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書香:教你欣賞名篇》精選了《史記》重要篇目中的精彩片斷九十五則,這些片斷具有傳奇性,而且是長期流傳於廣大人民民眾中的有影響的故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成長的書香:教你欣賞《史記》名篇
- 出版社: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 頁數:186頁
- 開本:16
- 品牌: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 作者:傅德岷 盧晉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8870152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成長的書香:教你欣賞名篇》更具有經典性、故事性、可讀性、實用性的特點,可以說是我們熱愛優秀傳統文化的讀者必備之讀物。
編輯推薦
有的甚至是一些成語典故的出處,如《完璧歸趙》、《將相和》、《鴻門宴》、《毛遂自薦》等;為了保存《史記》的原汁原味和便於廣大讀者的閱讀、理解、欣賞,我們既保留了這些片斷的原文,同時又對原文作了詳註、白話翻譯和思想藝術的鑑賞。
圖書目錄
五帝本紀贊
周室之興
古公遷岐
報觳之役
繆公霸西戎
秦設郡縣,書同文,車同軌
李斯諫秦始皇焚書坑儒
項羽初起吳中
項羽救趙領上將軍
鴻門宴
項羽垓下悲歌
劉邦澤中斬蛇
沛公入關約法三章
高祖還鄉高唱《大風歌》
漢文帝除誹謗之禁
漢文帝除肉刑詔
太史公談仁義法紀治國
鄭國渠
漢武帝塞黃河瓠子決口
卜式輸財言治
季札使魯評禮樂
齊桓公用管仲稱霸天下
宋襄公伐鄭
驪姬毒計殺申生
良大夫趙盾受屈
張儀說楚絕齊
陶朱公長子吝金害弟
程嬰存趙氏孤兒
觸龍說趙太后
信陵君諫阻伐韓
陳軫誑韓絕秦
齊威王烹“阿”封“即墨”
鄒忌巧對淳于髡
孔子夾谷揚道義
孔子陳蔡受厄
陳涉太息壟上
田生為營陵侯劃策
朱虛侯行酒做諸呂
召平吊蕭相國
張良遇圯上老人
陳平貧賤時
陳平用反問計解滎陽之圍
陳平設計擒韓信
漢文帝讚揚周亞夫
伯夷叔齊餓死首陽山
管(仲)鮑(叔牙)之交
晏子軼事二則
老子:無為清靜
莊子終身不仕
孫臏馬陵道計殺龐涓
伍子胥出亡
伍子胥鞭屍楚平王
伍子胥屢諫勿輕越
商鞅變法
蘇秦說齊歸燕十城
蘇秦激勵張儀
孟子著書
荀卿立言
孟嘗君立薛
“狗盜”“雞鳴”救孟嘗君
馮□客孟嘗君
毛遂自薦
信陵君禮賢下士
信陵君竊符救趙
春申君說秦昭王結盟
春申君巧讓太子歸楚
范睢相秦
藺相如完璧歸趙
將相和
李牧破匈奴
田單火牛破燕兵
屈原憂賦《離騷》、投汨羅
曹沫劫齊桓公索地
聶政聶嫈壯演“棠棣之花”
高漸離以築擊秦王
蕭何追韓信
蒯通說韓信自王
韓信被滅族
田橫義烈
季布負才不拘榮辱
欒布哭彭越
張廷尉公平執法
馮唐辨冤薦魏尚
扁鵲見齊桓侯
魏其侯善待軍吏
武安侯弄權驕逸
灌將軍二三事
“飛將軍”李廣
冒頓弒父擊東胡
汲黯矯詔發倉粟
張騫使西域
秦倡侏儒優旃
東方朔,避世於朝的隱士
西門豹治鄴
太史公自序
周室之興
古公遷岐
報觳之役
繆公霸西戎
秦設郡縣,書同文,車同軌
李斯諫秦始皇焚書坑儒
項羽初起吳中
項羽救趙領上將軍
鴻門宴
項羽垓下悲歌
劉邦澤中斬蛇
沛公入關約法三章
高祖還鄉高唱《大風歌》
漢文帝除誹謗之禁
漢文帝除肉刑詔
太史公談仁義法紀治國
鄭國渠
漢武帝塞黃河瓠子決口
卜式輸財言治
季札使魯評禮樂
齊桓公用管仲稱霸天下
宋襄公伐鄭
驪姬毒計殺申生
良大夫趙盾受屈
張儀說楚絕齊
陶朱公長子吝金害弟
程嬰存趙氏孤兒
觸龍說趙太后
信陵君諫阻伐韓
陳軫誑韓絕秦
齊威王烹“阿”封“即墨”
鄒忌巧對淳于髡
孔子夾谷揚道義
孔子陳蔡受厄
陳涉太息壟上
田生為營陵侯劃策
朱虛侯行酒做諸呂
召平吊蕭相國
張良遇圯上老人
陳平貧賤時
陳平用反問計解滎陽之圍
陳平設計擒韓信
漢文帝讚揚周亞夫
伯夷叔齊餓死首陽山
管(仲)鮑(叔牙)之交
晏子軼事二則
老子:無為清靜
莊子終身不仕
孫臏馬陵道計殺龐涓
伍子胥出亡
伍子胥鞭屍楚平王
伍子胥屢諫勿輕越
商鞅變法
蘇秦說齊歸燕十城
蘇秦激勵張儀
孟子著書
荀卿立言
孟嘗君立薛
“狗盜”“雞鳴”救孟嘗君
馮□客孟嘗君
毛遂自薦
信陵君禮賢下士
信陵君竊符救趙
春申君說秦昭王結盟
春申君巧讓太子歸楚
范睢相秦
藺相如完璧歸趙
將相和
李牧破匈奴
田單火牛破燕兵
屈原憂賦《離騷》、投汨羅
曹沫劫齊桓公索地
聶政聶嫈壯演“棠棣之花”
高漸離以築擊秦王
蕭何追韓信
蒯通說韓信自王
韓信被滅族
田橫義烈
季布負才不拘榮辱
欒布哭彭越
張廷尉公平執法
馮唐辨冤薦魏尚
扁鵲見齊桓侯
魏其侯善待軍吏
武安侯弄權驕逸
灌將軍二三事
“飛將軍”李廣
冒頓弒父擊東胡
汲黯矯詔發倉粟
張騫使西域
秦倡侏儒優旃
東方朔,避世於朝的隱士
西門豹治鄴
太史公自序
序言
《史記》是我國享譽中外的史學名著,名列二十四史之首,因其在史學和文學兩大領域的卓越成就及對後世的深遠影響,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一書中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公元前145—約前90年),字子長,夏陽(今陝西省韓城縣)人。六七歲時,其父司馬談任太史令。他隨父進京(長安),在茂林(今陝西省興平縣東北)開始學習,曾師從當時大儒董仲舒、孔安國,大量誦讀古代典籍,接受了歷史上優秀文化知識的薰陶。二十歲後開始遊歷各地。他說:“二十而南遊江、淮(今江蘇、安徽省一帶),上會稽,探禹穴(今浙江省紹興市),窺九嶷(今湖南省道縣),浮於沅、湘(今湖南省境內)。北涉汶、泗(今山東省境內),講業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鄉射鄒嶧(今山東省鄒縣嶧山);厄困蕃、薛(今山東省境內)、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過梁、楚(今江蘇、安徽、河南三省交界地)以歸。於是遷仕為郎中。”漢武帝(劉徹)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其父司馬談病死,又過三年(公元前107年),司馬遷繼其父任太史令,此時他三十八歲。他受父遺命,開始蒐集史料,準備寫作。他一方面把國家圖書館保存下來的古籍加以編排和整理,一方面借或奉使出差,或因陪從封禪,或交遊朋好,進行實地調查採訪,補充釐正有關史實。經過四年的資料準備,到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他四十二歲時,抱著繼孔子作《春秋》之後作第二部《春秋》的願望,開始寫作《史記》。又過五年(公元前99年),因為為李陵敗降匈奴事說了幾句真話直話,觸怒了漢武帝,認為他誹謗貳師將軍李廣利(漢武帝寵姬李夫人的哥哥),為李陵開脫,而遭受慘毒的腐刑(閹割)。他受此奇恥大辱,“所以隱忍苟活,幽於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於後世也”(《報任安書》)。就是說,他的《史記》的寫作尚未完成。後又寫作五六年,直到漢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他五十五歲時,全書才得以完成。
《史記》記述了中國古代上自黃帝下至漢武帝太初年間約三千多年的歷史。全書由五大部分構成,即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本紀”十二篇,按朝代更替次序記述帝王史事,內容主要記述帝王的言行政績,兼述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典章制度等方面的國家大事,如《秦始皇本紀》、《項羽本紀》等。“表”十篇,是以表格形式寫成的歷代帝王和諸侯國的簡要大事記,如《六國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等。“書”八篇,是典章制度的專篇,內容包括經濟、天文、曆法、水利、文化等重要領域,如《禮書》、《曆書》等。“世家”三十篇,主要記載子孫世襲的王侯封國的歷史變遷,是諸侯的本紀,個別人物如孔子、陳涉,雖非王侯,但其行事和影響異於一般人臣,列入世家,故有《孔子世家》、《陳涉世家》等。“列傳”七十篇,主要是人物傳記,上層勛臣士大夫,下層某領域的代表人物,均可入傳,也含有部分境內外少數民族酋長的專篇,如《匈奴列傳》、《大宛列傳》、《西南夷列傳》等。《史記》五大部分以“本紀”和“列傳”所占篇幅最多,是書中的主體,故後世史學家將《史記》這種史書編纂體裁稱之為“紀傳體”。這是司馬遷在史學上的一大創舉。《史記》成為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並成為後世各朝代編修史書的範本,後世的二十四部所謂“正史”,均未能超出司馬遷所創設的體制。
《史記》之所以稱為“史家之絕唱”,主要表現在司馬遷“忠於實錄”的進步的歷史觀。他繼承了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比較全面客觀地反映了歷史人物與事件的真實面貌,表現出鮮明的反專制,反暴政的民主色彩,重視下層人民的力量,讚揚下層人民的品質才幹;他還具有卓越的民族觀,主張各民族間應平等友好,反對以掠奪、擴張為目的的不義戰爭;他揭露和批判了漢武帝以前的多位漢代皇帝及其寵臣們的荒淫、奢侈、殘忍和自私,統治集團內部的勾心鬥角,互相殘殺,屠戮功臣,對外擴張等政策;他對上流社會的唯利是圖,背信棄義,趨炎附勢,落井下石等惡劣行徑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批判;他還重視經濟發展對國家興衰的作用。總之,他這種“不虛美,不隱惡”,被後世譽為有“良史之才”的史德、史識,對我國史官秉筆直書的優良傳統的形成具有不可估量的影響。
《史記》之所以稱為“無韻之《離騷》”,主要在於它具有極強的文學性。在思想內容上,它表現出鮮明的人民性和批判性。它讚賞順應歷史潮流,有利於民眾安居樂業、國家繁榮富強的政治改革,如肯定商鞅變法等;同情廣大民眾的疾苦,肯定人民民眾反對封建暴政的反抗鬥爭,為一批下層社會人物立傳,有刺客、遊俠、醫卜、倡優等;對統治階級,甚至是當朝最高統治者的殘酷、貪婪、陰險、昏庸進行了大膽的揭露和諷刺,表現出深刻的批判和鬥爭精神。在藝術表現上,《史記》重人物描寫,其中具有鮮明性格的人物有一百多個。這些人物大多具有英雄氣質,積極進取,勇於事功,艱苦奮鬥,百折不撓地追求理想的實現與事業的成功。如伍子胥、孫臏、商鞅、陳涉、項羽等。這些人物又大多具有悲劇色彩。其悲劇命運的原因:一方面是環境使然,他們面對的是“人治”的社會,最高統治者是絕對權威,他們的好惡、明白與昏庸,往往是造成一些忠直耿介之士悲劇的直接原因;另一方面是這些人自身的性格使然,他們要么直言敢諫,忠心耿耿,被讒被害;要么恪守承諾,重信重義,為解救國家和朋友的危難而奮不顧身,所謂“士為知己者死”是他們的道德信條。《史記》的藝術技巧也是十分高妙的。它選材典型精當,長於細節描寫,特別善於利用人物的日常生活瑣事來展示人物性格。其敘述方式多樣,夾敘夾議,以敘代議,以議代敘,敘議結合,均貼切地表現了作品的思想內容,使整個作品往往像一首抒情詩,抒情性極強;其構思也非常精巧,往往波瀾起伏,跌宕騰挪,頓挫迴環,引人人勝;其語言準確傳神,生動形象,富於口語化和個性化,少排偶句式,不以富麗整齊見長,而以自然、樸質、渾厚取勝,形成一種簡潔精練、流暢生動的有情有勢有力的風格;文中不時插入歌詩、謠諺和俗語,雅俗共賞,這使《史記》成為後世文學反繁縟艱澀、倡導簡潔清麗文風的範本。
《史記》正因為具有如此巨大的文學成就,對後世的散文、小說、戲曲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以韓愈(公元768—824年)為代表的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提倡的古文(散文)運動,就是要從當時盛行的駢偶文體中解放出來,形成自然流暢的散文風格。他們所追求的最高目標,就是司馬遷的《史記》。明朝余邵魚的《列國志傳》、甄偉的《西漢通俗演義》等小說,其中絕大部分內容取材於《史記》,而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則深受《史記》筆法的影響。《史記》中許多生動活潑的故事,成了人民民眾喜聞樂見的東西,也成了元、明以來戲曲編演的藍本。明末清初毛氏汲古閣傳刻的《六十種曲》,其取材於《史記》的作品就有十一種。至今京劇傳統優秀劇目中還有《文昭關》、《魚腸劍》、《趙氏孤兒》、《完璧歸趙》、《澠池會》、《負荊請罪》、《鴻門宴》、《霸王別姬》、《蕭何月下追韓信》等。話劇《屈原》、《棠棣之花》,電影《虎符》(“信陵君竊符救趙”)等優秀的話劇、電影作品也取材於《史記》。應該說,《史記》是中國文學的一座寶庫!
《史記》內容浩博,藝術精湛,長期以來一直是我國人民視為瑰寶的藝術精品。但是,當今的廣大文學愛好者、社會青年、大中學生,因處於快節奏、高頻率的現代信息社會,沒有那么多的時間來窺探《史記》的全貌,加之古文素養較為薄弱,要領略《史記》的精髓存在一定的困難,而市場上流行的《史記故事選》之類的讀物,由於略去了原文,讀者無法欣賞《史記》深邃的韻律美與節奏美,不能在寫作時進行引用,故事的敘述又嫌不夠準確、完美,出於對《史記》的鐘愛以及宣傳、普及優秀傳統文化的需要,以提高民族文化素質的整體水平,我們編著了這本《教你欣賞(史記)名篇》。本書精選了《史記》重要篇目中的精彩片斷九十五則,這些片斷具有傳奇性,而且是長期流傳於廣大人民民眾中的有影響的故事,有的甚至是一些成語典故的出處,如《完璧歸趙》、《將相和》、《鴻門宴》、《毛遂自薦》等;為了保存《史記》的原汁原味和便於廣大讀者的閱讀、理解、欣賞,我們既保留了這些片斷的原文,同時又對原文作了詳註、白話翻譯和思想藝術的鑑賞。比之於市場上流行的有關《史記》的讀物,本書更具有經典性、故事性、可讀性、實用性的特點,可以說是我們熱愛優秀傳統文化的讀者必備之讀物。
傅德岷文成英
《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公元前145—約前90年),字子長,夏陽(今陝西省韓城縣)人。六七歲時,其父司馬談任太史令。他隨父進京(長安),在茂林(今陝西省興平縣東北)開始學習,曾師從當時大儒董仲舒、孔安國,大量誦讀古代典籍,接受了歷史上優秀文化知識的薰陶。二十歲後開始遊歷各地。他說:“二十而南遊江、淮(今江蘇、安徽省一帶),上會稽,探禹穴(今浙江省紹興市),窺九嶷(今湖南省道縣),浮於沅、湘(今湖南省境內)。北涉汶、泗(今山東省境內),講業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鄉射鄒嶧(今山東省鄒縣嶧山);厄困蕃、薛(今山東省境內)、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過梁、楚(今江蘇、安徽、河南三省交界地)以歸。於是遷仕為郎中。”漢武帝(劉徹)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其父司馬談病死,又過三年(公元前107年),司馬遷繼其父任太史令,此時他三十八歲。他受父遺命,開始蒐集史料,準備寫作。他一方面把國家圖書館保存下來的古籍加以編排和整理,一方面借或奉使出差,或因陪從封禪,或交遊朋好,進行實地調查採訪,補充釐正有關史實。經過四年的資料準備,到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他四十二歲時,抱著繼孔子作《春秋》之後作第二部《春秋》的願望,開始寫作《史記》。又過五年(公元前99年),因為為李陵敗降匈奴事說了幾句真話直話,觸怒了漢武帝,認為他誹謗貳師將軍李廣利(漢武帝寵姬李夫人的哥哥),為李陵開脫,而遭受慘毒的腐刑(閹割)。他受此奇恥大辱,“所以隱忍苟活,幽於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於後世也”(《報任安書》)。就是說,他的《史記》的寫作尚未完成。後又寫作五六年,直到漢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他五十五歲時,全書才得以完成。
《史記》記述了中國古代上自黃帝下至漢武帝太初年間約三千多年的歷史。全書由五大部分構成,即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本紀”十二篇,按朝代更替次序記述帝王史事,內容主要記述帝王的言行政績,兼述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典章制度等方面的國家大事,如《秦始皇本紀》、《項羽本紀》等。“表”十篇,是以表格形式寫成的歷代帝王和諸侯國的簡要大事記,如《六國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等。“書”八篇,是典章制度的專篇,內容包括經濟、天文、曆法、水利、文化等重要領域,如《禮書》、《曆書》等。“世家”三十篇,主要記載子孫世襲的王侯封國的歷史變遷,是諸侯的本紀,個別人物如孔子、陳涉,雖非王侯,但其行事和影響異於一般人臣,列入世家,故有《孔子世家》、《陳涉世家》等。“列傳”七十篇,主要是人物傳記,上層勛臣士大夫,下層某領域的代表人物,均可入傳,也含有部分境內外少數民族酋長的專篇,如《匈奴列傳》、《大宛列傳》、《西南夷列傳》等。《史記》五大部分以“本紀”和“列傳”所占篇幅最多,是書中的主體,故後世史學家將《史記》這種史書編纂體裁稱之為“紀傳體”。這是司馬遷在史學上的一大創舉。《史記》成為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並成為後世各朝代編修史書的範本,後世的二十四部所謂“正史”,均未能超出司馬遷所創設的體制。
《史記》之所以稱為“史家之絕唱”,主要表現在司馬遷“忠於實錄”的進步的歷史觀。他繼承了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比較全面客觀地反映了歷史人物與事件的真實面貌,表現出鮮明的反專制,反暴政的民主色彩,重視下層人民的力量,讚揚下層人民的品質才幹;他還具有卓越的民族觀,主張各民族間應平等友好,反對以掠奪、擴張為目的的不義戰爭;他揭露和批判了漢武帝以前的多位漢代皇帝及其寵臣們的荒淫、奢侈、殘忍和自私,統治集團內部的勾心鬥角,互相殘殺,屠戮功臣,對外擴張等政策;他對上流社會的唯利是圖,背信棄義,趨炎附勢,落井下石等惡劣行徑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批判;他還重視經濟發展對國家興衰的作用。總之,他這種“不虛美,不隱惡”,被後世譽為有“良史之才”的史德、史識,對我國史官秉筆直書的優良傳統的形成具有不可估量的影響。
《史記》之所以稱為“無韻之《離騷》”,主要在於它具有極強的文學性。在思想內容上,它表現出鮮明的人民性和批判性。它讚賞順應歷史潮流,有利於民眾安居樂業、國家繁榮富強的政治改革,如肯定商鞅變法等;同情廣大民眾的疾苦,肯定人民民眾反對封建暴政的反抗鬥爭,為一批下層社會人物立傳,有刺客、遊俠、醫卜、倡優等;對統治階級,甚至是當朝最高統治者的殘酷、貪婪、陰險、昏庸進行了大膽的揭露和諷刺,表現出深刻的批判和鬥爭精神。在藝術表現上,《史記》重人物描寫,其中具有鮮明性格的人物有一百多個。這些人物大多具有英雄氣質,積極進取,勇於事功,艱苦奮鬥,百折不撓地追求理想的實現與事業的成功。如伍子胥、孫臏、商鞅、陳涉、項羽等。這些人物又大多具有悲劇色彩。其悲劇命運的原因:一方面是環境使然,他們面對的是“人治”的社會,最高統治者是絕對權威,他們的好惡、明白與昏庸,往往是造成一些忠直耿介之士悲劇的直接原因;另一方面是這些人自身的性格使然,他們要么直言敢諫,忠心耿耿,被讒被害;要么恪守承諾,重信重義,為解救國家和朋友的危難而奮不顧身,所謂“士為知己者死”是他們的道德信條。《史記》的藝術技巧也是十分高妙的。它選材典型精當,長於細節描寫,特別善於利用人物的日常生活瑣事來展示人物性格。其敘述方式多樣,夾敘夾議,以敘代議,以議代敘,敘議結合,均貼切地表現了作品的思想內容,使整個作品往往像一首抒情詩,抒情性極強;其構思也非常精巧,往往波瀾起伏,跌宕騰挪,頓挫迴環,引人人勝;其語言準確傳神,生動形象,富於口語化和個性化,少排偶句式,不以富麗整齊見長,而以自然、樸質、渾厚取勝,形成一種簡潔精練、流暢生動的有情有勢有力的風格;文中不時插入歌詩、謠諺和俗語,雅俗共賞,這使《史記》成為後世文學反繁縟艱澀、倡導簡潔清麗文風的範本。
《史記》正因為具有如此巨大的文學成就,對後世的散文、小說、戲曲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以韓愈(公元768—824年)為代表的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提倡的古文(散文)運動,就是要從當時盛行的駢偶文體中解放出來,形成自然流暢的散文風格。他們所追求的最高目標,就是司馬遷的《史記》。明朝余邵魚的《列國志傳》、甄偉的《西漢通俗演義》等小說,其中絕大部分內容取材於《史記》,而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則深受《史記》筆法的影響。《史記》中許多生動活潑的故事,成了人民民眾喜聞樂見的東西,也成了元、明以來戲曲編演的藍本。明末清初毛氏汲古閣傳刻的《六十種曲》,其取材於《史記》的作品就有十一種。至今京劇傳統優秀劇目中還有《文昭關》、《魚腸劍》、《趙氏孤兒》、《完璧歸趙》、《澠池會》、《負荊請罪》、《鴻門宴》、《霸王別姬》、《蕭何月下追韓信》等。話劇《屈原》、《棠棣之花》,電影《虎符》(“信陵君竊符救趙”)等優秀的話劇、電影作品也取材於《史記》。應該說,《史記》是中國文學的一座寶庫!
《史記》內容浩博,藝術精湛,長期以來一直是我國人民視為瑰寶的藝術精品。但是,當今的廣大文學愛好者、社會青年、大中學生,因處於快節奏、高頻率的現代信息社會,沒有那么多的時間來窺探《史記》的全貌,加之古文素養較為薄弱,要領略《史記》的精髓存在一定的困難,而市場上流行的《史記故事選》之類的讀物,由於略去了原文,讀者無法欣賞《史記》深邃的韻律美與節奏美,不能在寫作時進行引用,故事的敘述又嫌不夠準確、完美,出於對《史記》的鐘愛以及宣傳、普及優秀傳統文化的需要,以提高民族文化素質的整體水平,我們編著了這本《教你欣賞(史記)名篇》。本書精選了《史記》重要篇目中的精彩片斷九十五則,這些片斷具有傳奇性,而且是長期流傳於廣大人民民眾中的有影響的故事,有的甚至是一些成語典故的出處,如《完璧歸趙》、《將相和》、《鴻門宴》、《毛遂自薦》等;為了保存《史記》的原汁原味和便於廣大讀者的閱讀、理解、欣賞,我們既保留了這些片斷的原文,同時又對原文作了詳註、白話翻譯和思想藝術的鑑賞。比之於市場上流行的有關《史記》的讀物,本書更具有經典性、故事性、可讀性、實用性的特點,可以說是我們熱愛優秀傳統文化的讀者必備之讀物。
傅德岷文成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