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禮(清代女學者)

戴禮,字聖儀,乳名梅姿,清光緒六年(1880)生於我縣楚門蒲田

基本介紹

  • 本名:戴禮
  • 字號:字聖儀,乳名梅姿
  • 所處時代:清代
  • 出生地楚門蒲田
個人信息,主要成就,

個人信息

戴禮,字聖儀,乳名梅姿,清光緒六年(1880)生於我縣楚門蒲田。父堯仁,光緒十一年(1885)科歲貢生。母王氏,讀書明大義,生三子僅戴禮一女。父母以經傳授諸子女,並認為戴禮聰穎好學,和諸兄弟不同,故以“大小戴”千載家學“禮”取其名,以冀顧名思義,於禮學有所成就。
戴禮身材修長,“偉如健男”即外貌英武,不亞男子,秉性剛強,談吐尤健,沒有女子婀娜的習氣,而且好騎馬馳騁,自幼承母教、長讀父書,為了培養她成才,父親請了家庭教師,專誠教讀。不久戴禮學業猛進,青出於藍,老師不敢擅改她的作業,自感不堪信任,遂辭別而去。父母又送戴禮去黃岩,拜名儒王玫伯為師,研習經典數載。光緒三十四年(1908)父母又送戴禮去京都深造,在京都戴禮拜翰林院檢討寧海人章梫(號一山)為師,涉獵經史百家,幾易寒暑,還結識了不少社會名流。章梫還把戴禮推薦給京都經學大師陳衍(號石遺)沒有成功。在京都學習期間,她勤奮習作,撰成《清代烈女傳》、《女國小》、《女國小韻文》等書,經章梫老師訂正修改後,代呈進學部史館。
宣統三年(1911)戴禮撰成《大戴禮集注》十三卷,計二十萬餘字。
民國元年(1912),戴禮的母親病故,即離北京回鄉奔喪。她又遠道飛書陳衍,提出兩點懇求,一是請陳衍為其母撰寫墓誌,二是懇請陳衍師長收她為徒弟,陳衍滿足了她的請求,自此她入籍陳衍門下為入室子弟。
民國三年(1914),戴禮三十三歲,湖南長沙人原翰林院侍講郭立山不遠千里渡海來玉環追求戴禮。經父親同意,郭立山做了上門女婿。結婚前夕,郭立山見戴家妝奩不豐,難取眾悅,心中不快,後勉強一同去北京居住,並生有一女。不久,郭立山輕信旁人毀謗和挑撥,竟然棄家潛走,因此有中道仳離之不幸事故。戴禮遭遺棄後,痛苦萬狀,零丁流轉,返回楚門故里。
民國六年(1917),經戴禮蒙章梫師之友馬其雪推薦,入京都女師學堂任專修教師,一年後去職,潛心著述。
戴禮後聞郭立山老母病故,她有心去長沙看女兒,遂披麻戴孝赴長沙奔喪。萬萬沒有料到,被郭立山拒於大門之外不得入,萬般無奈,只得脫下孝服,對天焚燒,不勝憤慨,攜幼女回返蒲田。未幾女兒夭亡,戴禮傷心窮愁,便專心致志,埋首著述。
《禮記》是我國儒教經典《五經》(即詩、書、禮、易、春秋)之一,系論述古代禮制之書,秦始皇兼併天下,焚書坑儒,載籍消亡,“禮”等古經,從此殘缺。漢興諸儒始得言“禮”,並收集亡佚,禮學得以復明。
《五經》之一,亦稱《小戴禮》或《小戴禮記》,相傳系西漢戴聖“世稱小戴” 編纂,同時傳世的還有戴聖之叔“世稱大戴”編纂之《大戴禮記》(亦稱《大戴記》或《大戴禮》)。此二書是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之選集,為研究我國社會情況、文物制度以及儒家學說之參考書。

主要成就

戴禮生長在書香門第,幼時又經父母教誨,顧名思義,有志於大小戴之禮學,積數十年之研究,湛深精義,尤專心經治古禮,曾對鄭玄之注頗有領略,後儒纂注尤多異同,於是她遍考說禮之書,博觀約取,折衷至當,在《大戴禮集注》付梓後二十多年,又經過父母雙亡,喪女之痛,遭夫遺棄等精神打擊,不廢舊志,執著刻苦鑽研《小戴禮》,埋頭著述,終於民國二十二年(1933)完成了《禮記通釋》八十卷,計110萬字,是一部國內少見的著述。《戴禮通釋》主要內容計有:曲禮、檀弓、玉制、月令、曾子問、文王世子、禮運、禮器、郊特性內則、玉藻、明堂位、喪服、小記、大傳、少儀、學記、樂記等共四十九篇。《通釋》文增原著數十倍,為戴禮畢生精力所付之巨著,陳衍讀後嘆曰:“富矣哉! 自來閨閣所未有也”。慨然為之作《序》。略云:上下二千年,女人作此詞章,如漢之大家班昭,千古一人也……又云:“戴禮治經宗法,根據義理,多采宋元各家之說,上視陳皓《集說》,下視孫希旦《解集》,實有突破超越之處”。脫稿前夕,靜海高毓彤亦為之序,語多褒嘉,謂“其志可謂宏矣,其功可謂勤矣”!
《禮記通釋》完稿後,曾托人送瑞安同文書院付印,清樣出來,差錯百出,戴禮大失所望,即遣內侄孫戴峻節赴瑞安取回原稿。此時戴禮乳癌稍愈,賣了二十畝良田,赴京付印,經恩師陳衍大力支持,及同窗好友熱忱幫助,此書得在北京排版付印。初樣出來後,戴禮親自校對不到一半,因乳癌復發,無法堅持,只得托請師友代其校對,自己返回楚門治養。
民國二十四年(1935)《禮記通釋》在北京出版問世,而作者戴禮未及親見此書出版,已在故鄉病故,卒時享年五十四歲。葬於蒲田“香山院”之側。墓碑有高潛(字毓彤)所題墓誌:“戴聖儀女史之寂居”。戴禮生平所作除上列諸書外,還有《瀟湘夢》一冊,記敘自己與郭立山結合及遭遺棄之經過,所著之書都是戴禮自費出版,出書後,除《禮記通釋》外,余皆由戴本人或其後人分贈本縣及外地師友。不幸的是薄田戴家在民國二十六年(1937)突遭一場大火,所存各書皆付之一炬。文化大革命時,古書又遭一場劫難,本縣各地已難找到一本戴禮遺著。
1987年2月,北京醫學院耿禮銘副教授在國外購回《禮記通釋》一部,經縣政協領導與之協商,出資原價購回,交文史辦公室收藏,由於文史辦公室無收藏條件,缺少防霉、防蛀設備,原價移交縣檔案館收藏。
根據溫州市江心嶼歷史博物館副館長玉環籍徐定水反映,溫州市古籍圖書館存有戴禮著的《禮記通釋》、《女國小韻女》、《清烈女傳》等書。
綜上所述,戴禮一生勤奮好學,刻苦著述幾十年如一日,其志可嘉,尤以注釋《大、小戴禮》享有盛名,為女界大放異彩,但思想保守,反對男女平權、自由婚姻,反對暴力革命,終至本人成為舊禮教的犧牲品,齎志而歿,令人惋惜不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