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難和更不易》是陶希聖所著作品,出自於《陶希聖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戰難和更不易
- 作者:陶希聖
- 作品出處:陶希聖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戰難和更不易》是陶希聖所著作品,出自於《陶希聖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戰難和更不易》是陶希聖所著作品,出自於《陶希聖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作品原文說到對日的政策,最高度的主張是即時抗戰;其次是以外交手段達到戰爭;再次是進行和平外交,到外交不能進行時再戰;最低是專意於和平。最低的和平...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95回:“一絲一縷,當思來處不易。”典故 朱柏廬是明末崑山人。他父親在抵禦清軍時遇難,他扶著母親、帶著弟妹輾轉流離,極是辛苦。清朝統一天下後,他無心為官,在鄉里教授學生,潛心做學問,說“讀書志在聖賢”。他的學識很淵博,但他更重視人的品德培養。他說:“一粥...
1939年,胡蘭成為汪精衛“和平”投降運動在《南華日報》寫社論時評造典論,提出所謂“戰難和亦不易”,引起公眾注意,受汪夫婦青睞,一年內寫文章一百多篇。陳璧君到香港約見,胡蘭成月薪從六十元提升至三百六十元。7月,胡蘭成帶全家回上海,受汪精衛第一次接見。上海《中華日報》復刊,胡蘭成出任總主筆、社論委員會...
半年後,胡蘭成收到了一張明信片,沒有抬頭,沒有署名,只有熟悉的字跡:手邊若有《戰難和亦不易》、《文明與傳統》等書(《山河歲月》除外),能否暫借數月作參考?後面是張愛玲在美國的地址。胡蘭成大喜,以為舊情可復,又以為張愛玲還很欣賞自己,便馬上按地址回了信,並附上新書與照片。等到《今生今世》的...
戰難和更不易(1936年11月15日)《食貨》周刊創刊的意思(1936年12月6日)研究中國社會史的方法和觀點(1936年12月9日)中國的出路與中日關係(1936年12月21日)1937年 論開放黨禁(1937年1月24日)民族與民生(1937年2月15日)殘餘的西班牙主義 ——一個忠告(1937年5月8日)青年思想之動向 ——楊驥筆記...
老楊的印同樣讓我感到驚喜。從中國美院書法專業畢業而能刻一手很工的印,並不稀奇。但能刻得如此蘊藉,卻不容易。工整是外在的形象,而蘊籍則是內在的精神氣韻。很多篆刻作者往往以為工整一路的印難見性情,而只有寫意,寫意之不足,又繼之以大寫意。或以為創新就一定是發展是進步,而保守就一定是退步。相對而言...
五、生值佛世難:生就是出生到這個世界來。值,就是遭遇、逢到。我們出生在佛出世的時代,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有首偈說:佛出世時我沉淪,我出生時佛滅度。懺悔自身多業障,不見如來金色身。「佛出世時我沉淪」,當初釋迦牟尼佛,乃至過去七佛、所有的佛出世的時候,我在什麼地方呢?我因業障深重,...
15.僥倖以圖難成之功,不如堅忍而規遠大之策。16.兵事無萬全。求萬全者,無一全。處處謹慎,處處不能謹慎。歷觀古今戰事,如劉季、光武、唐太宗、魏武帝,均日瀕於危。其濟,天也。17.不當怕而怕,必有當怕而不怕者矣。18.戰事之要,不戰則已,戰則須挾全力;不動則已,動則須操勝算。如有把握...
如果軍隊因久戰疲憊不堪,銳氣受挫,軍事實力耗盡,國內物資枯竭,其他諸侯必定趁火打劫。這樣,即使足智多謀之士也無良策來挽救危亡了。所以,在實際作戰中,只聽說將領缺少高招難以速勝,卻沒有見過指揮高明巧於持久作戰的。戰爭曠日持久而有利於國家的事,從來沒有過。所以,不能詳盡地了解用兵的害處,就不能全面...
李商隱從這裡推進一步,表明因為“相見時難”所以“別亦難”——難以割捨、痛苦得難以禁受。“東風”點明時節,但更是對人的相思情狀的比喻。因情纏綿悱惻,人就像春末凋謝的春花那樣沒了生氣。兩個“難”字包含了不同的意義,前一個“難”是寫當初兩人相聚的不易,有過多少思念追求;後一個“難”字則寫出...
其羈管監禁者,更不堪矣,如之河勿念?況事到即辦,則頭緒清楚,稽查較易。一日積一事,兩口便 積兩事。積之愈多,理之愈難,勢不能不草率塞責。訟師猾吏,百弊從生,其流毒 有不可勝言者。譬舟行市河之中,來者自來,往者自往,本無雍塞之患。一舟留滯,則十百舟相繼而阻,而河路有擠至終日者矣...
曾子以大賢之資格,及其將死,方曰,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不到將死,尚常存儆惕,今將死矣,知必無所陷。蘧伯玉行年二十,而知十九年之非,及至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孔子於七十之時,尚欲天假數年,或五年,或十年而學易,以期免大過。此聖賢存養省察之...
23 別亦難 24 無傷心處 25 生活就是旅程,今天我要啟航,奔向另一個港灣 26 可疑的新工作 27 報告線變了 28 一個蘿蔔兩個坑 29 新加坡式下馬威 30 哪壺不開提哪壺 31 求救VS自救 32 都等著你來加薪呢 33 試用期在顫抖,仿佛天空在燃燒 34 誰沒認清形勢 35 都不容易 36 雙面膠 37 不...
”為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而獻身,這就非常不易而難能可貴了。就像愚公移山,又像西緒福斯把石頭推上山坡,聖人何嘗不知道“克己復禮”任重而道遠,但卻周遊列國,“累累如喪家之犬”而精神不改,晚年退居講學,仍然以禮樂文化為核心內容,為推行“仁道”而貢獻力量。正如曾子所說:“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