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府學,地方官學。在成都(今屬四川)。漢蜀郡守文翁始建。光武帝建武十年(公元 34 年),益州太守文參重修。此後學焚。唐永徽元年(650),修學館廟堂,賀公亮撰碑記。神龍二年(706),修廟堂,有頌刻石。至德二年(757),蜀郡改置成都府,遂稱成都府學。開元中周灝撰孔子廟堂碑。後蜀廣政七年(944),慕刻太和舊刻九經於廟堂石壁。宋仁宗時,知府蔣堂建西學,增廣諸生齋舍。皇祐中,知府田況增刻石經。嘉祐中,知府宋祁建文翁祠。
成都府學,地方官學。在成都(今屬四川)。漢蜀郡守文翁始建。光武帝建武十年(公元 34 年),益州太守文參重修。此後學焚。唐永徽元年(650),修學館廟堂,賀公亮撰碑記。神龍二年(706),修廟堂,有頌刻石。至德二年(757),蜀郡改置成都府,遂稱成都府學。開元中周灝撰孔子廟堂碑。後蜀廣政七年(944),慕刻太和舊刻九經於廟堂石壁。宋仁宗時,知府蔣堂建西學,增廣諸生齋舍。皇祐中,知府田況增刻石經。嘉祐中,知府宋祁建文翁祠。
成都府學,地方官學。在成都(今屬四川)。漢蜀郡守文翁始建。光武帝建武十年(公元 34 年),益州太守文參重修。此後學焚。唐永徽元年(650),修學館廟堂,賀公亮...
《成都府學釋奠》是宋代詩人袁說友的作品之一。...... 《成都府學釋奠》是宋代詩人袁說友的作品之一。作品名稱 成都府學釋奠 創作年代 宋 文學體裁 七言律詩 ...
《宋代成都府政研究》是2010年6月1日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官性根。該書詳細介紹了宋代成都府的組織機構、宋代成都府官員的選任、宋代成都府的...
一、“慶曆興學”與成都府學的快速發展 二、李石與成都府學的鼎盛 三、成都府學與四川理學發展的關係 第二節書院的興起 一、書院發展概況 二、書院的...
學校前身可追溯到西漢漢景帝末年(約公元前141年)蜀郡太守文翁創建的“石室精舍”,1940年2月,原址建立的成都府中學堂更名四川省立成都石室中學,1983年,恢復舊名石室...
隨即朝廷派他任成都府學訓導,他準備攜妻兒赴任。行前他想帶一部《朱子語錄》上路,但當時市面上所有書肆都沒有刻本可購。他便想起崇仁恩師康齋的族中原有古刻...
供休息用的屋宇。宋 文同 《成都府學射山新修祠宇記》:“為 張先生 祠堂,為道宮齋館,為燕宇便室,與凡所以可為之屋者,一一無不有。”[1] ...
明 李東陽 《重建成都府學記》:“雖道德勳業與時高下,而作育之效,磋切之益,皆不可誣。” 郭沫若 《天才與教育》:“為國家作育人才,這也正是人人能行的...
③明 李東陽 《重建成都府學記》:“且今之為政者,必有堂宇以為發號出令之地。”④清 葉申薌 《本事詞》:“門啟,有人引入堂宇,見二仙子,璚冠霞衣。”...
嘉定元年(1208年),庹正出任成都府學教授。嘉定三年(1210年)四月,任成都府華陽縣令。在任華陽縣令期間,曾受派遣前往嘉定(今四川樂山)勸降馬湖蠻,使川西南少數民族...
根據已知的信息,《水經注》的第一種刊本是成都府學宮刊本,刊印年代不得而知,而且早已亡佚。第二種刊本刊於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也已亡佚。另,現北京圖書...
刻成後立於成都府學,可謂洋洋大觀,與石室、文廟,彼此輝映。為了保護這些規模龐大的石刻經典,宋神宗時蜀守胡宗愈作廊廡“石經堂”以貯之。《蜀石經》與五代所...
蒙裁成(1859年-1928年),號公甫,四川鹽亭縣北金鼎場人,光緒初年舉人,曾任綿竹縣教諭,成都府學教授,紳班法政學堂監學。1911年,他與張瀾、羅綸發起了是為“...
經刻就後立於成都府學石經堂,南宋前期尚完好,至元明之際不知下落,現在拓本也極罕見。該石經拓本,拓說宋時有96冊,明萬曆年間內閣大庫猶存全部,清時內府藏《...
其中對於成都的“重開文教”付出了幾代人的心血,其子顧諟首倡文教,其孫顧得道赴成都講學,曾孫顧汝學為成都府學,而曾孫顧汝修則在晚年掌教錦江書院(四川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