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國際通貨危機與世界經濟危機》是林直道創作的經濟類著作,首版時間是1976年。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戰後國際通貨危機與世界經濟危機
- 作者:(日)林直道著 /朱紹文譯
- 首版時間:1976年
- 類別:經濟類
- 索書號:F114/4443(L540)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戰後國際通貨危機與世界經濟危機》是林直道創作的經濟類著作,首版時間是1976年。
《戰後國際通貨危機與世界經濟危機》是林直道創作的經濟類著作,首版時間是1976年。作品目錄著者序第一篇國際通貨危機與美帝國主義前言第一章戰後國際通貨體制的建立及其崩潰第二章美國國際收支逆差的積累第三章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通...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資本主義經濟,指1919~1939年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體上經歷了三個時期,即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初期,20年代相對穩定時期,30年代嚴重危機和蕭條時期。第一時期 (1919~1923) 資本主義基礎受到深刻震盪的時期。原各交戰國家的經濟,或者經過一個短暫的通貨膨脹景氣後發生了經濟危機,或者陷入了混亂...
1.社會搖搖欲墜,面臨被推翻。(美國1929~1933年經濟危機)2.法西斯日益猖獗。(美國1929~1933年經濟危機)3.國際關係趨於惡化。4.失業人數迅速增加。5.貧困加劇,人們食不果腹。6.會引發通貨膨脹,使物價上漲。7.由於經濟全球化,危機會波及全世界,後果不堪構想。專家觀點 資本的卓有遠見的代言人,比如...
1929年~1933年爆發的資本主義世界嚴重的經濟危機,迫使各國相繼放棄金本位制度,國際貿易受到嚴重阻礙,通貨膨脹加劇,資本主義各國普遍發生了國際收支危機。二次大戰結束後,由於戰爭破壞及經濟惡化,各國國內物資奇缺,通貨膨脹持續發展,同時,由於生產能力尚未恢復,加上美國依仗其政治經濟優勢,對外壟斷國際市場,對內...
⑴經濟危機通常指經濟發展過程中周期性爆發的社會經濟的大混亂。⑵經濟危機的表現是:大量商品賣不出去,大量生產資料被閒置,大批生產企業、商店、銀行破產,大批工人失業,生產迅速下降,信用關係破壞,整個社會生活陷入混亂。⑶經濟危機的實質,是生產相對過剩。⑷在簡單商品經濟時期就已經存在經濟危機的可能,但這僅僅一...
這次經濟危機的直接原因是美國人借錢過度消費和超前消費造成的惡果。在過去幾年裡,美國借外國的錢給美國人消費;造成虛假繁榮。由於美國人過度消費和超前消費導致石油、煤炭、礦石、鋼鐵等原材料價格瘋漲,造成經濟生產不堪重負,最終導致資金鍊斷裂、虛假泡沫破滅,先由次貸危機、房地產信貸危機、金融危機逐步釀成嚴重的...
大蕭條(The Great Depression),是指1929年至1933年之間發源於美國,並後來波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其中包括美國、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國和日本帝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危機。社會主義國家蘇聯未受到影響,相反還完成了五年計畫。這一危機具有持續時間長,範圍廣,破壞力強的特點,其根源在於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
歷史上,美國曾發生過幾次典型的通貨緊縮,對經濟影響程度最大的一次發生在1929-1933年"大蕭條"時期。在此期間,美國物價下降了227%,貨幣數量年均遺減10%,銀行數目減少了42%,實際國民生產總值下降了30%。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通貨緊縮和經濟下行日益成為世界經濟面臨的新問題,通貨緊縮對經濟生活產生了各種消極...
馬寅初認為,實行金本位制,因黃金可以在各國間自由流通,故能保持住對外匯價的穩定;而在中國貨幣流通中,因銀行準備金的多少會引起信用的膨脹和緊縮,形成物價的忽高忽低,導致經濟危機的爆發。這是金本位的致命傷。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黃金在國際間已不能自由流通,而中國物價則可以通過貼現率和公開市場的運用...
有些人則認為,可能在七十年代初期,隨著賓夕法尼亞中心的信貸危機和尼克森的正式放棄金本位及工資與物價控制等主要經歷,在1974-1975年,這場經濟危機即真正來臨。誰都能看出,在七十年代下半期,經濟停滯以新的滯脹的形式呈現。誰都不會懷疑,這場經濟危機比以往的任何一次都更,槽,這可從以下兩方面的事實得到...
第四節 行情研究為我國對外經濟貿易服務 第二章 馬克思主義關於經濟危機和周期的理論 第一節 危機必然性 第二節 危機周期性 第三節 周期階段性 第四節 行情與周期 第五節 非周期因素 第三章 二次大戰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發展和 經濟危機 第一節 戰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概況 第二節 80年代資本主義經濟發展...
第三節 國際直接投資和跨國公司 第四節 國際間接投資 第三篇 世界經濟發展的一般趨勢和全球性問題 第九章 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 第一節 經濟全球化 第二節 區域經濟一體化 第三節 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關係 第十章 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的世界性問題 第一節 債務危機 第二節 全球性通貨問題 第三...
第三節 國際直接投資和跨國公司 第四節 國際間接投資 第三篇 世界經濟發展的一般趨勢和全球性問題 第九章 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 第一節 經濟全球化 第二節 區域經濟一體化 第三節 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關係 第十章 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的世界性問題 第一節 債務危機 第二節 全球性通貨問題 第三...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貨幣信用危機取得了一種既與經濟危機結合又相對獨立的存在形式,主要表現為長期的通貨膨脹和信用膨脹。貨幣信用危機的主要表現是:在國內,商業信用和銀行信用遭到破壞,銀行存款大量被提取,大批銀行倒閉,利息率急劇提高,商品和股票價格猛跌;在國際貨幣金融領域裡,國際...
結構性經濟危機,一般指資本主義國民經濟中的各部門,各領域、各方面之間的關係因嚴重失衡而長期阻礙經濟發展的危機。結構性經濟危機在各國生產領域的主要表現是:部門結構嚴重失衡;結構性失業嚴重,固定資本投資長期呆滯,勞動生產率增長速度出現下降趨勢。結構性經濟危機在流通領域主要表現為長期的通貨膨脹和物價持續上漲。
一、2009年世界巨觀經濟運行狀況 (一)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世界經濟大幅衰退 (二)2009年上半年以來世界經濟逐步復甦 (三)初級商品價格開始反彈 二、2009年世界貿易發展狀況 (一)金融危機後全球貿易額大幅下降,增長率創戰後新低 (二)2009年上半年全球貿易逐步升溫 (三)全球金融危機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三、2009...
在這種存亡危急的時刻,經濟學家對現有的經濟理論進行反省和批判,並企求新的理論來解釋嚴峻的危機現實,以得出挽救經濟的可行辦法。於是時勢造英雄,凱恩斯沒有錯過機會,他的理論伴隨的總量經濟學說就應運而生了。基本觀點 與傳統經濟學區別 凱恩斯針對經濟危機期間所出現的嚴重失業狀況,提出了“充分就業”的概念。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促進了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因美元危機與美國經濟危機的頻繁爆發,以及制度本身不可解脫的矛盾性,該體系於1971年8月15日被尼克森政府宣告結束。提出背景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20年中,國際貨幣體系分裂成幾個相互競爭的貨幣集團,各國貨幣競相貶值,動盪不定。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
間接方面是,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後,各國先後放棄金本位,競相貶低幣值匯價,展開貨幣戰爭。中國在國際國內市場受各國的壓迫,農村破產、工商停滯,經濟危機引發金融恐慌,國民政府不得不考慮從根本上改革幣制;直接方面是,美國白銀法案的衝擊,引起銀價上漲,白銀大量外流,財政恐慌,社會危機加深,這種狀況成為推動...
1937年新的經濟危機再度出現。次年,羅斯福採用擴大赤字開支的辦法,使這次危機有所緩解;1938年秋末起,經濟又開始回升。羅斯福政府在1938年6月25日通過《公平勞動標準法》。1938年2月16日通過第二個農業調整法,以代替被判違憲的第一個《農業調整法》。到1939年,國際局勢緊張,國家重點轉向擴軍備戰。羅斯福注意力...
當時正值已逐漸由自由階段過渡到壟斷統治階段,爆發世界大戰和嚴重經濟危機。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不久的1920年,便在一些西方國家爆發了周期性經濟危機,隨即又進入長期的慢性蕭條。到1927年左右,經過短暫復甦後,1929年更爆發了世界史上空前嚴重的世界經濟危機,失業總數超過3,000萬人,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即使...
馬歇爾計畫姑且不論,道奇計畫因其在戰後日本經濟發展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歷來受到有關研究者的重視。然而有關分析角度各異,評價褒貶不一。日本學者有澤廣巳等認為,實施道奇計畫後出現的穩定蘊含著“穩定中的危機”。中村隆英指出,道奇計畫之所以有效地控制了通貨膨脹,就在於此前的“中間穩定”業已奠定了必要基礎...
這是因為,各個已開發國家社會生產力所出現的不穩定性和畸形發展,必然使它同已經腐朽了的生產關係發生尖銳的衝突,它集中地反映在戰後經濟危機的頻繁和再生產周期的縮短上面。1973~1975年又爆發了戰後最深刻的世界性經濟危機,並使資本主義世界長期陷入“停滯膨脹”的困境。在生產停滯、通貨膨脹以及失業人數劇增的情況下...
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引起了貨幣制度危機,導致金本位制崩潰,使世界的貨幣金融關係失去了統一的標準和基礎,它是世界貨幣體系的第一次危機。各國先後組成了相互對立的貨幣集團,加強外匯管制,實行外匯傾銷,進行激烈的貨幣戰,國際貨幣金融關係呈現出一片混亂局面。而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
1929~1933年爆發了震撼世界的經濟大危機。為了擺脫危機,西方國家先後宣布停止金本位制,採用管理通貨制度,運用財政、貨幣槓桿,並頒發各種經濟法令,設立各種經濟管制機構,對社會再生產過程進行調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美國羅斯福政府的新政(見羅斯福新政)。德、日面對經濟危機走上了非民主的法西斯主義道路,擴軍備戰,...
大批工人失業成為常見現象。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產業後備軍在危機時期擴大,在高漲時期則比較小。可是到了戰後,情況根本改變了。即使在經濟比較繁榮的時期,失業規模也很大。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常有幾千萬失業工人,他們從產業後備軍變成了失業的常備軍。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是歷史上最深刻、最長久、最...
東歐開始獨立於統一的世界經濟市場之外,使東歐失去了一次利用已開發國家的經濟結構調整發展自己的機遇。到80年代,產品已無法與西方競爭,雙方差距拉大,經濟爆發全面危機,國際上也掀起了一股全盤否定社會主義經濟模式的思潮。1950到1973年間,中東歐國家經濟以年平均3.9%的速度發展,從而改善了中東歐國家的比較位置,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