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卜羅姓

戴卜羅姓源於蒙古族,出自清朝時期蒙古新巴爾虎部戴卜羅氏族,屬於以氏族稱謂漢化為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戴卜羅姓
  • 外文名:Daibolo Hala]
  • 源於蒙古族
  • 年代:清朝時期
讀法介紹,郡望,歷史名人,

讀法介紹

戴卜羅[戴卜羅、岱簸羅,讀音作dài bo luó(ㄉㄞˋ ㄅㄨ ㄌㄨㄛˊ),滿語為Daibolo Hala]
史籍黑龍江志稿·氏族》記載,蒙古族戴卜羅氏,亦稱岱簸羅氏,出自蒙古新巴爾虎部,世居張北(今河北張家口)、察哈爾地區。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Daibolo Hala。
蒙古族、滿族戴卜羅氏,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戴氏、羅氏、卜氏等。

郡望

撫 州:亦稱張北。金、元、明以後諸朝時期,中國已無“郡”的行政建制,大金國的撫城即為撫州,治所在張北(今河北張家口)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張北縣一帶地區。
察哈爾:中國舊省級行政區,簡稱“察”,以察哈爾蒙古族命名,宋、元兩朝時期稱察哈爾路,歸屬察哈爾萬戶所轄,其時地域包括河北、內蒙古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一部、山西等地部分地區,主體地域為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察哈爾建省於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治所在張家口(時稱張家口廳,原名張垣)。張自忠將軍曾任察哈爾省主席。
在清朝時期,察哈爾不是一個省,而是叫“張垣特區”。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察哈爾改為察哈爾特別區,有六個旗和十一個縣,即張北、多倫、沽源、商都、寶昌、康保、興和、陶林、集寧、豐鎮和涼城。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 察哈爾成為一個省,興和、陶林、集寧、豐鎮和涼城劃入綏遠省,並自河北省口北道宣化府劃入以下十縣:宣化、赤城、萬全、懷來、蔚縣、陽原、龍關、延慶、懷安、涿鹿,全部的旗隸屬於錫林郭勒盟。察哈爾省自1937~1945年被日寇占領並成為德穆楚克棟魯普領導的日控制區蒙疆的一部分。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由馮玉祥將軍和吉鴻昌將軍在張家口成立於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3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行政區劃重新進行了調整。1952年,察哈爾省廢設,現主要在內蒙古自治區境內,也有部分地區劃入北京市和河北省。

歷史名人

戴卜羅·沙克都林札布:(生卒年待考),蒙古族;滿洲蒙古鑲黃旗人。著名清朝將領、副都統、科布多參贊大臣
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在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親政,是為同治皇帝。他派遣大臣景廉統領伊犁政務,以副都統吉爾洪額、領隊大臣戴卜羅·沙克都林札布任軍事長官。當時陝西、新疆地區回民白彥虎率回族暴動,組織西寧回民萬餘,奔襲烏魯木齊,破哈密回城,游騎越天山,擾巴里坤,兩城告急。西北地區安集、烏魯木齊、古牧地等漢、回農民皆積極回響白彥虎起義,一時間,陝、甘、伊地區爆發了回亂。
景廉急檄孔才嚴備濟木薩各要隘,黑龍江營總依勒和布援沙山子,吉爾洪額等援哈密,統歸戴卜羅·沙克都林札布指揮。
至清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戴卜羅·沙克都林札布出任“勘分邊界領隊大臣”,他帶領隊員們艱苦勘察,編制了著名的《大清國新疆南界地圖》繪本,為當時中俄邊界的劃分勘定作出了貢獻。
《大清國新疆南界地圖》,原題為《中俄邊界圖》,後在下又題改名為《新疆南界地圖》,實際上就是清光緒八年的中俄分界圖。戴卜羅·沙克都林札布在原圖中註:“中俄兩國屬界互由那林哈勒哈河口起,至別疊里達坂止,所分邊界均照輿圖紅線繪畫為界。”並注有“喀什喀爾城口,光緒八年二十七日領隊大臣沙書花押”。
《大清國新疆南界地圖》今原圖已殘破,字殘缺不全,押款之“領隊大臣沙”,即當時勘分邊界領隊大臣戴卜羅·沙克都林札布,圖上地名及附註均滿漢文並注。
戴卜羅·沙克都林札布,為中國西北邊界新疆段南界的劃定,留下了極為厚重、關鍵的一筆歷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