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勾連雷紋帶蓋銅鼎

戰國勾連雷紋帶蓋銅鼎

戰國勾連雷紋帶蓋銅鼎,藏於開封市博物館,整器保存較為完好,造型華麗別致,為戰國銅鼎中的精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戰國勾連雷紋帶蓋銅鼎
  • 館藏地點:開封市博物館
  • 所屬年代:戰國
  • 類別:青銅器
文物特徵,文物背景,

文物特徵

這件戰國勾連雷紋帶蓋銅鼎,整器保存較為完好。鼎蓋鑄有三隻小獸,蓋隆起,蓋上有環形捉手,飾蟠螭紋。鼎口收斂、鼎的腹部有一周凸弦紋,腹和蓋各裝飾著兩周勾連雷紋,附耳飾幾何紋;下有三足,鼎足細長挺拔,飾獸面紋。整器造型華麗別致,是戰國銅鼎的精品。
戰國勾連雷紋帶蓋銅鼎
開封市博物館館藏戰國勾連雷紋帶蓋銅鼎

文物背景

銅鼎是從陶製的三足鼎演變而來的,最初用來烹煮食物,後來則主要用於祭祀和宴享。
勾連雷紋是雷紋的一種特殊形態,“以T形雷紋作為基礎, 把上下左右的多個T形雷紋均以鉤連的方式加以組合”,通常作為主紋飾滿飾於器物的腹部,從商代晚期一直延續到戰國晚期,盛行於商代晚期至西周。文獻中關於勾連雷紋的記載,最早見於北宋呂大臨的《考古圖》,書中收錄勾連雷紋方鼎1件,鼎腹飾勾連雷紋與乳釘紋,腹內壁鑄銘文“作父癸尊”。王黼編纂的《宣和博古圖》收錄有勾連雷紋銅器6件,包括方鼎1件、圓鼎1件、2件、瓿2件。至清代, 清乾隆帝敕纂的《西清古鑒》收錄有勾連雷紋銅器10件, 包括方鼎1件、圓鼎1件、簋1件、豆1件、舟1件、壺2件、3件。20世紀以後,學者們開始使用類型學的方法對勾連雷紋進行研究。容庚先生根據橫直線的差異將勾連雷紋分為橫直線相勾連填以雷紋、橫直線特粗而顯、橫直線作虛線三類。隨後, 容庚和張維持先生又將橫直線作虛線的勾連雷紋作為雷紋的一種單獨分出,而將“縱橫線向左右旋轉,互相勾連”的雷紋稱作“勾連雷紋”。馬承源先生將勾連雷紋歸為幾何紋飾類,認為“勾連雷紋是商和西周青銅紋飾中單獨地以幾何紋飾出現的裝飾,但這類裝飾到西周中期也就廢棄了”。朱鳳瀚先生在這一分類基礎上將勾連雷紋分為“單線條狀”與“作雙鉤形內里填以其他型紋飾”兩類。
戰國勾連雷紋帶蓋銅鼎
不同青銅器上的勾連雷紋裝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