3公里。國土面積2.5平方公里,海拔850米,年平均氣溫21.7℃,年降水量893毫米,適宜種植玉米、水稻等農作物。有耕地224畝,其中人均耕地0.8畝;有林地1,335畝。全村轄3個村民小組,...
麻力林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臨滄市永德縣永康鎮送吐行政村,屬於壩區。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17.00畝(其中:田140.00畝,地177.00畝),人均耕地1.20畝,主要種植等作物;擁有林地107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9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43畝,主要種植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97.00畝。村情概況 位於永康鎮...
送吐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臨滄市永德縣永康鎮送吐村行政村,屬於壩區。地理位置 村情概況 位於永康鎮西北邊,距離送吐村委會0公里,距離鎮政府所在地2公里,是送吐村委會所在地。國土面積4.25平方公里,海拔830米,年平均氣溫21.7℃,年降水量898毫米,適宜種植玉米、水稻等農作物。有耕地904畝,其中人均耕地1畝...
蠶豆園自然村,隸屬雲南省臨滄市永德縣永康鎮送歸村,屬於山區。位於永康鎮西南邊,距離送歸村委會2公里,距離鎮政府所在地20公里。該村國土面積2.89平方公里,海拔1,500米,年平均氣溫18℃,年降水量1231毫米,適宜種植核桃等作物。有耕地186畝,其中人均耕地1.1畝;有林地48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1戶...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26.41畝(田72畝,地154.41畝),人均耕地2.15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5,322畝,其中經濟林果地7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7畝,主要種植茶葉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238畝。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通電、路、電話,無路燈。有29戶飲用井水,有29戶還存在飲水困難...
乾田頭自然村,隸屬雲南省臨滄市永德縣永康鎮送吐村,屬於壩區。位於永康鎮西北邊,距離送吐村委會1公里,距離鎮政府所在地3公里。國土面積0.63平方公里,海拔860米,年平均氣溫21.7℃,年降水量893毫米。有耕地122畝,其中田25畝,地97畝,人均耕地1.1畝;有林地59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8戶,有...
落阿窪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臨滄市永德縣永康鎮送歸行政村。位於永康鎮西南邊,距離送歸村委會5公里,距離鎮政府18公里。海拔1,510米,年平均氣溫17.9 ℃,年降水量1252毫米,適宜種植核桃等農作物。有耕地367.00畝,其中人均耕地1.3畝;有林地890.00畝。該村下設落阿窪一村民小組、落阿窪二村民小組,共2個...
小白水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臨滄市永德縣永康鎮送歸行政村,屬於山區。村情概況 位於永康鎮西南邊,距離送歸村委會6公里,距離 鎮政府所在地24公里。年平均氣溫18.4 ℃,年降水量1033毫米,適宜種植甘蔗等農作物。有耕地180畝,其中人均耕地1.5畝;有林地215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8戶,有鄉村人口118人...
今天在梅江已看不到梅樹,連村裡的老人也說未見。但歷史上新會種梅似有不少,一些村鄉因種有梅樹而取“梅”字為名可以印證,比如雙水鎮有“梅岡”村;會城鎮河北村有“小梅”自然村;睦洲鎮有“梅沖”,後與大沖合併為“梅大沖”。沙堆鎮更多,有“梅灣”村,原名“梅溪”;有“梅沖”村,原稱梅灣沖;...
郟縣北竹園村與許昌禹州市相鄰,是郟縣西北部的山區,該行政村共有6個自然村,7個村民組,268戶,998口人,特別貧困的9戶31口人。 北竹園村原是被100多畝竹林環抱的村莊,這些年由於乾旱,退化了不少,近兩年在他們的努力培植下,竹林正在恢復,擁有仙女寨、老虎山、千佛洞、十八羅漢、雙龍泉等歷史景觀,他...
南木丘自然村,隸屬雲南省臨滄市永德縣永康鎮送歸村,屬於山區。地理位置 村情概況 位於永康鎮西南邊,距離送歸村委會7公里,距離 鎮政府所在地18公里。國土面積2.95平方公里,海拔10900米,年平均氣溫20.9 ℃,年降水量1018毫米,適宜種植甘蔗等農作物。有耕地190畝,其中人均耕地1畝;有林地368畝。全村轄1個...
螽斯畈自然村位於諸暨市東南部,處會稽山南麓,東部接嵊州市,東南毗東陽市,屬典型的山區,距市區中心26公里,現有農戶1023戶,戶籍人口2758人,以高山茶,板栗和香榧為主要收入來源。村內完整保存著多處老台門,被稱為斯氏古民居建築群,最具代表性為千柱屋台門和下新屋台門,這二處台門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後王圈王姓過河東形成王海子地段,韓祠以西一部分與韓家交情不錯的原居戶仍沿用韓圈名,演變成三家旗號,但依然築成一村,混居一塊沒有界線,自古團結對外,分則力衰,合則力強。解放後的說法是三個自然村,還發了三塊石碑,三塊石碑背面簡史沒一個是正確的,進一步造成意識形態混亂。鑒於此,對於梳理村莊歷史...
這是一個有1635戶,總人口有6166人的自然村。潯埔村於2003年改為社區。現潯埔社區設七個居民小組,(片區)組長由黃玉華、張琴、黃秋明、黃應、謝里、黃章招、黃竹卿等擔任。黨支部黨員有79人。社區兩委班子成員共11人。現社區內擁有社區辦公大樓壹幢,有國小、幼稚園、衛生所等三處文教衛生設施。社區現有海洋...
達柯村位於井陘縣西北部深山區,總面積6450畝。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西與山西省平定縣毗鄰。中間村落被四面山脈包圍,地勢較平,猶如盆地。地理位置 自然資源 總耕地259畝,均為旱地,飲水靠旱井窯。耕地邊緣生長著許多旺盛的紅棗樹,且掛果良好,居民房前屋後栽植著各類果樹。人口民族 全村有55戶、168口人,均...
自然林地無有效保護,畜牧養殖及燃料砍伐無度致使荒漠化嚴重;環境氣候日趨惡化,旱澇災害頻現。人口經濟 里西箐村有農戶20戶,人口92人。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農業為主(農耕經濟),極少數青年靠外出做煤礦工人補貼家用。耕地以山地為主,水田大多在歷年水災中沖毀。全村經濟總收入暫無數據,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千元。
公元2001年,克昌成立村黨支部和村民委員會;設招乍尾為自然村,統稱招乍尾村。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79.38畝(其中:田0.00畝,地79.38畝),人均耕地0.63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55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8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63畝,主要種植核桃、梨、蘋果、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2.00...
中國已經發掘的最早村落遺址屬新石器時代前期,如浙江的河姆渡以及陝西的半坡等。按照鄉村的經濟活動內容,可分為以一業為主的農業村(種植業)、林業村、牧村和漁村,也有農林、農牧、農漁等兼業村落。根據鄉村是否具有行政含義,可分為自然村和行政村。自然村是村落實體,行政村是行政實體。一個大自然村可設幾個...
他為紀念家鄉,就給這裡(今石驛村六組石驛鎮小街所在地)命名為石合驛。這訊息傳到金州以後,鄉鄰們聽說這裡的日子好過,屯名也叫石合驛,不久又有幾戶人家投奔這個老王家,也到這裡來開荒種田。他們幾戶人家在這裡(今石驛鎮小街所在地)形成了一個很小的自然村落,他們就是石驛鎮最早的人家。歷史沿革 當時...
流莊鄉位於瑞昌市東北部,屬丘陵濱湖地區。總面積36.8平方公里,其中赤湖水面積4.1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808畝,林地9380畝,精養水面1970畝,轄9村1場,85個自然村,設72個村民小組,現有居民12383人。概況 流莊鄉,因“湖水一壺魚米香,麥山一脈兒孫堂。遠方抱壇欲歸去,且看流水繞農莊”。故一山水一段情...
黎寨(番茅)位於五指山市郊,沿著南聖河北岸走2公里便是。這兒周圍群山滴翠,田疇連片,一派田園風光,是黎胞聚居的自然村。原是“合畝制”的村落,尚成片地保留著傳統的船型茅屋。地點介紹 黎寨(番茅)位於通什市郊,沿著南聖河北岸走2公里便是。這兒周圍群山滴翠,田疇連片,一派田園風光,是黎胞聚居的自然村...
如貴州毛南族每年春耕前,以寨為單位召開寨戶“保甲會”,制定“保苗法”,以管理當地社會秩序和生產秩序。還經常召開“寨老”聯席會,由“寨老”群集協商各寨的共同事務,協調各寨關係,交流執行“榔規”的經驗和得失。除了村老,毛南族自然村中還有前面提到的牌頭以及學董、武相公、文相公。“牌頭”由村民推選...
因為全二平每天騎著機車走村串鄉,他還成了村民的“義務採購員”。 翻過一座座山、繞過一道道溝,全二平要完成40多個自然村的80多個郵點的投遞任務。他每出一次郵就得跑100多公里山路,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腳踏車胎磨破了無數條,先後騎壞了5輛腳踏車和3輛機車,郵包磨爛了好幾個。他掙的工資從1991...
民國6年(1917),南砂林氏又於頭沖河瀕臨出海口的濱海沙灘上創村,取名“敬業里”,民國11年(1922)8月2日,因遭颱風海潮襲擊,房屋掃蕩殆盡,僅仔幾十根石柱直指蒼天,故名石丁,現稱石丁村。明德、石丁、寨內、大洲、溝內、四份等自然村都隸屬南砂鄉,1954年從南砂鄉劃出,與南畔洲合稱新聯鄉。1961...
三澗溪村(Sanjianxi Village),位於濟南市章丘區雙山街道,由三個自然村組成,全村1100戶,3384人,141名黨員,村兩委由7人組成,平均年齡47歲,本科學歷1人,專科2人。村裡的支柱產業是以鼓風機,鍛打、鑄造業為主。特色農業是以種養為主,特別是種狐和奶牛的養殖,使村民脫貧致富,並帶動周邊村莊的發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