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台灣文化重建》是2016年江蘇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英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戰後台灣文化重建
- 作者:黃英哲、南帆
- 類別:地域文化
- 出版社:江蘇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12月
- 定價:¥52.00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68403887
《戰後台灣文化重建》是2016年江蘇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英哲。
《戰後台灣文化重建》是2016年江蘇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英哲。內容簡介《戰後台灣文化重建(1945-1947)/當代台灣文化研究新視野叢書》通過對台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台灣省編譯館...
《戰後台灣文化重建(1945-1947) 》是2016年江蘇大學出版社出版書籍,作者是黃英哲。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對台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台灣省編譯館、台灣文化協進會功能的探討,再現了戰後初期台灣去日本殖民化和再中國化以及台灣新文化體制建構的歷史;同時,論述了魯迅思想傳播與台灣文化重建...
而台灣日據時代的左翼文學傳統與大陸遷台左翼作家會合,為戰後台灣文學重建“注入了社會主義思想和現實批判精神”。儘管文化高壓政策使得台灣左翼文學生存艱難,但其批判鬥爭精神深度影響了台灣本土現實主義文學。戰後的香港左翼文學以1949年為界,1945—1949期間在“反獨裁,爭民主”的背景下同國民黨文學進行激烈鬥爭;而新...
第一講 “去日本化”與“再中國化”:戰後初期台灣社會文化的重建 一、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漸進同化”政策和“皇民化”制度 二、國民政府的文化重建戰略與“國語運動”三、回歸中華文化的總體戰略及其實踐路徑 第二講 文化保守主義和激進主義的對壘:兩種思潮碰撞下人文學術的走向 一、民族本位文化思潮與“中華文化...
中國台灣地區的忠烈祠,是台灣地區當局祭奠在戰爭中捐軀的將士和官兵的場所。位於員山公園內的忠烈祠原本是日據時代的神社遺址,面積約12坪左右。歷史沿革 在台灣地區清治時期即有一些為表彰各種事變中壯烈犧牲的人物所建造“昭忠祠”等建物,從文獻記載中得知,於道光二年時,為了祭祀在林爽文之亂等叛亂事件壯烈犧牲...
第八章 經濟重建 第一節 工礦事業 一、台灣工礦事業考察 二、“會六省四”經營台灣工礦 三、台糖公司 第二節 台幣 一、台灣金融自成系統 二、財政拮据 三、台幣匯率 第三節 貿易局與專賣局 一、貿易局 二、專賣局 第四節、農業 一、糧價高漲 二、土地政策 第九章 教育和文化重建 第一節 教育重建 一、...
介紹 紀錄片《台灣·1945》主要截取1943年至1946年底台灣光復前後“籌備--接收--重建”三大階段的重要史實和代表人物故事,從政治與軍事的接管,經濟與社會的重建,文化與教育的正本清源等方面深入探尋台灣回歸祖國的艱辛歷程,再現波瀾壯闊的歷史場景。分集劇情 獲獎記錄 2017年9月,獲得福建省第八屆百花文藝獎一等獎。
一詩一世界,李敏勇期待以文學、文化的力量,呈現對台灣最深刻而永恆的關懷。回顧東亞鄰國的戰後詩情,以戰後為共同舞台,以詩為共通語言,有重建、再生、悲憫與反思,為當下歷史留下深刻見證。每一首詩都呈現一種人文的景深與獨特的藝術風格。書中集結並賞析二次戰後台灣、日本、韓國三個東亞國家,其戰後詩人之血淚...
本書通過對這段歷史的研究,突出當中「反支配」與「本土」的價值立場,指出對解嚴後才真正邁入後殖民時期的台灣社會而言,解精神殖民化才是重建台灣主體性的關鍵。 . 日據時代台灣作家的認同問題,近來成為台灣文學研究的重點之一,儘管對個別作家的討論為數不少,但相關研究多止於對被建構者的認同進行個案式的分析與...
《戰後初期楊逵與中國的對話》是聯經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惠禎 內容簡介 戰後初期(1945-1949)是台灣歷史上最為複雜,社會變動也最為快速的時代。短短四年間,台灣由日本統治轉為中國接收,台灣人並因此經歷語言轉換與政治壓迫的雙重困境。其間,以日文為書寫載體的作家如何堅持其文學志業,如何回應政權遞嬗與文化變遷...
突出代表如吳濁流,在白色恐怖最為嚴重的1943~1945年,冒著生命危險創作了長篇小說《亞細亞的孤兒》及其他中短篇作品,待到台灣光復後才正式發表,成為台灣新文學的里程碑。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台灣回歸祖國,掀開了台灣文學的新篇章。中華文化的戰後重建,被提上日程。一批內地文化人熱情赴台,參與此項工作。其中...
《「去日本化」「再中國化」》是麥田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英哲 內容簡介 本書探討台灣從殖民地解放後所必然經歷到的文化危機,是開拓戰後台灣文化政策研究的經典之作!《「去日本化」「再中國化」:戰後台灣文化重建(1945-1947)》在關於台灣從殖民地解放後所必然經歷到的文化危機方面之探討,堪稱為台灣史...
[2] 《以魯迅為精神資源與本土化研究——讀黃英哲〈“去日本化”“再中國化”:戰後台灣文化重建(1945-1947)〉》,《魯迅研究月刊》,2015年第11期。[3] 《早期革命文學的革命暴力敘述困境——以陽翰笙的小說創作為例》,《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7年第3期。[4] 《20世紀60年代美國對中國當代文學的研究...
1979年時,張良澤將王詩琅作品編為《王詩琅全集》,共11卷,由德馨室刊行,內容分別是《鴨母王》、《孝子尋母記》、《艋舺歲時記》、《清廷台灣棄留之議》、《余清芳事件全貌》、《三年小叛五年大亂》、《台灣人物誌(上)》、《台灣人物表論(下)》、《台灣文學重建的問題》、《夜雨》及《喪服的遺臣》,全套...
中國近代思想史,重點是近代社會思潮演變和戰後台灣思想文化研究。科研成果 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大陸赴台學人與台灣光復後文化重建”、教育部重點基地重大項目“近代中國民族主義與自由主義關係研究”、湖北省社科基金項目“湖北赴台哲人研究”等,在境內外出版《殷海光與近代中國自由主義》、《〈自由中國〉與台灣自由...
1946年,為促進台灣戰後文化的復歸和重建,赴台以事教育工作,先任台灣編譯館編纂,後執教台灣大學,任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在任二十年間,奠定了台大中文系學術傳統,貢獻卓著。臺靜農晚年出版有書藝論文集《靜農書藝集》(1985年)、散文集《龍坡雜文》(1988年)、學術論文集《靜農論文集》(1989年)等。並編...
[16]《論“再殖民”視角影響下的光復初期台灣史研究——以台灣地區刊物為中心》,《閩台文化研究》,2018年第2期 [17]《淮軍十三營與清末台灣的海防建設及後山開發》,《閩台文化研究》,2014年第3期 [18]《光復初期台灣社會文化事業的重建與發展》,《閩台文化交流》,2012年第3期 [19]《國民政府時期廈門的台...
1946年春,應台灣省省長陳儀之邀,黎烈文偕妻許粵華離閩到了台灣,致力戰後文化重建工作,曾擔任台灣省編譯館編纂,《台灣新生報》副社長,台灣省訓練團高級班國文講師等職。1947年,任台灣大學文學院外文系教授,執教20餘年。而許粵華在台灣繼續從事著翻譯和文學創作,50年代初信仰耶穌教。1972年10月31日黎烈文於台灣...
1946年改設為新竹縣忠烈祠,舉行“台灣革命先烈奉祀式”,將日據時期台灣抗日誌士共77名,奉祀於內,其中多數為台灣農民組合與台灣文化協會成員。新竹縣、桃園縣分設後,改為桃園縣忠烈祠,大致保留日據時期木構造和式建築樣貌。1985年一度計畫拆除重建,經藝文界及地區居民奔走,而“文化資產保護法”又早於1982年...
儼然成為戰後台灣邁向現代化過程中,打造中國小校園景觀與形貌的要角。 本書以文獻、圖面資料和訪談為基礎,建築學者殷寶寧歷經十多年書寫,從修澤蘭的個人生命史詮釋其建築...(展開全部) 台灣第一女建築師修澤蘭── 超越時代的建築先驅者 修澤蘭是台灣戰後重要的建築師之一,作品具高度表現性與雕塑性。
多次漳泉械鬥當中,又以1859年的械鬥最為激烈,不但造成漳州人八芝蘭(今士林)村莊全毀,退居芝山岩避難,也導致後來八芝蘭地區的重建。不過也由於此次爭鬥過於慘烈,兩幫人馬所屬地域的士紳最終出面調停,漳泉檯面上的爭鬥至此才告一段落。台北府城 讓台北開始邁入台灣首善之區,是1880年代的台北府設定與台北城的...
2.《文化價值重建與新加坡的現代化》學術論壇2006.6 3.《略論韓國農業現代化進程與特徵》歷史教學2006.11.4.《朴正熙威權政治與韓國民主化進程的關係》歷史教學2008.7 5.《朴正熙集權統治與韓國的政治民主化》探索與爭鳴2008.11.6.《學生運動與戰後韓國的民主化進程》歷史教學問題2009.10 7.《研究性學習與世界...
一九五九年,發生在中部地區的大浩劫,“八七水災”,陳虛谷將默園開放,收容數以百計的無家難民,供食供住,直到幾個月之後他們能夠重建家園。而之前,他在分得財產時,並捐出面積各約一公頃的土地給彰化中學分校(和美國中),及塗厝國校(培英國小),作為建校的校地。戰後“沉默”下來的陳虛谷,一生護愛...
當今台灣各處重要的少數民族景點、園區、文化村,舉凡行政院台灣少數民族文化園區、九族文化村、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阿美人民俗中心許多具少數民族特色的建築,以及2006年花蓮縣光復鄉太巴塱部落原大頭目 Kakitaan 祖屋的重建等,皆得益於此書的啟發與紀錄。後人紀念 千千岩助太郎四子千千岩力博士(1935年生於台灣...
在亞洲的行為藝術中,日本的具體派以拒絕傳統的激進姿態吸引了世界的注意。具體派創建於1954年,發起者吉原治良選擇了“具體”(Gutai)一詞,代表與抽象的對立,反對當時主導藝術界的抽象派藝術。具體派藝術通過身體、行為藝術實踐,反思軍國主義、民族主義思想對人的壓抑,真正參與到戰後日本精神文化的重建之中。代表...
《一個醫師的時代見證》是記憶工程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蔡篤堅。內容簡介 施純仁,一位非常愛台灣又具國際視野的醫界領袖。 透過回顧他的成長曆程,感受在那個劇變的時代環境下,所孕育出對獨立人格與自由的渴望,是台灣認同形塑的重要寶藏。 施純仁在醫學專業的出色表現與寬廣的國際視野,讓他不只成為國內醫界的領導...
這條頗有味道的老街,體現了台灣特有的食文化,是九份最繁華的商圈。街兩邊是百餘家小店面,傳統小吃、飲食店、民藝店,吃喝玩樂住全都包了。僅吃一項,觀光客一定不會錯過九份獨特的芋圓,這種用芋頭做成的傳統的風味小吃,是純手工的美食,紅豆芋圓湯,芋頭的香甜,加之滑潤的口感,色香味俱全。此外,還有草仔...
第九章現代台灣文化概述 第十章多維的台灣社會生活 香港篇 第一章英占前的香港地區(遠古—1840)第二章英國殖民統治的確立(1841-1898)第三章困境與機遇並存的動盪年代(1899-1941年12月)第四章黑暗的日占時期和戰後重建(1941年12月-1951日)第五章現代香港的騰飛和發展(1951-1997年7月)(上)第六章...
我們刊出2015年8月走訪萬隆地區的田野紀錄,搭配著本期的視覺筆記,與讀者分享參訪的臨場感。 【讀書:《文學與革命》在中國】(編案:編輯部) 魯迅的著述一度滋潤著1920年代台灣的知識分子,戰後台灣亦曾吹響一陣魯迅旋風。 1946年魯迅逝世十周年,報刊湧現紀念、討論魯迅的文字浪潮,重印的一千部《...
鳳山縣舊城位於台灣省高雄市左營區,又稱左營舊城。由於清代左營劃歸鳳山縣管轄,故稱為鳳山縣舊城,並非位於今高雄縣鳳山市,具有許多特殊之處,東門、南門、北門及城牆、護城濠及北門外之鎮福社及拱辰井現為一級古蹟。簡介1 鳳山縣舊城是道光五年(1825年)所重建。由於後來在埤頭街(今高雄市鳳山區)又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