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驛區(成都龍泉)

龍泉驛區

成都龍泉一般指本詞條

龍泉驛區,隸屬於四川省成都市,是成都市11個市轄區之一,位於成都市東,西與錦江區接壤,西南與雙流區毗鄰,北界新都區,西北界成華區,東與青白江金堂縣簡陽市交界,是成都市中心城區。區域介於北緯30°27′52″—30°43′23″、東經104°08′19″—104°27′09″之間,東西長29.8千米,南北寬28.75千米,總面積556.98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龍泉驛區下轄4個街道、7個鎮、1個鄉。截至2017年末,龍泉驛區常住人口87.2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00.9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8.0億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926.8億元,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46.1億元,三次產業比例關係為2.3:77.2:20.5,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38685元。

2019年7月,入選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區)。2019年9月20日,獲得全國綠化模範單位榮譽稱號。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現狀,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構造,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系水文,土壤類型,自然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森林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體事業,衛生事業,社會保障,歷史文化,非遺文化,客家文化,花果文化,風景名勝,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龍泉驛區歷史悠久,古為蜀國轄地。
唐代為東陽縣、靈池縣治地(《四川郡縣誌》《元豐九域志》《中國歷史地圖集》)。靈池縣,以其縣南分棟山邊有一泉池曰“靈池”,故名。
宋天聖四年(1026年)又改為靈泉縣,屬成都府。分棟山亦隨縣名的改變而改稱“靈泉山”,直至元代。
元時設陸路驛站。
明代改稱“龍泉”,於此設驛站,始稱“龍泉驛”。洪武六年(1373年),省靈泉縣入簡縣,後置龍泉鎮(《中國歷史地圖集》)。正德八年(1513年),置龍泉鎮巡檢司(《簡陽縣誌》《四川郡縣誌》)。同期,靈泉山亦隨之改稱“龍泉山”。
清康熙六年(1667年),繼續在四川大規模設定驛站,分為北、南、東、西4路,“東路起自簡州之龍泉驛,至奉節之小橋驛(《四川通史》)。此期的“龍泉驛”既是驛站名,也具有地理名稱的含義。清末郵電業興起後,驛站廢置,“龍泉驛”則隨之成為歷史地名,並沿用至今。
民國初年改置簡陽縣行政分署。
新中國成立後分屬簡陽、華陽兩縣。
1956年1月,原簡陽縣為所屬各區命名時,以區公所駐地名稱為區名,稱“簡陽縣龍泉驛區(鄉鎮級)”。
1959年,劃歸成都市籌建新區時仍以區人民委員會駐地龍泉驛為區名,稱“成都市龍泉驛區(縣區級)”。
1960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成都市龍泉驛區。
1976年,將時屬簡陽縣的洛帶區併入成都市龍泉驛區,至此,龍泉驛區行政版圖基本確定。
2018年9月,簡州新城100平方千米城市規劃範圍內的財政收支由龍泉驛區(成都經開區)代管。
洛帶古鎮洛帶古鎮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59年,簡陽縣的龍泉驛區與華陽縣的大面、洪河、西河、青龍4個鄉劃入成都市籌建新的龍泉驛區。
1976年,簡陽縣的洛帶區併入龍泉驛區。
1990年7月,境內成立成都經開區。
1997年,簡陽縣轄11鎮8鄉。區政府駐龍泉鎮
1999年,龍泉驛區轄13個鎮、6個鄉:龍泉鎮、大面鎮、洛帶鎮、柏合鎮、西河鎮、洪河鎮、同安鎮、十陵鎮、茶店鎮、文安鎮、義和鎮、黃土鎮、西平鎮;龍泉鄉、平安鄉、萬興鄉、清水鄉、山泉鄉、長安鄉
2000年,龍泉驛區轄16個鎮、3個鄉。
龍泉驛區行政區劃龍泉驛區行政區劃
2003年1月13日,龍泉驛區文安鎮更名為洪安鎮。
2003年12月8日,撤銷西平、義和2個鎮的建制。擴大部分鎮的行政區域:將原西平鎮的天和街社區居委會、天平村、黃連村、闕家村、大龍村、清水村全部及鹿角村2、3、4、5、6、7、11組,大林村1、2組及黃土鎮的光大村9、10、11組,平安鎮的清平村12組所屬行政區域劃歸西河鎮管轄。將原西平鎮的鹿角村1、8、9、10組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黃土鎮管轄。將原西平鎮的大林村9、10、11組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洛帶鎮管轄。將原西平鎮的大林村3、4、5、6、7、8組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同安鎮管轄。將原義和鎮的西江村、洪福村、回龍村、長梁村、新拱橋村、洪安村金三角社區居委會、寶灘社區居委會劃歸黃土鎮管轄。將原義和鎮的三合村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洪安鎮管轄。
2004年9月8日,撤銷平安、龍泉、洪河、大面、十陵、同安、興龍、金龍8個鎮和清水鄉。原平安、龍泉、洪河、大面、十陵、同安6個鎮所屬行政區域,實行街道辦事處管理體制,設定4個街道辦事處。將原興龍鎮所屬行政區域併入柏合鎮;柏合鎮政府駐柏華路。將原金龍鎮所屬行政區域併入洛帶鎮;洛帶鎮政府駐五星街。原洪河鎮併入大面鎮,成立大面街道辦事處。將原清水鄉所屬行政區域併入萬興鄉;萬興鄉政府駐萬興場。
2004年,龍泉驛區轄4個街道(龍泉、大面、十陵、同安)、7個鎮(洛帶、西河、柏合、黃土、茶店、洪安、山泉)、1個鄉(萬興),44個社區委員會、169個村委會;面積559平方千米,人口密度927人/平方千米。
2005年4月,龍泉驛區的黃土鎮回龍村(包括金三角社區)劃歸成都市新都區管轄。
2005年5月10日,將青白江區龍王鎮的新誼、雙柏、黃果、園林、石樁、長林6個村和龍泉驛區黃土鎮的回龍村、金三角社區所屬的行政區域劃歸新都區石板灘鎮管轄。石板灘鎮政府駐石板灘場鎮東風西街66號。
2009年,龍泉驛區轄12個街道、鎮、鄉,即龍泉街道、大面街道、十陵街道、同安街道、柏合鎮、洛帶鎮、西河鎮、黃土鎮、洪安鎮、山泉鎮、茶店鎮、萬興鄉,共有81個村、54個社區、1274個村民小組、559個居民小組。
2014年10月2日,國務院同意設立四川天府新區,龍泉驛區龍泉街道、大面街道、柏合鎮、茶店鎮、山泉鎮位於四川天府新區規劃內。

區劃現狀

截至2018年,龍泉驛區下轄4個街道、7個鎮、1個鄉。龍泉驛區政府駐龍泉街道。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510112001000
龍泉街道
510112002000
大面街道
510112003000
十陵街道
510112004000
同安街道
510112102000
洛帶鎮
510112104000
西河鎮
510112108000
洪安鎮
510112109000
柏合鎮
510112110000
茶店鎮
510112111000
黃土鎮
510112115000
山泉鎮
510112200000
萬興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龍泉驛區境位於成都平原東部,龍泉山脈中段及以西平壩,東與簡陽市交界,南鄰雙流縣,西與成都市成華區、錦江區接壤,北與成都市新都區、青白江區、金堂縣相鄰。介於北緯30°27′52″—30°43′23″、東經104°08′19″—104°27′09″之間,東西長29.8千米,南北寬28.75千米,總面積556.98平方千米。

地質構造

龍泉驛區地處成都平原東緣,其出露地層主要為,中生界侏羅系中統、上統,與白堊繫上統、下統及新生界第四繫上更新統沉積物、中更新統沉積物———僅在區內西部大面街道(原洪河鎮境)和十陵街道低洼處零星出露。境內地質構造為成都斷陷帶與龍泉山隆褶帶之間的構造斷塊。

地形地貌

地形
龍泉驛區地處成都平原東緣。境域東西長29.8千米、南北寬28.75千米。最高海拔1051.3米(長松山周家梁子),最低海拔456.8米(茶店鎮三元村白楊溝),相對高差594.5米。總面積為556.98平方千米。龍泉山中段縱臥區境東南部,呈北北東至南南西走向,為成都平原與川中丘陵之界山。境內低山、丘陵、平壩兼有,地勢由東南逐漸向西北微傾,其傾角小於10度;以平壩為主,低山次之,丘陵面積較小。東南部為低山、深丘區,中、北西部為平壩間淺丘區。自西向東橫貫區境的成渝公路5千米至18千米的大面街道、龍泉街道境內丘包連綿起伏,高出南、北兩側,成為區境內向沱江與岷江自然排水的分水嶺。
地貌
龍泉驛區境內有平壩、丘陵、山地、山峰和山脈等地貌類型。

氣候特徵

龍泉驛區屬四川盆地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空氣潮濕,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春暖秋涼,四季分明,無霜期長,風力偏小。春季氣溫回升快而不穩,易現倒春寒,且降水少,偶有冰雹與陣性大風;夏秋降水多,易成洪澇;秋季多陰雨,天氣偏涼;冬季多霧,積雪稀有,日照少。

水系水文

龍泉驛區水系屬長江水系支流岷江和沱江水系的支流。境內東南部有蘆溪河、陡溝河和沙河支溝,為岷江支流錦江的支流。其流域為124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22.3%。西北部的西江河、袁家溝、跳礅河、黃水河、長安溝屬沱江水系的毗河、絳溪河支流。其流域為433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77.7%。長松山脊一線為岷江與沱江水系的分水嶺。流域大於50平方千米的有蘆溪河、西江河、跳礅河。

土壤類型

龍泉驛區內有侏羅系、白堊系、第四系的成土母質7種。區境有水稻土、黃泥土、紫色新沖積土和紫色土,6個亞類、14個土屬、40個土種。龍泉山東西兩翼尾部為紅紫泥土,北段為棕紫泥土;西南壩丘區為老沖積黃泥土,壩丘區溪河兩岸屬紫色新沖積土和灰紫湖沙泥;中西部壩丘區為姜石黃泥土。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龍泉驛區水資源總量為3.8524億立方米。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地表水資源3.24億立方米(不含過境水量),地下水資源0.6124億立方米。地表徑流主要由大氣降水產生。全區多年平均降雨量為977.2毫米,相應降雨總量為5.43億立方米,降水產生的地表徑流匯集於江河後,分別流向雙流、新都、青白江、金堂和簡陽等地區。平均徑流深330毫米,多年平均地表徑流總量為1.84億立方米。全區地表徑流年內分配及年際變化受降水影響較大,其年內分配不均,70%左右集中在汛期,年際變化較大。地下水在成都市淺層地下水分區中可分為兩區,一是台地區覆蓋型紅層(J-K)砂泥岩裂隙水區(Ⅱ1),分布面積337平方千米,地下水天然資源蘊藏量5655萬立方米,可采資源量為1894萬立方米,二是龍泉山低山丘陵區紅層(J-K)裂隙水區(Ⅲ1),地下水富水性貧乏,分布面積218平方千米,地下水天然蘊藏量469萬立方米,可開採資源量242萬立方米。全區地下水天然總量6124萬立方米,可采資源總量2136萬立方米。此外,從1957年開始,東風渠引都江堰水入龍泉驛區,成為了龍泉驛區工農業用水的重要水源。東風渠每年向龍泉驛區提供的配水總量約為1.4億立方米。

土地資源

龍泉驛區土地總面積5.5698萬公頃,其中耕地7367.83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3.23%;園地2.5295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45.42%;林地7628.2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3.70%;其他農用地3295.85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5.92%;居民點及工礦用地1.0742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9.29%;交通運輸用地539.83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97%;水利設施用地553.30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99%;未利用地274.93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49%。

礦產資源

龍泉驛區境內中部、東部露出的為內陸河、湖相沉積的紫紅色頁岩、粉砂岩夾灰白色細粒長石砂岩,地層面積120平方千米以上,厚度約666米至1027米,儲量豐富,是頁岩磚生產的原材料及後備資源;東部出露的砂岩,厚度約952米,保有儲量285.3萬立方米,是建築用條石的來源;大面街道至黃土鎮一線分布的零青龍湖濕地星出露的棕紅色、磚紅色泥質膠結的中、細粒砂岩、夾薄層泥岩,風化後較為疏鬆,是鑄鐵用型砂的好原料;飲用天然礦泉水,主要分布在區境內西部,可采資源儲量很大;天然氣主產區在洛帶鎮、黃土鎮、西河鎮、洪安鎮和同安街道,探明的天然氣儲量307億立方米,年開採量4億至6億立方米,供氣已併入中石化和中石油管網;區境內中,西部還有大面積覆蓋的粘土礦。

植物資源

龍泉驛區境內常見野生植物183種,有的屬中草藥。

動物資源

按國家1995年保護動物名錄,龍泉驛區境內有26科55種,其中,獸綱5目8科15種,鳥綱11目18科40種。主要有赤狐、黃鼬、豬獾、果子狸、豹貓、草兔、灰鷺、夜鷺、綠頭鴨、雉雞、山斑鳩、翠鳥、啄木鳥、喜鵲、鵲鴝、麻雀等獸禽,並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雀鷹、蒼鷹。

森林資源

龍泉驛區植物種類較多,森林植被與農田植被相間分布,山壩差異明顯。全區地帶性森林植被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由於長期人為活動的結果,自然原始森林植被己被破壞,代之而起的是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栽培的喬木林、果樹林和竹林。山區以各種喬木林、果樹林相間分布,平壩則為果樹林與四旁樹、竹並存。主要森林植被類型為天然次生柏木、馬尾松、青岡林和人工栽培的榿柏混交林、林農間作的經濟林。主要森林植物有57科,145種。其中,用材樹主要有柏木、馬尾松、榿木、青岡、按樹、千丈、香樟、楠木、女貞、刺槐、合歡、榆樹、風楊和近年人工栽植的濕地松、火炬松、露絲柏(墨西哥柏)、義大利楊樹等;經濟樹主要有油桐、核桃、棕櫚、桑樹、黃柏、桃、枇杷、葡萄、梨、柑桔、蘋果、櫻桃、李、杏等;竹類主要有慈竹、斑竹、硬頭黃竹、金竹等。境內屬國家二級保護樹種有銀杏、杜仲,三級保護樹種有楠木、紅豆樹等。
龍泉湖龍泉湖

人口

截至2017年末,龍泉驛區戶籍人口總戶數26.3萬戶,比上年增長4.4%。全區戶籍總人口68.5萬人,比上年增長3.8%,其中,男性33.8萬人,女性34.7萬人;鄉村人口25.6萬人,城鎮人口42.9萬人;常住人口87.2萬人,城鎮化率為68.8%,比上年提高2.1%;2017年,龍泉驛區出生人口11921人,死亡人口6963人,人口自然增長率7.3‰。

經濟

綜述

2018年四季度,龍泉驛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302.78億元,同比增長6.8%。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66.9億元(含簡州新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9.1億元,同比增長9.4%。根據成都市調查隊對2018年各區(市)縣城鄉居民收入審核情況,龍泉驛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128元,同比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42元,同比增長8.4%。
2017年,龍泉驛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00.9億元,比上年增長9.0%。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8.0億元,同比增長3.4%;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926.8億元,增長8.5%;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46.1億元,增長11.6%。三次產業比例關係由上年2.6:76.8:20.6調整為2.3:77.2:20.5。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38685元,比上年增長7.0%。
固定資產投資
2017年,龍泉驛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55.0億元,同比增長12.8%。其中,技改投資205.1億元,增長70.5%;民間投資344.1億元,增長48.1%;房地產開發投資152.8億元,下降1.3%。分產業看,一產業投資10.8億元,增長166.3%;工業投資301.8億元,增長51.2%;三產業投資234.0億元,下降23.9%。
財稅收支
2017年,龍泉驛區實現財政總收入300.6億元,增長33.9%;實現地方財政收入171.5億元,比上年增長60.4%;完成地方公共財政收入78.7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地方稅收完成65.7億元,比上年增長8.0%;地方公共預算支出97.5億元,比上年增長9.2%,其中,農林水事務支出8.3億元,比上年增長27.0%;科學技術支出6.3億元,比上年增長373.0%;醫療衛生支出5.0億元,比上年增長1.2%;教育支出17.8億元,比上年增長6.9%。
人民生活
2017年,龍泉驛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007元,同比增長8.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93元,同比增長8.9%,城鄉居民收入比為1.52:1。

第一產業

2017年,龍泉驛區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0.7億元,比上年增長3.4%。
種植業
2017年,龍泉驛區糧食種植面積4386公頃,比上年減少1598公頃。蔬菜種植面積7473公頃,比上年減少1985公頃。水果種植面積13309公頃,比上年增加621公頃。糧食總產量2.0萬噸,比上年下降26.7%;蔬菜總產量20.4萬噸,比上年下降20.2%;園林水果總產量21.6萬噸,比上年下降5.5%;肉類總產量0.6萬噸,比上年下降52%;截至2017年末,龍泉驛區農業機械總動力20.6萬千瓦,比上年增長0.2%。
畜牧業
截至2017年末,龍泉驛區生豬出欄68990頭,比上年下降48.8%;牛出欄280頭,比上年增長41.4%;羊出欄6858頭,比上年下降27.1%。

第二產業

工業
2017年,龍泉驛區實現工業增加值896.0億元,同比增長8.8%。全區257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2196.7億元,增長13.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0%。規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127.7億元,增長16.3%;實現利潤總額200.2億元,下降0.6%;實現利稅總額473.3億元,增長3.8%。主營業務收入增幅較去年提高了4.1%,利潤和利稅增幅較去年分別下降了32.8和6%。全區規上工業企業產銷率為98.1%,同比下降0.1%。在規模以上工業中,汽車製造業共112家,比上年增加9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681.6億元,增長18.4%。其中整車企業10家,實現汽車產量128.5萬輛,增長15.1%。
建築業
2017年,龍泉驛區61家建築企業共完成產值176.5億元,同比增長16.8%,較去年上升16.7%;實現增加值34.6億元,同比增長2.5%,較去年上升2.6%。
一汽堆場一汽堆場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7年,龍泉驛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1.6億元,同比增長14.5%。按經營地分,城鎮市場實現零售額106.5億元,增長15.1%;鄉村市場實現零售額35.0億元,增長12.6%。按行業分,批發和零售業實現零售額110.7億元,增長14.7%;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30.9億元,增長13.5%。全區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477.1億元,同比增長9.3%,其中,民營工業增加值完成331.5億元,增長9.3%。民營經濟占GDP比重39.7%,比上年增長0.1%。
對外經濟
2017年,龍泉驛區引進到位省外內資261.1億元,比上年增長15.8%;引進到位外資77204萬美元,增長16.4%,其中,工業到位外資49508萬美元,增長18.2%。進出口總額1363356萬元,比上年增長27.1%,其中出口額350051萬元,增長15.5%。
房地產業
2017年,龍泉驛區商品房銷售面積達到360.6萬平方米,增長13.2%,較去年下降37.8%。實現增加值25.8億元,增長4.8%,增速較去年下降7.9%。
郵電通信
2017年,龍泉驛區郵電主營業務收入8.2億元,比上年增長11.1%。截至2017年末,龍泉驛區全區固定電話用戶21.1萬戶,比上年增長8.0%;行動電話用戶118.7萬戶,比上年下降0.25%;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31.1萬戶,比上年增長18.7%。
旅遊業
2017年,龍泉驛區接待遊客1734.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70.0億元。截至2017年末,龍泉驛區境內有星級酒店3家,A級景區6個。
金融業
截至2017年末,龍泉驛區金融機構存款餘額達956.3億元、同比增長12.1%;金融機構貸款餘額為633.5億元,增長24.2%;金融業實現增加值31.4億元,增長12.9%。

交通運輸

交通

截至2017年末,龍泉驛區境內公路總里程1535.9千米,比上年下降6%。其中,高速公路76.2千米,比上年同期增加20%。
公路
龍泉驛區區內成渝鐵路成渝高速鐵路穿境而過,成昆鐵路及其貨運外繞線繞境而行,公路方面,以橫向幹道驛都大道、成龍大道(及延伸線成簡快速路)、成洛大道成渝高速成南高速成安渝高速公路和縱向幹道東三環路、蜀王(洪河)大道、成都繞城高速公路、新雙龍路、汽車城大道、成環路、成都第二繞城高速等縱橫交錯的路網貫穿龍泉驛區。
鐵路
按照《成都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和《成都市市域快速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修編》的規劃方案,龍泉驛區境內將有兩條捷運線路貫穿龍泉驛區南、北兩片。其中,南片的是成都捷運2號線,由龍泉驛站開往犀浦站。該線路為東西方向主幹線,東起龍泉驛站,經龍泉街道西行,過東三環路後,穿過沙河,西止於郫都區犀浦站。2014年10月26日通車運營。北片的是成都捷運4號線,由溫江萬盛站開往龍泉驛西河站。該線路為東西方向內部填充線,西起溫江城區,東止於西河鎮場鎮西側。全線於2017年6月2日正式通車。

運輸

2017年,龍泉驛區公路客運量21603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1%,貨運量9922萬噸,比上年同期增加4.5%。
龍泉驛交通龍泉驛交通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龍泉驛區共有普通國小34所,在校學生51976人,專任教師3051人;普通中學20所,在校學生30895人,專任教師2848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7所,在校學生13195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國中升學率96.4%,高中升學率99.9%。
高等院校

文體事業

截至2017年末,龍泉驛區共有體育場館2個,劇場、影劇院8個,博物館、展覽館23個,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45.9萬冊,增長27.2%;2017年,龍泉驛區舉辦各類體育活動170場次,參加體育比賽3.6萬人,觀看體育比賽15.5萬人,參與全民健身活動近80萬人。電視覆蓋率達100%,廣播覆蓋率達100%。

衛生事業

截至2017年末,龍泉驛區共有醫療衛生機構409家,比上年增加53家;擁有床位數4955張,比上年增加492張。醫院、衛生院、社會衛生服務中心技術人員5069人,比上年增長6.31%,其中,執業(助理)醫生1805人,比上年增長6.93%。衛生防疫人員312人,比上年增長3.0%。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2.91‰,比上年下降1.57%;嬰兒死亡率2.13‰,比上年下降1.52%。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末,龍泉驛區有各種社會福利性收養單位15個,比上年增加1個;床位3157張,增長5.0%;2017年,龍泉驛區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7.5萬人,增長14.2%;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12.8萬人,增長-9.6%;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45.4萬人,增長2.1%;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3.1萬人,增長14.0%;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5.9萬人,增長9.8%。

歷史文化

非遺文化

草編工藝
龍泉驛區草編製品以草帽為代表,其編織工藝精巧,歷史悠久。草鞋、草繩等次之。產地以柏合鎮為甚。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法國人馬尼愛遊歷成都後記述:“生意之最巨者有草帽一種,川中男女,夏天每購戴之。”民國初年,柏合寺興草編市場,川西客商每年坐鎮收購。20世紀80年代,為草編工藝發展鼎盛時期,時有草編企業100餘家,年產草帽和工藝草編製品300萬件以上,產值1000萬元以上。20世紀90年代後,消費者減少。因農業種植結構調整,草帽原材料(麥稈)奇缺,生產萎縮。2003年和2004年,區、鎮政府及市級有關部門聯合舉辦草編文化節,展出柏合鎮“草帽大王”蔣桂良等15人費時兩個月,使用8800米麥草辮編制一頂直徑6米、高1.2米、重400公斤的大草帽,與一頂直徑3.5厘米、帽深2.5厘米、帽緣直徑1厘米,僅能勉強容進一根小指頭的小草帽。次年草編文化節,由4個草編藝人費時36天,耗用優質麥稈20多萬根製成一條全長50.2米,龍頭高2.08米,龍鱗由2008米草辮和2008塊草編構成的“奧運草龍”展露龍顏。柏合鎮命名為“成都市草編藝術之鄉”。2005年柏合鎮愛國村老人魏宗惠(71歲)用麥草編制草帽、手提包、女鞋、花籃、果籃……參加青城山草編工藝展覽,其製品因工藝精湛而供不應求,並獲“成都市民間手工草編藝術家”稱號,加入“成都市民間文藝家協會”。2006年,龍泉驛區草編工藝被列入成都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民間舞蹈
洛帶江西會館廣場的舞獅表演新中國成立前,境內有龍燈、獅燈、牛兒燈、小花燈、蚌殼燈、車車燈、么妹燈等民間燈舞,多在春節期間開展活動(詳見前志);新中國成立後淡出,“文化大革命”期間絕跡。“文化大革命”後逐漸恢復。1989年龍泉、茶店、柏合、洛帶、文安等鄉鎮分別有獅燈、彩龍、小金龍、花燈(唐僧取經)隊和牛燈隊。20世紀90年代後期,有洛帶鎮龍燈隊和龍泉鎮、茶店鄉獅燈隊。其後,獅燈隊因人員缺失等原因停止活動。
秧歌舞
解放初,解放軍傳來秧歌舞,各鄉鎮組建秧歌隊進行宣傳活動。其後逐漸淡化(歌舞聲調見前志)。1976年粉碎“江清反革命集團”後復甦。1988年在離退休老人中多見。區老年大學排練老年秧歌迪斯科舞蹈參加市老年健身舞比賽,獲得好評。1997年3月“7062基地”老年秧歌隊表演有濃郁的東北鄉土氣息和民俗特色。艮勁兒、美勁兒、潑辣勁兒惟妙惟肖。前部為近百人的隊員頭戴花環,身著滾邊大紅漢民族服飾,腳穿繡花鞋,手握紅手帕。在隊前打場(開道)者引領下魚貫相隨,伴隨鑼鼓節奏邊走邊扭,互相穿插,默契配合。隊伍後部分是跑驢、旱船、霸王鞭等道具舞蹈和裝扮成小姐、相公、媒婆的各類人物。整個隊伍中有一醜婆手持紅手帕和旱菸袋,抖肩擺胯碎步顫、穿針引線前後鑽,妙趣橫生。

客家文化

地處成都東山的洛帶鎮是中國有名的客家古鎮,鎮上有二十多萬客家人,是四川客家人主要聚居區,客家人占鎮總人口數的86%。他們至今還保留從幼兒到老人說客家語的傳統,被稱為客家人的“方言島”。客家民居、習俗在歷史的發展中得以完整保存。洛帶古鎮尚保存有一街7巷子的古鎮格局,洛帶鎮最有特色的是客家古老的建築,他們多為清末明初風格。現仍保存著廣東、江西、川北、湖廣等客家人四大會館,透漏出強烈的客家文化氣息和古樸風韻。2001年3月,中國成都國際桃花節暨客家學術研討會,引起了海內外客家人的關注。

花果文化

龍泉驛區是全國聞名的水果生產和出口基地,素以“四時花不斷,八節佳果香”著稱。優質水果種植面積達18萬畝,盛產水蜜桃、枇杷、葡萄、臍橙等二十餘種優質水果,年產量達二億斤,其中尤以水蜜桃、種植最負盛名。全區現種植桃樹十萬餘畝,數百萬株,是國務院正式命名的“中國水蜜桃之鄉”。桃花的規模和數量居全國十大桃花觀賞基地之首。自1987年至2005年,龍泉驛區利用桃花成景的優勢,共舉辦十三屆“成都龍泉桃花會”。2000年,桃花會正式更名為“中國成都桃花節”。2001年8月29日國家旅遊局正式命名成都桃花節為“成都國際桃花節”。

風景名勝

龍泉驛區(成都龍泉)

石經寺
石經寺地處龍泉山脈中段東麓的天成山,位於龍泉驛區茶店鎮石經寺。占地200多畝的石經寺依山而建,廟院層層矗立,林蔭掩映,歷來有“萬木蔽天”、“遙望石經半天紫”的神奇景觀。石經寺約建於東漢年間(189—214年)劉焉、劉璋父子割據四川時代。初為宦官私宅,後捐為廟,取名“靈音寺”。唐朝建殿,初具寺廟規模。明正統年間(1436至1449年),湖北高僧楚山法師應蜀王之邀主持此寺,並更名為“天成寺”。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簡州牧宋思仁贈給寺院一部石刻的《金剛經》,將寺廟更名為“石經寺”。
龍泉驛區(成都龍泉)

龍泉湖
是引岷江水源形成的一座中型湖泊,形狀像一條巨龍,整個水域面積8300畝,湖岸線個。龍泉湖景區以“賞花觀景、戲水遊樂、休閒度假、培訓療養”為特色。主要景點有:桃花島、嫦娥島、三蕙島、桃花溪度假村、七姑嶺、十里長峽、瓦燈寺、金色戲子、迎親彎、仰佛山等。在龍泉湖的所有島嶼中,最有名氣、人氣最旺盛的是3號島。3號島主要由動物島、孔雀園、四川水電療養中心、蘭花島、恐龍島組成。
龍泉驛區(成都龍泉)

洛帶古鎮
格局可用一句話來概括:“一街二寺三會館,洛帶公園博物館”,一街與七條巷通聯,構成了古鎮完整的交通系統,同時構成了一個完備的防禦系統,具有典型客家建築特徵。沿街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基本上保留了清代的建築風格。街道東西彎曲走向,原鋪以石板。街道兩邊商號林立,鋪面的後面多為深宅小四合院,平房與木樓參差交錯。保存完好的有千年老街、明清民居、客家會館建築群和金龍寺等眾多歷史古蹟,一年一度的“水龍節”、“火龍節”是客家人傳承下來的特色民俗活動。
龍泉驛區(成都龍泉)

大佛寺“天落石刻”位於成都市龍泉驛區山泉鄉大佛村大佛寺天落石。天落石眾多石刻中,以北周文王碑最為珍貴。因為歷代慕名拓印,這塊位於天落石下部、刻於北周孝閔帝元年(557年)的碑刻與周邊所有石刻的色澤有所不同,呈黝黑色。碑通體高2.24米,寬1.25米,碑首是朱鵲和浮雕小佛組成的二方連續的圖案,碑額為楷書陽刻,楷書陰刻的1348字碑文主要敘述了北周政權的奠基者宇文泰的生平業績。

城市榮譽

2018年9月,龍泉驛區當選2018年中國百強區,位居西南地區首位。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 2018年11月,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區。
2019年7月,入選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區)。
2019年9月20日,獲得全國綠化模範單位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