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學史
戴氏盤羊的學名“dalli”是以美國博物學家威廉·希利·戴爾(William Healey Dall,1845-1927年)的名字命名的。通用名稱“Dall's”通常用於特指指名亞種“Ovis dalli dalli”,戴氏盤羊的另一個亞種“Ovis dalli fannini”通常被稱為石盤羊(Stone's)。
過去的研究表明,使用基於皮毛的顏色命名亞種名稱是有問題的。戴氏盤羊的兩個亞種(即Dall's和Stone's)都發生了完全的顏色漸變,介於該物種的白色和黑色變體之間。中間顏色的種群,稱為“Fannin sheep”(范寧盤羊),最初(錯誤地)被確定為一個獨特的亞種(
O. d. fannini),分布在加拿大育空地區的佩利山脈(Pelly Mountains)和奧吉爾維山脈(Ogilvie Mountains)。范寧盤羊已被確認為主要是戴氏盤羊遺傳起源的混合個體。以前的線粒體
DNA證據表明沒有沿著早期亞種邊界進行分子分裂,儘管來自核DNA的證據可能提供一些支持。由於進化史中記錄的戴氏盤羊和
加拿大盤羊之間的雜交,當前使用線粒體DNA信息的分類可能不太可靠。
2016年使用一組全基因組
單核苷酸多態性(SNP)進行的遺傳學分析,證實了戴氏盤羊新亞種——指名亞種和石盤羊亞種的範圍邊界,更新了之前基於皮毛和線粒體DNA的分類。全基因組SNP組揭示了高山有蹄類動物在冰河後重新定殖的兩種冰川避難所和混合物的證據。戴氏盤羊高度解析的分層種群遺傳結構的管理意義。
2016年的遺傳分析再次證實了這兩個亞種的存在,指名亞種被分為5個離散的遺傳亞群,石盤羊亞種被分為3個遺傳亞群。這項工作導致了對以前
亞種分布圖的修訂。
形態特徵
戴氏盤羊體型是
兩性異形的。雄性比雌性重約40%,並在4歲時比雌性成熟2年繼續生長。雄性體重在73-113千克之間,而雌性體重在46-50千克之間。雄性體長也從1.3-1.8米不等,雌性體長從1.32到1.62米不等。雄性尾長在70-115毫米之間,雌性尾長在70-90毫米之間。
該物種是盤羊屬中唯一的細角山羊。角顯著並兩性異形。它們的角呈琥珀色並幾乎透明的。雌性有細長的角,而雄性的角很大,張開且捲曲。兩性的角每年都會生長,但是,在最初的4-5年後,雄性角的生長會大大增加,最終可以占其總身體重量的8-10%。角在春季、夏季和初秋生長,逐漸減慢。角的生長在冬天停止。這種開始和停止生長模式導致角上的環棱模式。這些環稱為棱,可用於確定年齡。當公羊成熟時,它們的角會形成一個圓圈。一個完整的循環可以在大約8年內達到。
戴氏盤羊的皮毛有二層,由堅硬的長而空心的護毛和底部的細羊毛組成。冬季皮毛的厚度可以超過5厘米。北部的指名亞種(Ovis dalli dalli)有純白色或乳白色的皮毛和尾巴,存在變異,有些個體的尾巴是黑色的,其他通常在背部中間有輕微的灰色斑塊。南部的石盤羊亞種(Ovis dalli stonei)有灰色到黑色的皮毛,耳朵內側白色,而外側灰色,腹部白色,臀部及後腳內側有白斑,尾巴黑色。戴氏盤羊換毛髮生在3-7月,成熟的雄性換毛時間早於雌性、年輕和年長個體。
臉頰和口吻的皮膚增厚,尤其是雄性。雄性的頭骨上也有雙層骨頭,這使它們可以抵禦在與其他雄性之間發生爭鬥中遭受的沉重衝擊。
齒式為 I 0/3、C 0/1、P 3/3、M 3/3,總共有30枚牙齒。
棲息環境
戴氏盤羊偏好北極和亞北極地區廣泛的棲息地,主要生活在高山上。通常,它們棲息在乾旱山區,選擇亞高山草地和低矮灌木群落,依賴陡峭崎嶇的懸崖和岩石暴露的地方,為躲避掠食者提供逃生之地。在附近的開闊草地和草場覓食。在冬天,該物種更喜歡有小雪和強風的地區,這些地區可以方便清除積雪並暴露草料。大多數戴氏盤羊占據不同的夏季和冬季草場,儘管有些是留居的。遷移與雪深、溫度和植物物候相關。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暴露草料的風吹地區度過冬季。
生活習性
戴氏盤羊擁有完善的社會系統。母羊與其他母羊、羔羊、一歲齡和未成熟的公羊一起生活。羔羊早熟並積極地在族群中玩耍。有時會形成託兒所,其中一隻或兩隻母羊照看一群羔羊,而另一隻母羊餵食。成年雌性之間的攻擊性互動很少見,但確實會發生,尤其是在因進食或生活用品發生衝突的情況下。年長的母羊通常會因為它們的角更大而贏得這種對抗。偶爾會發生碰撞,但不會發生角碰撞,如公羊之間的衝突。
成年公羊生活在單身群中,直到11月底和12月初的交配季節才與母羊交往。公羊在夏季建立優勢等級,等級由角大小決定。這個排名不僅是為了接觸雌性,因為夏季生活的範圍內沒有雌性,而且也是為了社會秩序。既定的地位使公羊能夠在一個幾乎沒有身體傷害的有序社會中彼此親密地生活在一起。雄性聚集在一起,通過用前腿互相踢打,展示它們的角,有時會跳躍威脅和衝突來開始彼此的互動。支配地位也可能發生變化,從屬雄性有時會通過摩擦而不是打架就確立了支配地位。當不同的族群的雄性相遇時,如果角的大小相似,支配地位就會通過戰鬥來確立。這些戰鬥往往是雷鳴般的,兩隻雄性會後退10或12米,然後衝到一起,一頭撞上,一公里外都能聽到撞擊聲。通常不會造成什麼傷害,經過幾次比賽後,公羊會隨意分開。
戴氏盤羊是草食性動物,主要吃草和
莎草。它們生活在具有許多潛在草料物種的各種棲息地。可以食用50-120種植物。夏季食物豐富,食用的植物種類繁多。在冬季,食料要有限得多,但一年內食用了10-15種。它們會選擇可用的草、莎草和雜草,但也會少量攝取地衣和苔蘚,小麥草、羊茅、早熟禾和莎草是重要的食物,而三葉草、豌豆、羽扇豆、牧鼠尾草、矮柳和五葉草在可用時食用。
在冬季,飲食受到山脈積雪的影響,主要由乾燥、凍草和被風吹走的莎草莖組成,以及比其他季節更多的地衣和苔蘚。
磷酸鈣或鈣鎂濃縮物的礦物質舔食在飲食中也很重要,尤其是在春季和夏季,以補償礦物質缺乏。
分布範圍
該物種分布於美國也包括阿拉斯加,穿過加拿大的育空地區和西北地區,到達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北部。
戴氏盤羊在加拿大有兩個亞種。指名亞種分布在麥肯齊河以西,貫穿育空與西北地區邊界的理查森和麥肯齊山脈,遍及育空地區的山區,向南進入不列顛哥倫比亞省、
聖埃利亞斯山脈和海岸山脈的西北部。石盤羊亞種僅在加拿大發現,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擁有全球絕大多數戴氏盤羊。它的整體範圍從育空中南部的南部邊界(卡西亞和佩利山脈)的戴氏盤羊融合區開始,南部和東南部通過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卡西亞山脈、卡斯卡山脈、落基山脈北部以及斯基納山脈和奧米尼卡山脈。
在阿拉斯加,戴氏盤羊占據了基奈、楚加奇、蘭格爾和塔爾基特納山脈以及阿拉斯加和布魯克斯山脈的乾燥地區。分散的種群也出現於塔納納河和育空河之間的低山上。
![戴氏盤羊 戴氏盤羊](/img/b/ae9/MWO3ADOmFWZ0QzN4MzMiFjZyEmZxMGZ2MjNiZTOwUmYmFjMmZDNhBjYjF2N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戴氏盤羊分布圖
繁殖方式
戴氏盤羊是群居動物,具有一夫多妻的交配系統,其中占優勢的雄性最常繁殖。隨著發情期的臨近,雄性與雌性有規律地互動,雄性之間的互動變得更加活躍,爭奪主導地位的鬥爭發生了。較大的公羊通常會贏得戰鬥,優勢等級會影響繁殖機會。這些戰鬥包括攻擊性的側身展示、有力的踢腿、跳躍威脅和角斗。發情期間的雄性互動可能會變得暴力。有些雄性甚至將競爭對手頂下懸崖。
雄性以低伸姿勢靠近雌性,同時輕彈舌頭來討好雌性。雄性可以通過舔雌性肛周區域的尿液來確定雌性的發情狀態,而雌性在排尿時,或在排尿後從地面上舔尿液。雄性在求偶時用前腿踢雌性,以評估其交配意願。如果雌性處於發情期,雄性會繼續向它求愛,保護它不受其他雄性的傷害。雌性動物可以通過與雄性動物碰撞和摩擦來引發求愛。當一隻善於接受的雌性坐立而不是向前行走時,就會發生交配。雄性會保護與它們交配的雌性2-3天,這可能是發情期的長度。然後雄性停止守衛並尋找其他配偶。隨著發情期結束,雄性變得更加孤獨,彼此之間的攻擊性降低。隨著更具優勢的雄性繼續前進,年輕雄性會試圖追求女性,但雌性很少接受。
戴氏盤羊雌性的妊娠期持續約175天,每胎產一仔,雙胞胎很少見。羔羊出生時體重在3-4千克之間。母羊在羔羊出生後不久就會
舔舐和用蹄子觸碰幼羊。羔羊出生後15-32分鐘可以第一次站立,24小時內可以和母羊一起行走。幼羊生長迅速,9個月大時可達到27-30克。羔羊出生於5月下旬或6月上旬。孤獨的母羊在最崎嶇的懸崖上尋求保護,以安全生下自己的羔羊。母羊分娩後仍會帶著羔羊留在懸崖上,直到羔羊強壯到可以旅行。羔羊在出生後2周內開始以植物為食,並在3-5個月後斷奶,通常是10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