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石經》從廣政初年(938)始刻,至宣和五年(1123)完成,前後經歷二百年。《蜀石經》經注文數達1414585字,“其石千數”,是中國歷代石經中字數最多、刊時長、體例備、資料價值高的一種,也是規模大的一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蜀石經殘本拓片
- 館藏地點: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區永陵路10號
- 所屬年代:近現代
- 類別:拓片
- 所屬博物館:成都永陵博物館
- 所屬地區:四川成都
基本情況,地位價值,收藏情況,
基本情況
《蜀石經》的書法與刊刻都出於當時名家高手,書法優美,刊刻精整。其所用石料,系成都附近灌縣的青石,經琢磨後雙面刊刻。經石呈長方形,其厚度約為三厘米。每塊經石都在其側面刻有序列編號,各經篇目章次。
地位價值
《蜀石經》從廣政初年(938)始刻,至宣和五年(1123)完成,前後經歷二百年。《蜀石經》經注文數達1414585字,“其石千數”,是中國歷代石經中字數最多、刊時長、體例備、資料價值高的一種,也是規模大的一種。刻成後立於成都府學,可謂洋洋大觀,與石室、文廟,彼此輝映。為了保護這些規模龐大的石刻經典,宋神宗時蜀守胡宗愈作廊廡“石經堂”以貯之。《蜀石經》與五代所行“監本”一道,是宋人校勘經書的重要版本。
《蜀石經》至宋末元初已大多毀亡,其形制至今已經不能詳考,後世所傳唯有殘石和拓片而已。《蜀石經》原石殘片,乾隆四十年(1775)福安康修築成都城時曾得數十塊,後為什邡令、遵義人任思任(一作任思正)運歸貴州,不知所終。抗日戰爭期間,為避免日機轟炸,疏散城中民眾,曾經炸毀成都南門城牆,又從中發現石經十枚。今四川省博物館藏有《蜀石經》殘石六塊,各有殘缺,字數不等。