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送歸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臨滄市永德縣永康鎮送歸行政村,屬於山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送歸自然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臨滄市永德縣永康鎮送歸行政村
- 面積:5.74 km
- 人口數量:386人
小送歸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臨滄市永德縣永康鎮送歸行政村,屬於山區。
小送歸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臨滄市永德縣永康鎮送歸行政村,屬於山區。村情概況位於永康鎮西南邊,距離鎮政府所在地18.25公里,是送歸村委會所在地。該村國土面積5.74平方公里,海拔1,480米,年平均氣溫18.1 ℃,年降...
小白水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臨滄市永德縣永康鎮送歸行政村,屬於山區。村情概況 位於永康鎮西南邊,距離送歸村委會6公里,距離 鎮政府所在地24公里。年平均氣溫18.4 ℃,年降水量1033毫米,適宜種植甘蔗等農作物。有耕地180畝,其中人均耕地1.5畝;有林地215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8戶,有鄉村人口118人...
大送歸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臨滄市永德縣永康鎮送歸行政村,屬於山區,位於永康鎮西南邊,距離送歸村委會4公里,距離鎮政府所在地14公里。村情概況 海拔1350米,年平均氣溫18.9 ℃,年降水量1153毫米,適宜種植甘蔗等農作物。有耕地371畝,其中人均耕地1畝;有林地890畝。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82戶,有鄉村...
蠶豆園自然村,隸屬雲南省臨滄市永德縣永康鎮送歸村,屬於山區。位於永康鎮西南邊,距離送歸村委會2公里,距離鎮政府所在地20公里。該村國土面積2.89平方公里,海拔1,500米,年平均氣溫18℃,年降水量1231毫米,適宜種植核桃等作物。有耕地186畝,其中人均耕地1.1畝;有林地48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1戶...
南木丘自然村,隸屬雲南省臨滄市永德縣永康鎮送歸村,屬於山區。地理位置 村情概況 位於永康鎮西南邊,距離送歸村委會7公里,距離 鎮政府所在地18公里。國土面積2.95平方公里,海拔10900米,年平均氣溫20.9 ℃,年降水量1018毫米,適宜種植甘蔗等農作物。有耕地190畝,其中人均耕地1畝;有林地368畝。全村轄1個...
落阿窪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臨滄市永德縣永康鎮送歸行政村。位於永康鎮西南邊,距離送歸村委會5公里,距離鎮政府18公里。海拔1,510米,年平均氣溫17.9 ℃,年降水量1252毫米,適宜種植核桃等農作物。有耕地367.00畝,其中人均耕地1.3畝;有林地890.00畝。該村下設落阿窪一村民小組、落阿窪二村民小組,共2個...
在趙莊村的卷棚廟自然村東北方向有玄帝廟一座,長23米,寬14米,據歷史記載,乾隆七年重修,廟僧以香火針灸為醫,呼風喚雨,降服妖孽,濟世救人,後又在廟東掘井一眼,水色隨風向變異,水田,過路商賈渴飲之稱快,1999年民眾捐資自修,男女老少齊上陣將玄帝廟修繕一新,每年的二月二都會在此舉辦以農貿戲劇博覽為...
高家村地處丰儀鎮政府正南2.5公里處,西臨郭公村,東臨北張村,北接彭家、坡耳頭村,南面以渭河與周至為界。轄任家巷、高家、單擺子、小羊、原村、寺東、仄棱7個自然村共14個村民小組800餘戶,3500口人。全村村域內總面積3650畝,有耕地面積3030畝,人均0.87畝,其中多半為渭河灘地,占60%以上,村莊...
江口灣的西北側是大寨山,沿著大寨山與海灣之間的狹長地域裡,分布著過港的後段、王厝尾,以及屬橋仔頭行政村的上王、江厝、樓仔、田仔、謝厝、橋仔頭、卓厝、後陳小自然村,與洛運的中山村,田中央的幾個自然村隔港相望,屬橋仔頭村的上王、樓仔和田仔村也以王姓為主,從而在江口灣北側構成了以王姓為主...
而在南陽市城南20里的宛城區溧河鄉,有一個叫牛郎莊的自然村,該村人說,傳說中的牛郎就是他們村的人,是一個叫孫如意的年輕人。在牛郎莊發掘出了“神牛冢”石碑,隨後村中修建了牛郎織女像,一到七月初七這裡就香火旺盛。 牛郎莊中祖輩流傳下來的牛家宅,據說是牛郎曾經的居住地。
流莊鄉位於瑞昌市東北部,屬丘陵濱湖地區。總面積36.8平方公里,其中赤湖水面積4.1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808畝,林地9380畝,精養水面1970畝,轄9村1場,85個自然村,設72個村民小組,現有居民12383人。概況 流莊鄉,因“湖水一壺魚米香,麥山一脈兒孫堂。遠方抱壇欲歸去,且看流水繞農莊”。故一山水一段情...
1936年“西安事變”後,國民黨加緊對南方八省游擊區進攻,休婺中心區委所在的婺源鄣公山、白山、莒莙山和休寧田裡、石屋坑(今石屋坑自然村)、大連一帶大小村莊均駐有敵軍,分兵把守,布下層層封鎖線,實行“移民並村”、“五家連坐”。倪南山帶著6名戰士在深山密林中堅持,靠吃野菜充飢。敵人的血腥鎮壓,始終沒...
清屬木碑村,1924年歸仙台南區木碑村,1944年至1946年歸仙台鎮,1950年歸葉縣七區,1958年歸墳台人民公社,1961年歸墳台區,1965年復屬墳台人民公社,1984年歸墳台鄉,1989年改隸墳台鎮,1995年歸屬仙台鎮。行政區劃 耙張村下轄2個自然村,總計8個生產小組。自然村分別為大耙張村、小耙張村。生產小組分別為...
地處寮步鎮南端,石大路的東側。北靠石龍坑,西南與大嶺山鎮接壤、東南與大朗鎮相連。下轄牛眠石、楊梅樹2個自然村,人口1428人,其中男性707人,女性721人。外來暫住人口9000多人。牛楊村有祁、韓兩姓,其中以祁姓為主。歷史沿革 牛眠石祁氏、棠梨川祁氏系出祁奚之後(祁奚,字黃羊,春秋時晉國大夫。食邑在祁,...
羅驛村,海南省澄邁縣老城鎮白蓮區下轄自然村,中國傳統村落,古時稱“倘驛”,後改名“羅驛”,村域面積10平方千米。羅驛村建於南宋寶佑四年(1256年),是古代海南島西線的驛站、海南省歷史文化古村、澄邁縣長壽之鄉;羅驛村保留有明代的牌坊、清代的宗祠,環日、月、星三潭而建的火山石屋、古道、老井;羅...
故里徐福村 1982年6月,原江蘇贛榆縣(今江蘇連雲港贛榆區)進行了一次地名普查,在縣城北金山鄉南一公里的地方發現一個叫“徐福村”的自然村。據當地人說,“徐阜”原名“徐福”,明清時仍稱“徐福村”。另據出土文物可知,贛榆縣在戰國時屬齊地, 秦時屬琅琊郡。由此,位於今江蘇贛榆縣城北金山鄉南一公里的...
1981年版《福建省長汀縣地名錄》,記載了長汀有兩處命名為“台灣府”的自然村,分別是策武鎮策田村的台灣府與河田鎮中街村的台灣府。據長汀縣文化專家的研究,以及四都鎮溪口村祖輩口口相傳的回憶,這兩個地名皆與劉國軒有淵源。當年,劉國軒跟隨鄭成功征戰台灣時,帶了大批汀州人到台灣當兵打仗。當時,閩西各地...
北小寨村,河北省唐山市灤州市榛子鎮下轄一個自然村。地處燕山余脈,灤州市西。原屬於古孤竹國境內,是京東四大古鎮“開(開平)、稻(稻地)、倴(倴城)榛(榛子鎮)”中榛子鎮所轄的一個自然村。區域介紹 地理位置 北小寨村是群山懷抱中的一塊沖積平原,屬於灤縣榛楊片,北距黃家樓村0.5km,南距前小寨村0...
項謙(1904一1959),男,藏族,清光緒三十年(1 904年)出生:今尖扎縣王凸扯鄉尖巴昂村藏族世襲千戶家庭。27歲承襲其父蘭宮太的千戶之職,至解放時轄昂拉8莊57個自然村,1346戶,6761人。昂拉部落是藏族的一支,居住在一個叫尖扎灘的藏民農牧業混合區,實行“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昂拉千戶本是吐蕃王朝赤...
同時,將商都鑲黃旗的古希廟香火地所轄的頭道溝(現車岱營子)、三道溝、後二道溝及烏力汗希勒(小興牧)4個自然村劃歸回化德縣(在五區範圍)。同年9月15日,化德縣原三區劃歸了商都縣。1958年10月,化德縣整體建制劃歸了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轄。1960年6月15日,根據國務院決定,化德縣和商都、鑲黃旗合併...
1959年4月,原屬惠來總面積約40平方公里的橫山、橫山張、天星湖、謝厝鄉、大陂陳、大陂林、黃厝巷、下礱家、後旗、溪尾共10個自然村劃入陸豐縣(現汕尾陸豐市甲西鎮衡山、天湖、大陂3個村);陸豐縣陂洋公社部分村莊劃入普寧縣。惠來復縣後,普寧縣把從陸豐縣劃入的三池埔1個自然村劃歸還惠來(現屬葵潭鎮)。原屬...
天妃故里遺址公園位於莆田市秀嶼區湄洲島北部的東蔡村,距媽祖祖廟2公里,占地面積136畝。園內規劃建設故里遺址區、敬祖祭祀區、崖刻景觀區、吉祥文化區、民俗風情區等。遺址公園內現已建成大牌坊、盼歸亭、平安塔及媽祖文化源流館等景觀設施,源流館更是保存有諸多與媽祖相關的重要文物。該景點溶媽祖文化、自然景觀...
毛婭把自己炒的茶給沙瑞金他們喝,她在金山種茶,因為道路通到自然村,旅遊的人一年四季不斷,沙瑞金覺得都是因為易學習做出的犧牲,毛婭覺得很知足,她到現在還是金山的農村戶口,家裡還有承包地。沙瑞金覺得茶氣足,有特殊的香氣,要帶走一點回去幫她宣傳。沙瑞金向毛婭打聽他們家在京州的別墅,毛婭笑著說,王大路事業有成...
1951年1月19日,原保山縣第6區所屬忙蚌等16個自然村劃歸鎮康縣。同年7月,原耿馬設治區所屬河外東、西兩區劃歸鎮康縣轄。同年10月6日,鎮康縣桂花壩、黃草壩、白泥塘等村寨劃歸昌寧縣。1952年11月25日,內務部批覆:設立緬寧專區,保山專區的鎮康縣劃歸緬寧專區。1954年6月30日,政務院批准:緬寧專區更名...
其中流亭鄉轄仙家寨、趙哥莊、狗塔埠、窪里、東西流亭、夏家莊、劉家台、高家台、楊埠寨、於家、北後樓、羅家、廟頭、安樂等15個自然村;女姑鄉轄葦、東果園、西果園、王家女姑、邱家女姑、李家女姑、趙村、港東等8個自然村;雙埠鄉轄雙埠、石家宋哥莊、西後樓、藍家莊、女姑山等5個自然村。1955~1956...
民國元年(1912年),境內東南部屬箭里的黃蜂、白臘箭劃歸漾濞縣。民國2年(1913年),老窩、六庫兩土司地劃歸瀘水行政委員區。民國22年(1933年),老窩從瀘水設治局劃出,歸回雲龍管轄。1951年,雲龍縣第六行政村第七自然村之花椒樹、立莊登等18個小村劃歸洱源縣。1952年,永平縣屬瓦草河村劃歸雲龍縣。1955年...
1985年,任崇岳、穆朝慶根據河南省濮陽市城東柳屯鄉楊十八郎村發現的《大元贈敦武校尉軍民萬戶府百夫長唐兀公碑銘》所提供的線索,前往濮陽考察党項後裔,以查訪到的楊氏族譜及記載楊氏事跡的《述善集》等資料與碑銘相印證,得知現今居住在濮陽市柳屯鄉十餘個自然村里的3500多位楊姓居民均為党項遺裔。楊氏的先祖唐兀...
鄭三俊的家鄉,今屬洪方鄉合義村牌樓下自然村。這裡有一座鄭氏宗祠,規模宏大,大殿內懸“天子三問”金字匾,門前壁有牌坊一座,自然村名因牌坊而得。祠等今均已毀,遺址猶存。並遺有楹聯三幅。大門聯曰:滎陽綿世澤,秋浦振家聲。大殿聯曰:積善讀書行孝義,光宗耀祖賴文章。又一聯曰:善在必行光祖德,福...
名稱來歷,明代,韓姓兄弟二人遷此建村,因老二會編戳子,起名戳韓,後建寺,稱慶仙寺,俗稱韓莊寺。村民委員會設此,管理韓莊寺、陳莊2個自然村,4個村民組。陳 莊 清代陳姓建村,故名。清光緒再版同治《葉縣誌》稱“小陳莊”。地理位置 位於東經113°29′,北緯33°33′;北鄰廉村鎮呂莊村,東連坡魏村,...
雲霄縣,位於福建省東南部沿海,東以梁山山脈的梁山、雞籠石山與漳浦縣為界;東南至八尺門海堤中心點與東山縣為界;南以竹港村墓山、半徑自然村剪刀嶺尖和烏山山脈的烏山、西山源與詔安縣為界;北以背虎山、白石崬山、筆架山、大帽山與平和縣為界。東西最大距離31公里,南北最大距離38公里。總面積1157.452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