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彬元

戴彬元

戴彬元,清朝末年書法家,字君儀,號虞卿、漁青,善詩,工書深入顏真卿堂奧。戴彬元在京都為官近30年,清明廉潔,卸任回鄉後生活拮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戴彬元
  • 別名:字君儀,號虞卿、漁青
  • 國籍:中國清朝
  • 出生日期:1836年
  • 逝世日期:1889年
  • 主要成就:善詩,工書深入顏真卿堂奧
  • 代表作品:著有《彬元詩集》、《司空詩品》
簡介,書法,

簡介

戴彬元,(1836~1889),清朝末年書法家,字君儀,號虞卿、漁青,一說漢沽留莊人,一說川東人,善詩,工書深入顏真卿堂奧。著有《彬元詩集》、《司空詩品》等,筆墨拙雅獨特,不走常道,深具個性魅力。賞之,耳目一新,又不失古意境界。戴彬元先生自幼在鄉讀私塾,9歲隨父在武邑縣就讀,於清朝鹹豐十一年(辛酉年)(1861年)撥貢生(秀才),時25歲;清光緒五年(己卯年)(1879年)拔貢生朝考一等,任戶部小京官,後選入朝中任戶部主事;同年順天鄉試第13名,中舉人;光緒六年(庚辰年)(1880年)殿試256名進士,獲二甲傳臚(頭名),朝考一等第二名,欽點庚辰光緒翰林院庶吉士(一說於1879年考入),在朝廷做修編,三品官銜;光緒十一年(1885)任江南副主事,受奉直大夫。戴彬元在京都為官近30年,清明廉潔,卸任回鄉後生活拮据。次子戴彰勛曾任知縣。
戴彬元

書法

據有關資料考證,庶吉士均選進士中文學優等者,特別是善書者,戴彬元的書法與同時代的書法家黃自元時稱“南黃北戴”,黃自元先生以文字的間架結構九十二法著稱於世,而戴彬元先生的書法集顏、柳、趙、歐、何(何紹基)、劉(劉墉)之粹,大、小楷、草書皆精,獨樹一幟,相傳“入都後書(法)名(聲)大躁一時,片楮寸紙人爭寶之”。其在光緒十二年寫的《司空詩品》經石印流傳於世。北京琉璃廠的“宏道堂”、“啟元齋”均由戴彬元所題。
戴彬元(1836——1889)男,號虞卿、又號愚青、漁青,漢沽留莊人。
初在家鄉塾館就讀,9歲隨父襄清赴武邑教諭任所攻讀。19歲以第一名考到寧河縣學稟生,同年去玉田縣孫家為其寡姑母管理家務,兼教兩表弟讀。鹹豐十一年(1861)拔貢生,朝考一等,戶部小京官,候補主事,去南司行走,光緒五年(1879)順天鄉試13名舉人,光緒六年會試256名進士,殿試二甲頭名,朝考一等,改授翰林院庶吉士。光緒十一年(1885)江南副主考,授奉直大夫。
戴彬元考中進士後,在殿試對策中論及考察和使用人才,他認為,用人的方法雖有不同,但主要是“考行、聽言兩途”,且考察行為是首要的。他還認為,考察人的人,首先要嚴格約束自己的思想感情,秉公辦事,才能分辯忠奸,不出失誤。
戴彬元是當時有名的書法家,時京城有“南黃(黃自元)北戴”之稱。他的書法主要師承顏真卿而又有發揮,出名後求他寫字的人頗多,以能得到他寫的字為光榮。他在光緒十二年寫的《司空詩品》24首,曾經石印流傳於世。
光緒九、十年間,寧河、寶坻兩縣大災,他多方奔走,籌得大批賑濟款,請其同榜進士劉沛然太史親到家鄉監督發放,使許多災民得救。
他任江南副主考,赴任途中,地方所供器物,依例凡便於攜帶的主考均可帶走,或折款供奉。而戴彬元所過之地一無所取,他說:“奉皇命選士,責任重大,貪得無厭怎能為人師表?”
他對取士非常認真,大事都要親自檢查,經他手錄取的,多是知名人士。
任京官近30年,積蓄無多,晚年解任後經濟拮据,僅存有大批圖書。臨終時叮囑家人“賣書還清債務,不要虧欠一個債主”。終年54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