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古人:古代銘刻與歷史考古研究》是2018年6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我思古人:古代銘刻與歷史考古研究
- 作者:趙超
- ISBN:9787520129558
- 頁數:459頁
- 定價:128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6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字數:450千字
《我思古人:古代銘刻與歷史考古研究》是2018年6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超。
《我思古人:古代銘刻與歷史考古研究》是2018年6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超。內容簡介本書為作者多年來發表的學術論文匯集,涉及範圍較廣,包括有關金文、璽印、磚瓦文字、簡牘文書等出土古代銘刻文獻的釋讀考證與...
主要從事漢唐考古與古代銘刻研究。撰著有:《中國古代石刻概論》、《新唐書宰相世系表集校》、《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古代墓誌通論》、《我思古人:古代銘刻與歷史考古研究》等。圖書目錄 初版前言 引言 第一章 中國古代石刻的主要類型及其演變 第一節 器物附屬刻銘 一、舍利函銘 二、石棺刻銘 三、石屏風與石...
趙超先生,1948年10月生,北京人,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員。主要從事漢唐考古與古代銘刻研究。撰著有:《中國古代石刻概論》、《新唐書宰相世系表集校》、《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古代墓誌通論》、《我思古人:古代銘刻與歷史考古研究》等。目錄 初版前言 引言 第一章 中國古代石刻的主要類型及其演變 第一節 ...
考古學,即考究古代人類活動的學科,屬於人文科學,在中國是歷史學的分支,而在美國和加拿大被視為人類學的分支之一,在歐洲被當作獨立學科或歷史學的一部分。考古學是利用古人留棄的遺蹟遺物重建古代歷史的學科。實物資料包括各種遺蹟和遺物,多埋沒在地下,必須經過科學的調查發掘,才能被系統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
考古學是研究如何尋找和獲取古代人類社會的實物遺存,以及如何依據這些遺存來研究人類歷史的一門學科。中國近代“考古學”一詞,可能是從西文Archaeology一詞翻譯而來的。Archaeology一詞源於希臘語,意為“研究古代之學”,在17和18世紀,一般是指對含有美術價值的古物和古蹟的研究,到了19世紀,才泛指對一切古物的研究...
中國史前文化按照考古年代主要分為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以及青銅時代。史前考古學著重從史前文化遺址的地質、器物、古人類、古生物遺存來研究,歷史考古學則通過文字、銘刻、古建築等方面考察古人類的歷史。夏商周三代是中國考古史上的青銅時代,也是以中原文化為主體的華夏文明的起源。新石器時代晚期也是傳說中的三皇...
《洛陽古代銘刻文獻研究》是由三秦出版社出版,作者是趙振華 內容簡介 洛陽古代文明為人關注,研究領域日趨廣泛深入。結合歷史文獻考述當地發現的古代文字資料,趙振華先生的《洛陽古代銘刻文獻研究》是其代表。書中收錄了80餘篇論文,分為墓誌碑刻綜論、漢魏晉北魏唐五代宋金元碑誌研究等八類,而以唐代為重點。隨文附以...
劉牧,一九六九年生於貴陽,西北大學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專業歷史學碩士。人物經歷 主要作品 專著 石鼓詩文復原譯釋 劉星 劉牧 著 該書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西部項目,貴州大學人文社科學術出版基金項目。貴州大學出版社,2011年8月,第一版。作者簡介:劉星,一九三二年生於貴陽。原貴州省中專技校語文學會會長,貴州大學...
本書為《考古與文明》系列叢書中的一本,主要是對古代璽印與篆刻的回顧,以圖文的形式詳細介紹了戰國古璽、秦漢璽印、明清流派印的風格特點,並對典型案例進行進一步分析。通過對古代璽印篆刻的研究有助於了解古人的歷史淵源、習俗好尚,更有助於我們對現代篆刻的理解。本書是對篆刻研究的通論性書籍,對當代篆刻藝術的...
這點古人是清楚的,因此東漢文人、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作過一篇《酒賦》,開頭兩句就說“帝女儀狄,旨酒是獻”,點出了她的性別。古書上關於酒的記載,矛盾之處很多。舊題西漢時孔子八世孫孔鰍著的(孔叢子)(這本書也是後人編輯先代遺文而成的,不很靠得住)記有戰國時趙國平原君趙勝勸酒的故事:平原君好士.食客嘗...
金石學是指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的一類考古學,其主要研究對象為前朝的銅器和碑石,特別是其上的文字銘刻及拓片;廣義上還包括竹簡、甲骨、玉器、磚瓦、封泥、兵符、明器等一般文物。劉恆《中國書法史》中說:“帖學”指宋以來形成的崇尚王羲之、王獻之及屬於“二王”系統的唐宋諸大家書風的書法史觀、審美理論和以晉唐...
1968年在陝西省鹹陽市韓家灣公社出土的西漢皇后之璽,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2016年在江西省南昌市海昏侯墓出土的劉賀印,都是長生印的代表作品。 這種形式的印章,我們稱之為“長生印”。蓋印時,印泥必須要用藍色。 凡考古挖掘古墓葬,印信是證明墓葬主人身份非常的方式之一。古人印章多用金屬、獸骨、象牙...
銘文(漢語拼音:míng wén,注音:ㄇㄧㄥˊ ㄨㄣˊ),詞語概念。本指古人在青銅禮器上加鑄銘文以記鑄造該器的原由、所紀念或祭祀的人物等,後來就泛指在各類器物上特意留下的記錄該器物製作的時間、地點、工匠姓名、作坊名稱等的文字。在網路遊戲《魔獸世界》中,銘文作為一種商業技能出現。釋義 基本解釋 [...
同年7月,他因膽囊炎急性發作並導致敗血病入院治療,他多次帶信讓系裡的同志到病房商談研究生及進修班的工作安排。1981年7月,川大歷史系在其帶領下獲得“中國古代史”和“西南考古學”兩個博士授予點。徐中舒希望通過教育為國家培養更多的文科人才。他多次懇切教諭學生要熱愛祖國和自己的專業,樹立虛心學習的治學之...
研究 相較於甲骨文研究而言,中國金文研究的歷史更長。據《說文解字·序》《漢書·武帝紀》和《漢書·郊祀志》《後漢書·明帝紀》等傳世文獻記載,早在秦漢之世,已有青銅器陸續出土。自那時起,人們對青銅器及其上銘文的關注也拉開了序幕。但研究者大多認為漢至唐這一時期所出青銅器多被視為祥瑞之物,且缺乏...
古人認為天象和人間為表里,王道缺失才招致異象疊生。東夷之戰 周昭王十六年(前980),昭王率軍對東夷各國(今山東、江蘇、安徽一帶)進行軍事威懾。東夷是古代對東方各族的泛稱。西周初年,這些方國部落對周王朝時服時叛。經周公、周成王東征,周勢力達到今山東境地,淮夷、徐夷仍倔強不服。考古發現,周昭王在命令...
經研究發現,這柄秦劍採用了類似現代鉻鹽氧化技術的防鏽技術。這種技術是20世紀分別由德國和美國發明的。早在近兩千年前的秦劍竟會會採用這種技術,使得我們不得不讚頌古人的智慧。青銅鈹 鈹是古代著名長兵器之一,它是一種起源於短劍的長柄兵器,過去很多出土的鈹兵曾被誤作短劍。我國最早的古文字學著作《說文解字...
然而,古代沒有經緯度的概念,原來的燕然山也是很大一片山脈,因此,《燕然山銘》的石刻具體地點在哪裡一直沒人知道。燕然山一戰歷史上非常著名。此戰後,北匈奴脫離了漠北高原,往西遠遁。《封燕然山銘》是中國邊塞記功碑的源頭 北京大學教授朱玉麒指出,我國的古人比較偏好用文字的辦法把功勳記載在石刻上,至今能夠...
古人曾稱讚這些工程:“峭壁之間,鐫石成佛,萬龕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附近民眾中還流傳著“砍完南山柴,修起麥積崖”,“先有萬丈柴,後有麥積崖”的諺語。可見當時開鑿洞窟,修建棧道工程之艱巨、宏大。石窟藝術 麥積山石窟藝術,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中外。歷史學家范文瀾曾譽麥積山為“陳列塑像的大...
古人認為青銅器極其牢固,銘文可以傳流不朽,因此要長期流傳的事項必須鑄在青銅物之上。因此,銘文已成為今天研究古代歷史的重要材料。春秋戰國時期鑄造青銅器的技術進一步發展,由於經驗的積累,鑄造各種青銅器時銅與錫的配合已有一個比例。《周禮·考工記》說:金有六齊:六分其金,而錫居其一,謂之鐘、鼎之齊;五...
科班是瑪雅象形文字研究最發達的地區,它的紀年碑和建築物上的象形文字元號書寫最美、刻制最精、字數最多。它記載著重大事件的發生日期和科班王朝的歷史。它是瑪雅象形文字最長的銘刻,也是世界上少見的珍貴文物,被稱為“象形文字梯道”。研究 到了20世紀中葉,研究人員們逐漸為瑪雅人塑造出一個雛形:一個集數學家...
攝製組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用1個月的時間,圍繞“地名記”“當代記”“大事記”“人物記”“名勝記”等板塊,多角度、全方位、深層次記錄汝陽的歷史考古、民俗...栩栩如生的魚龍化石見證了曾經的滄海變為桑田,大洞古人的鑽木取火為這裡撒下了第一顆人類文明的種子。山水迴響,依稀還能聽見古驛道上的鑾鈴叮噹。高樓無...
北宋劉跂是歷史上最早對泰山刻石進行詳細考察的人,他兩次登臨泰山,弄清了刻石的石材、形制情況,最大發現是弄清了刻石四面刻字,除了秦始皇刻辭,還有二世刻辭。他親自墨拓,得146字,在《泰山秦篆譜序》中作了詳盡的記載,為研究秦始皇刻石提供了寶貴資料。《泰山刻石》傳世最早的是宋人摹刻於叢帖之中的殘本。
因為歷史將這樣記錄並銘刻下去,他將遺臭萬年。我們不要相信地球上會滿地都是聖人,我們也不能期待中華大地滿地都是哲學家。中國有卞先生這樣一群知識分子足矣。他們可以用筆把這個時代的弊端和時代呼喚的正氣,都凜然無誤地表達出來。守正創新的關鍵在於塑造中華群體文化雕像。卞毓方與劉心武寫“紅樓夢解密”,王蒙寫“...
作為20世紀中國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曾侯乙墓為我們完整再現了古代貴族禮樂制度中的鐘鳴鼎食以及先秦時期的生活場景,也改變了人們對先秦時期中國南方文化的認識,在世界音樂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這些珍貴的文物被陳列在湖北省博物館最重要的展廳當中,在這裡我們可以想像古人在短暫的生命中追求靈魂的永恆,以精湛的...
“花山謎窟”不同於國內外其他著名石窟,它不是天然溶洞,而是古代人工開鑿的規模宏大形態奇特的地下宮殿群,已發現石窟36座、遺址區面積達7平方公里。據考古、地質方面的專家對石窟出土的西晉釉陶等文物進行考證斷定,它開鑿於西晉年間,距今有1700多年的歷史。花山謎窟的謎團在於,如此大規模的人工開掘石窟,而且又處...
歷史沿革 中國古代兵器在祖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積累下一部璀璨耀目的史冊。那一頁頁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結晶,一篇篇敘說著石斧銅戟、金戈鐵馬的赫赫戰績。當你置身其中便會耳邊猶聞“萬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風”;眼前猶現“萬箭千刀一夜殺,平明流血浸空城”的情景。中國古代將士為國征戰、...
文物的時間,則上迄新石器時代,跨越了夏、商、周、秦、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兩宋、遼、西夏、金、元、明、清等中國古代王朝,又歷經了百年歷史風雲,一路抵達今天。作品目錄 創作背景 2022年,是祝勇開啟故宮寫作的第20個年頭,他選擇再一次從故宮出發——這一次,他在時間的河流中回溯,...
可是,近年來太行山區的許多考古發掘成果,依然沉睡在考古學家的檔案架上,諸多人文始祖的幽靈徘徊在歷史學家的書桌上,這也是熟視無睹的現實世界。反差,巨大的反差!誤區,不小的誤區!每當我看到那些高官、大員、富翁、外商在黃帝陵、炎帝陵祭祖朝拜的鏡頭時,心裡總會產生一股難以名狀的酸楚滋味。“千年文明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